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
金林飞
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双港小学(317000)
【摘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 情境的创设可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提供丰富有现实意义的背景材料。情境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动画情境、实践情境、游戏情境等充实课堂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但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应注意设计的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情境的创设要为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服务;情境的创设要体现数学味,不能冲淡了数学教学主旨。总之,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适时适度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数学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①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现实意义的背景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将课内与课外结合,使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体验课堂中的数学,并能在生活中进行解释和应用。人教版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
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我们应该积极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动画情境、实践情境、游戏情境等充实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1数学活动中的问题情境教
认学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就是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所谓问题情境,指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它促使个体积极思考,寻求答案,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情境就没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结果则是问题情境的消失。②
如教学“认识米和厘米”时,学生需要建立1厘米、1米的表象。我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认识“米”吗?同时注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量自己的铅笔盒的长,量橡皮的厚度,量手掌的宽、中指的长等,充分使学生感受1厘米有多长;通过让学生量两臂张开多大是1米,1米从脚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米有多长。
在教学米和厘米的进率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1=100)师: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办法使这道等式正确吗?生很好奇,叽叽喳喳讨论一番,没有任何办法。这时我提醒学生拿出米尺,想一想能不能从米尺上找到答案呢?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很快地发现1米=100厘米。这样的设疑激趣,既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中。
再如这样的一道趣味题:一个人唱一首歌要5分钟,10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大部分学生不加思索地说:“50分钟”。但有少数几个学生却说只需要5分钟。于是全班就有了热烈地争论气氛。 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判断学生说法的对与错,而是给足时间,让他们尽情讨论,在学生争论声渐渐停止时,问题的解决思路也逐步开朗。学生在总结结论的同时,也给出了明确的理由:“歌曲的长度是确定的,不会因为人数的多少而发生改变。如果是这样的话,全国的人们共同唱这一首歌,岂不是要成天成夜地唱个没完了。(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这是不符合实际的。”真是精彩的假设呀!
2数学活动中的实践情境教学
我们都说,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社会的未来。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创设实践情境。这不仅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创设情境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地方,再逐步引导学生弄清超市、体育馆、公园、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通过讨论交流后再认识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后设计一个灵活性较大的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在小组里互相讨论讨论。”下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两个操作题:
2.1用一张正方形白纸按照指南针的样子制成一个方向板。
2.2利用方向板,指出你居住的村庄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是什么地方。
如此一来,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和学习的新知识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所处位置关系相对性的认识,并诱发了学生把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又如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概念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块 三角形玻璃,摔成了这样的两块,你认为应选哪一块就能配到和原来一样大小的玻璃,为什么 ?
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加深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活动中的动画情境教学
现实告诉我们,数学课上单靠一幅图、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 《浅谈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1917.html
金林飞
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双港小学(317000)
【摘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 情境的创设可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提供丰富有现实意义的背景材料。情境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动画情境、实践情境、游戏情境等充实课堂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但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应注意设计的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情境的创设要为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服务;情境的创设要体现数学味,不能冲淡了数学教学主旨。总之,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适时适度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数学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①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现实意义的背景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将课内与课外结合,使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体验课堂中的数学,并能在生活中进行解释和应用。人教版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
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我们应该积极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动画情境、实践情境、游戏情境等充实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1数学活动中的问题情境教
认学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就是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所谓问题情境,指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它促使个体积极思考,寻求答案,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情境就没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结果则是问题情境的消失。②
如教学“认识米和厘米”时,学生需要建立1厘米、1米的表象。我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认识“米”吗?同时注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量自己的铅笔盒的长,量橡皮的厚度,量手掌的宽、中指的长等,充分使学生感受1厘米有多长;通过让学生量两臂张开多大是1米,1米从脚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米有多长。
在教学米和厘米的进率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1=100)师: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办法使这道等式正确吗?生很好奇,叽叽喳喳讨论一番,没有任何办法。这时我提醒学生拿出米尺,想一想能不能从米尺上找到答案呢?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很快地发现1米=100厘米。这样的设疑激趣,既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中。
再如这样的一道趣味题:一个人唱一首歌要5分钟,10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大部分学生不加思索地说:“50分钟”。但有少数几个学生却说只需要5分钟。于是全班就有了热烈地争论气氛。 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判断学生说法的对与错,而是给足时间,让他们尽情讨论,在学生争论声渐渐停止时,问题的解决思路也逐步开朗。学生在总结结论的同时,也给出了明确的理由:“歌曲的长度是确定的,不会因为人数的多少而发生改变。如果是这样的话,全国的人们共同唱这一首歌,岂不是要成天成夜地唱个没完了。(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这是不符合实际的。”真是精彩的假设呀!
2数学活动中的实践情境教学
我们都说,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社会的未来。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创设实践情境。这不仅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创设情境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地方,再逐步引导学生弄清超市、体育馆、公园、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通过讨论交流后再认识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后设计一个灵活性较大的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在小组里互相讨论讨论。”下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两个操作题:
2.1用一张正方形白纸按照指南针的样子制成一个方向板。
2.2利用方向板,指出你居住的村庄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是什么地方。
如此一来,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和学习的新知识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所处位置关系相对性的认识,并诱发了学生把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又如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概念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块 三角形玻璃,摔成了这样的两块,你认为应选哪一块就能配到和原来一样大小的玻璃,为什么 ?
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加深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活动中的动画情境教学
现实告诉我们,数学课上单靠一幅图、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 《浅谈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