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教材
从《圆的认识》教学
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安化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赵献英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有收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使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作为教师要深刻的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敢于跳出教材。教师不是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是合理的开发者,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而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下面我谈谈从圆的认识教学,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一. 感悟画圆方法,建立圆的动态表象
在下乡视导中,我随堂听了3节圆的认识,在学习画圆步时老师们都采用根据书本的插图采用演示指导法教这个环节,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原因是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画圆的过程,没有对教师的演示过程产生深入的思考。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圆,并在画圆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形成圆的这条曲线的特点,改变了以往的因画圆而画圆的纯技术层面的教学。我进行了如下指导。
同学们,你们能画圆吗?准备怎么画?(用圆规画)试一试,展示学生失败的作品问:这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说说看可能出现的情况:在画圆的两脚的距离变化了;中心点移动了;画圆时没有一次画完;画圆时没有用手捏住把手进行旋转、、、、看来圆这个特殊曲线围成的图形不是随便能画出来的。那么画圆时要注意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画圆的方法。
二. 体验圆的描述,形成对圆的概念认识
人教版教材的56页例2,是让学生通过剪圆,折圆,反复折圆来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而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让学生体验圆的描述,形成对圆的深刻认识。我认为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对圆的描述,让学生明白半径大小与圆的紧密联系,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请同学们画3个大小不同的圆,请同学上台进行描述,同学们可能把画的圆放在投影仪上一看就知道了。如果远在外地的爷爷奶奶想听听你对圆的描述,你能描述出来吗?学生面面相觑,不知怎么来说。看来同学们对圆的描述困难很大,那么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两脚之间的距离小,画的圆小。两脚之间的距离大,画的圆大)。请同学们在每个圆上画出两脚之间的距离,同学们知道两脚之间的距离叫什么吗?导出半径,直径和圆心,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再提问,现在同学们能描述圆的大小了吗?试一试,指名回答,如画了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画了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元等,再同桌之间互相描述你画的3个圆的大小。
三.展开圆的想象,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在以往的教学中,通过折圆,得出圆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半径,其实通过折圆是得不出圆的特征的,而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创新,可以运用极限的数学思想,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展开想象较好理解圆的特征。可以这样教学;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正方形,把正方形的四个角去掉,变成八边形,把八边形的八个角去掉,变成了多少边形,如果把32边形的32个角去掉,会变成多少边形,请大家想象一下,这时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图形?(圆),出示演示过程,那么圆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呢?(无数条)真的有无数条吗?再演示正n边形接近圆时的直径与半径,再让学生想象圆有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通过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圆的特征,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拓展圆的知识,加深对圆的深刻认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是数学课堂的体现和验证。我设计的练习尽量做到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作业层次化,同时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生活化的题目。圆的认识我设计了以下几组题:
1.基础练习:
①我会找直径和半径,58页做一做的第1,3题,②我会判: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 ),两端都在圆上的直线叫直径。( ) 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 半径1厘米的圆比直径2厘米的圆小。( )③我会填:练习14的第二题,用表格出示,④我会画: 做一做的第二题。形式多样和具有层次性的练习,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拓展练习
①为什么草原上的蒙古包是圆形的?为什么绝大多数植物的根和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下水道的管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②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需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是8米的圆,可是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画呢?请 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3、创造性练习
在纸上画大小不同的圆,然后设计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4.人文与圆
用多媒体出示中国的阴阳太极图,中国人剪圆形的窗花迎接过新年,古代的赵州桥的拱是半圆形的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圆的美的魅力,同时激发了学生数学的兴趣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作为教师,既要用好教材,又要充分挖掘教材,还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教材这个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的生成。让教学成为教师富有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让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