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在数学阅读课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数学阅读课中的应用
作者/ 马小玲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对现代人的生活有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对于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网络中有许多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网络便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成为学生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数学课中引入了数学阅读,并且利用网络,让数学阅读变得更为可行和高效。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时间相对紧张,网络为之提供了更为优秀的阅读空间。
以下是一节数学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割圆术。
一、引入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学领域中取得过辉煌灿烂的成就。目前我国数学家或有中国血统的数学家也在一系列领域中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三国时期魏国人)为了更精确地求出圆周率的值,于公元263年创造了“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充分说明现代的极限思想方法,最早在我国三国时期已初步形成并得到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块来阅读并学习一下刘徽的“割圆术”。
二、小组阅读讨论
学习小组共同阅读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45页。
请在阅读后小组讨论如下问题:
(1)“割圆术”求圆周率是谁首先提出?又由谁发展并完善,在世界领先一千多年?
(2)如何求得圆内接正多形的面积?
(3)割圆术怎么取得圆周率的近似值?请完成课本上的推导过程。
各个小组的同学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
各个小组代表提出自己的观点解决上面的问题,分享大家的阅读学习效果。
观看课件《割圆术》。
三、阅读相关文献,开拓视野,激发兴趣
(1)“割圆术”所体现的极限思想,充满了深刻的辩证法,体现了诸如量变到质变、有限与无限、绝对与相对、近似与精确等对立统一规律,它使人们有可能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因而在社会生活、自然科学方方面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微积分的产生是影响近代技术的关键事件之一,它的重要性之一就是引入了若干极其成功的、对以后许多数学及应用学科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而它产生的思想基础就是极限。可以说没有极限就没有微积分的严格结构,只有借助极限,我们才能对自然科学中所碰到的许多具体的量给出完善而详尽的定义与解释。
请大家阅读:
http://www.docin.com/p-48789442.html
(2)圆周率的求得,除了割圆术,在几何、微积分和概率领域,都有求圆周率的近似值的方法。
请大家阅读:
http://wenku.baidu.com/view/494e9418964bcf84b9d57b06.html
四、课堂小结
经过这堂阅读课,大家了解了“割圆术”的基本方法,体会到了其中体现的深刻的极限思想,并且了解到求圆周率地近似值的其他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优秀的阅读能力,会让我们获得知识,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
数学阅读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具有以下两个
特性:
1. 语言抽象,内涵丰富
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而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2. 逻辑严密,思维严谨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数学材料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
这样的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实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儿。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查阅平台,让我们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得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丰富而快捷。这样的阅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本身的兴趣,“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会带领我们的学生体会到更多的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乐趣,让学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魅力。
(河北省迁安市第二中学) 《网络技术在数学阅读课中的应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2631.html
作者/ 马小玲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对现代人的生活有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对于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网络中有许多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网络便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成为学生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数学课中引入了数学阅读,并且利用网络,让数学阅读变得更为可行和高效。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时间相对紧张,网络为之提供了更为优秀的阅读空间。
以下是一节数学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割圆术。
一、引入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学领域中取得过辉煌灿烂的成就。目前我国数学家或有中国血统的数学家也在一系列领域中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三国时期魏国人)为了更精确地求出圆周率的值,于公元263年创造了“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充分说明现代的极限思想方法,最早在我国三国时期已初步形成并得到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块来阅读并学习一下刘徽的“割圆术”。
二、小组阅读讨论
学习小组共同阅读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45页。
请在阅读后小组讨论如下问题:
(1)“割圆术”求圆周率是谁首先提出?又由谁发展并完善,在世界领先一千多年?
(2)如何求得圆内接正多形的面积?
(3)割圆术怎么取得圆周率的近似值?请完成课本上的推导过程。
各个小组的同学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
各个小组代表提出自己的观点解决上面的问题,分享大家的阅读学习效果。
观看课件《割圆术》。
三、阅读相关文献,开拓视野,激发兴趣
(1)“割圆术”所体现的极限思想,充满了深刻的辩证法,体现了诸如量变到质变、有限与无限、绝对与相对、近似与精确等对立统一规律,它使人们有可能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因而在社会生活、自然科学方方面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微积分的产生是影响近代技术的关键事件之一,它的重要性之一就是引入了若干极其成功的、对以后许多数学及应用学科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而它产生的思想基础就是极限。可以说没有极限就没有微积分的严格结构,只有借助极限,我们才能对自然科学中所碰到的许多具体的量给出完善而详尽的定义与解释。
请大家阅读:
http://www.docin.com/p-48789442.html
(2)圆周率的求得,除了割圆术,在几何、微积分和概率领域,都有求圆周率的近似值的方法。
请大家阅读:
http://wenku.baidu.com/view/494e9418964bcf84b9d57b06.html
四、课堂小结
经过这堂阅读课,大家了解了“割圆术”的基本方法,体会到了其中体现的深刻的极限思想,并且了解到求圆周率地近似值的其他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优秀的阅读能力,会让我们获得知识,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
数学阅读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具有以下两个
特性:
1. 语言抽象,内涵丰富
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而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2. 逻辑严密,思维严谨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数学材料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
这样的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实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儿。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查阅平台,让我们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得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丰富而快捷。这样的阅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本身的兴趣,“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会带领我们的学生体会到更多的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乐趣,让学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魅力。
(河北省迁安市第二中学) 《网络技术在数学阅读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