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数学课堂的永恒主题——生“动”
三、创设动态课堂,激发学生愿“动”
“静态课堂”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一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把教学变成教师单边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动态课堂”则恰恰相反,这种数学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愿想、愿动。
1.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以往的“粉笔+黑板”的单一教学环境,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的事物概念化,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刺激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可以演示许多用黑板不能表现的内容,尤其是几何画板,功能强大、演示清晰,过程沥沥在目,学生不容易忘记。甚至可以用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开展数学实验教学
数学实验教学可有效地摈弃以往教学中过分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及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数学直观性背景注意较少的弊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实验”使教师真正改变“传授式”的讲课方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态度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案例:在“空间图形的公理”的教学中,可以开展如下实验:教师先让学生准备好三支笔和一个三角板。
实验1:用一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撑起来,且在教室内转一周。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结果都是失败的。)
实验2:用两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撑起来。
(学生尝试,结果还是失败的。)
实验3:用三支笔来试一试。
(通过实验发现可以了。)
师: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师:任意三点都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吗?
(教师把三支笔排成一排,发现无法支撑住。)
师:那么我们要添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保支撑住呢?
通过以上实验,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要添加不共线这个条件。学生很自然地深刻理解了“不共线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这个结论。
3.组织数学游戏活动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游戏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其实也符合职高学生在认知方面的特点。课堂教学中适当组织数学游戏活动,对巩固新知识有着明显的作用。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能在活动中巩固新知、接受新知,进而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案例:在学了指数、对数运算后,可组织学生玩“24点”的游戏。课堂教学中,笔者给出2、3、7、8四个数字,让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给出不同的玩法。学生们积极参与,想的想,写的写,都动起了脑筋,玩出了自己的水平,给出了很多种答案:(8-2)×(7-3)、(7+8-3)×2、(7-3)2+8、3×7+log28……
四、穿插生活作业,让生“动”到课外
“生活即教育”,数学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把数学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数学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缺少了趣味性,只会让数学变得更枯燥。尤其对职教学生来讲,如果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注意课外作业的生活化,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比如在立体几何里,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数学模型(如:正方体、三棱锥等);在学习圆锥曲线时,让学生用绳子、拉链、图钉等去画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让他们在作业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理论知识,认识到数学不是毫无用处,而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还可以围绕教材内容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收集本市或农村的经济增长、变化数据,调查银行各种存款的利息,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开展如按揭购物小课题研究活动等。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你身边,通过课外生活作业,让生“动”到课外。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高中数学课堂的永恒主题——生“动”(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