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表达能力是数学语言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华罗庚先生曾提出学生在数学表达上要“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事实上,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由于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意义和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而引起的。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数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应用都很重要。要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积极作用。
一、教师的准确示范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而不准确的。但是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得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用准确、简明、前后、逻辑性强的教师语言让学生模仿。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名词。它们的名字有的是数学家经过一定的科学依据来命名的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名称。有的是人们在生活中习惯了的说法,如“加数”、“被减数”等。这些数学名词在使用时都要求非常准确。因此,在第一次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就必须准确的告诉学生这些数学名词的名称,并要求学生准确的复述。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准确使用,给学生起一个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准确使用这些数学名词。
二、教师的有效提问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低年级特别是刚入学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还不完整。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体现的就是思维的完整性。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引导他们学说完整的话。要求他们尽量把每一句话都说得完整,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用完整话来回答,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还锻炼了说话的能力。
如: 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书上解决问题大多都是用图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学生只有能够完整地描述图意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在初次接触到这样的题目时,教师要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学会完整的表达图意。
“树上原来有几只小猴?”——“ 树上原来有4只小猴。”
“又来了几只小猴?”——“又来了5只小猴。”
“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猴?”
“现在你能把刚才的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书上原来有4只小猴,又来了5只小猴,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猴?”虽然这样的语句听起来有些啰嗦,但在刚入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时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语言表达完整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语言变得简洁。
三、教师引导学生有效操作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又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在操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语言训练。(1)第一行摆2朵红花,第二行摆8朵黄花,(2)分一分:把2朵红花看作一份,8朵黄花可以分成这样的几份,(3)想一想:8里面有( )个2。(4)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 )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有条不紊的把内容说成连贯的话。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入深,使学生明确:8里面有4个2,8是黄花的朵数,2是红花的朵数,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四、教师利用填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计算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计算的基础是学生能够理解算理,并能清楚地表述计算过程。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笔算的计算过程由于比较长,步骤比较多,较难表述清楚和完整。在初次进行笔算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表述计算过程。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时,在教学例题时可以这样让学生边拨计算器边完成这样的填空:
56—18=:(1)、先算( )位,( )—( ),( ),从( )退( )作( ),( )—( )=( ),在( )位写( );
(2)、再算( )位,( )退( )得( ),( )—( )=( ),在( )位写( )
(3)、所以( )—( )=(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