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各项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进步,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力争通过不断发展,逐步实现新房屋、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新”目标,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试点村基本情况
我们上报的市级试点村X村,耕地面积2470亩,总人口1631人,200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7400万元,人均50140元,人均纯收入3900元,村容村貌整洁,70%以上农户建有沼气池,主要街道已硬化、亮化、绿化;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秧歌队;建成了河南省“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现有一个工业园区,有颐宁多肽保健品厂、机械厂、面粉厂、洗煤厂和养鸡场等7家企业,企业全部投产后工业园区年产值可达1.2亿元,利税800万元。该村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生态平衡村”等荣誉称号。
五个县级试点村中,X村,有耕地面积2747亩,总人口2324人,养殖业比较发达,是我县重点养殖专业村,建有源源乳品加工厂、万头商品猪场和几十个规模养殖场,村里主要道路已硬化,现有沼气池200余座,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7737万元,人均33290元,人均纯收入2982元。X村,460户,1725人,耕地面积1400亩,村民主要从事养殖、种植及运输,村主要道路已硬化、绿化,200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16031万元,人均97810元,人均纯收入2899元。X村,耕地面积1410亩,总人口985人,80%以上的农户从事建筑器械出租,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420万元,人均4220元,人均纯收入2436元,村主要道路已硬化,并安装了路灯。X村,耕地面积1800余亩,全村近400户1500口人,380多户建有沼气池,养殖业发达,是闻名全市的养殖专业村,建成了河南省无公害养殖园区,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8975万元,人均63790元,人均纯收入4226元。X村,430户1619人,耕地面积2300亩,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2119万元,人均12750元,人均纯收入3718元,村主要道路已硬化、绿化,是“魔术之乡”的中心和魔术的发源地,从事魔术产业人数占50%以上,魔术产业已成为该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是建立专门组织,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社会工程。为搞好协调,扎实推进,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我县将成立“宝丰县建设和谐新农村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各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充实到办公室,从事日常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部署,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每个试点村由两名县领导分包,加快推进,确保此项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进行。
二是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方针。明确县直各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的职责和任务,并开展对口帮建活动。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动员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和农业、林业、畜牧、水利、交通、城建、卫生、文化等多个部门参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帮建;动员部分重点企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支援,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重点,加快推进。
三是加大县公共财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今年,我们在认真落实上级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的同时,县财政至少列出100万元资金用于试点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外,我们还将制定一系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以奖代补政策,使中央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建设新农村,必须以新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支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农业产业的战略转型。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优势品种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逐步形成以农村工业为主导,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纽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大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十一五”期间,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首先是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扩大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和安居乐业。其次是深化城乡建设体制改革,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纳入公共财政,鼓励各种主体参与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力度。其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增加农村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投入,加快建立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对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六是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开展适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一批农村的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和能工巧匠五支队伍,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各项农民培训工程,提升新型农民的科技素质,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扎实开展普法教育,推进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工作,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1593.html
(二)试点村基本情况
我们上报的市级试点村X村,耕地面积2470亩,总人口1631人,200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7400万元,人均50140元,人均纯收入3900元,村容村貌整洁,70%以上农户建有沼气池,主要街道已硬化、亮化、绿化;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秧歌队;建成了河南省“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现有一个工业园区,有颐宁多肽保健品厂、机械厂、面粉厂、洗煤厂和养鸡场等7家企业,企业全部投产后工业园区年产值可达1.2亿元,利税800万元。该村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生态平衡村”等荣誉称号。
五个县级试点村中,X村,有耕地面积2747亩,总人口2324人,养殖业比较发达,是我县重点养殖专业村,建有源源乳品加工厂、万头商品猪场和几十个规模养殖场,村里主要道路已硬化,现有沼气池200余座,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7737万元,人均33290元,人均纯收入2982元。X村,460户,1725人,耕地面积1400亩,村民主要从事养殖、种植及运输,村主要道路已硬化、绿化,200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16031万元,人均97810元,人均纯收入2899元。X村,耕地面积1410亩,总人口985人,80%以上的农户从事建筑器械出租,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420万元,人均4220元,人均纯收入2436元,村主要道路已硬化,并安装了路灯。X村,耕地面积1800余亩,全村近400户1500口人,380多户建有沼气池,养殖业发达,是闻名全市的养殖专业村,建成了河南省无公害养殖园区,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8975万元,人均63790元,人均纯收入4226元。X村,430户1619人,耕地面积2300亩,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2119万元,人均12750元,人均纯收入3718元,村主要道路已硬化、绿化,是“魔术之乡”的中心和魔术的发源地,从事魔术产业人数占50%以上,魔术产业已成为该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是建立专门组织,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社会工程。为搞好协调,扎实推进,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我县将成立“宝丰县建设和谐新农村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各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充实到办公室,从事日常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部署,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每个试点村由两名县领导分包,加快推进,确保此项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进行。
二是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方针。明确县直各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的职责和任务,并开展对口帮建活动。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动员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和农业、林业、畜牧、水利、交通、城建、卫生、文化等多个部门参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帮建;动员部分重点企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支援,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重点,加快推进。
三是加大县公共财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今年,我们在认真落实上级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的同时,县财政至少列出100万元资金用于试点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外,我们还将制定一系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以奖代补政策,使中央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建设新农村,必须以新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支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农业产业的战略转型。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优势品种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逐步形成以农村工业为主导,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纽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大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十一五”期间,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首先是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扩大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和安居乐业。其次是深化城乡建设体制改革,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纳入公共财政,鼓励各种主体参与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力度。其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增加农村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投入,加快建立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对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六是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开展适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一批农村的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和能工巧匠五支队伍,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各项农民培训工程,提升新型农民的科技素质,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扎实开展普法教育,推进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工作,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