浅谈化归思想方法及其在中学数学的应用
此时我们就发现 又一定的关系,那么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设 为真,将 化归到用 表示,于是我们有:
令 ,
设 ,此时即证
(1),当n=1,2时成立
(2),假设n=k(k )时也成立,即有: ,那么由③中 的关系,可以将证 的成立化归到 成立中去。
当n=k+1时
有
所以
=
此时,当n=k+1时,成立。
即 成立,所以 ,
因此 是等差数列。
通过对化归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应用的探讨,更明白地可以看出,化归思想方法是一种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归的实质是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将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遵循简单化、熟悉化、具体化和谐化的原则通过变形、分割、映射将其进行转化,归结到一类已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
化归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应用的例子举不胜数,随处可见,关键是老师在其中充当引导的角色,要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要教会学生做一题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通过对化归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可以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提高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现代数学意识。
转化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转化思想就是化归的思想,从宏观上看,化归的思想是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数学构想的方法论依据;从微观上看,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化归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的过程。可见,化归方法在数学问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综述
[1]黄毅容 《数学思想—化归思想的教学探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2]晏传友 《化归思想及其教学浅谈》 安徽教育科研 2003.8
[3]张雄,李得虎 《数学方法论与解题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9
[4]张奠宙 过伯祥 《数学方法论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O.2
[5]谢廷桢 《初中效学应渗透的效学思想和方法》山东教育(中学版) 1996.
[6]G.波利亚 《数学与猜想 》 科学出版社 1984
[7]M.克莱因 《古今数学思想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8]沈文选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9]张奠宙 《数学方法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10]钱佩玲. 《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1]吴维峰 曹云南 《化归思想与数学教学》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0.2
[14]王子兴 《数学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理论》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5
[15]钱李新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中学教研(数学) 2002.8
[16]曾峥 杨之 《“化归”刍论》 数学教育学报 2001.10(4)
[17]徐利治. 《数学方法选讲》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8]杨世明 《转化与化归》 郑州大象出版社 2OOO
[19]张楚廷 《数学方法论》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89
[20]卜昭红 《中学效学教师应辨析效学方法与数学思想》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 1999.1
《浅谈化归思想方法及其在中学数学的应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0263.html
令 ,
设 ,此时即证
(1),当n=1,2时成立
(2),假设n=k(k )时也成立,即有: ,那么由③中 的关系,可以将证 的成立化归到 成立中去。
当n=k+1时
有
所以
=
此时,当n=k+1时,成立。
即 成立,所以 ,
因此 是等差数列。
通过对化归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应用的探讨,更明白地可以看出,化归思想方法是一种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归的实质是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将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遵循简单化、熟悉化、具体化和谐化的原则通过变形、分割、映射将其进行转化,归结到一类已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
化归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应用的例子举不胜数,随处可见,关键是老师在其中充当引导的角色,要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要教会学生做一题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通过对化归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可以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提高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现代数学意识。
转化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转化思想就是化归的思想,从宏观上看,化归的思想是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数学构想的方法论依据;从微观上看,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化归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的过程。可见,化归方法在数学问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综述
[1]黄毅容 《数学思想—化归思想的教学探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2]晏传友 《化归思想及其教学浅谈》 安徽教育科研 2003.8
[3]张雄,李得虎 《数学方法论与解题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9
[4]张奠宙 过伯祥 《数学方法论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O.2
[5]谢廷桢 《初中效学应渗透的效学思想和方法》山东教育(中学版) 1996.
[6]G.波利亚 《数学与猜想 》 科学出版社 1984
[7]M.克莱因 《古今数学思想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8]沈文选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9]张奠宙 《数学方法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10]钱佩玲. 《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1]吴维峰 曹云南 《化归思想与数学教学》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0.2
[14]王子兴 《数学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理论》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5
[15]钱李新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中学教研(数学) 2002.8
[16]曾峥 杨之 《“化归”刍论》 数学教育学报 2001.10(4)
[17]徐利治. 《数学方法选讲》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8]杨世明 《转化与化归》 郑州大象出版社 2OOO
[19]张楚廷 《数学方法论》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89
[20]卜昭红 《中学效学教师应辨析效学方法与数学思想》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 1999.1
《浅谈化归思想方法及其在中学数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