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作者/ 石 杰
摘 要:通过读图,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学概念;通过有序的图片描述,学生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将图片吃透读懂,才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画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图能力;课堂教学
正常来讲,学生们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和图画有过多的接触,对于读图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和认知了。而到了上学的阶段,许多的数学信息都是通过一幅完整的图画来展现出来的。如“数一数”中就通过简单的图片来表现校园,图中有国旗、单杠等。因此,教师要利用这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资源来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同时,教师在学生理解文中内涵的时候,要多发掘图画中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让他们热爱数学,走进数学的海洋。
一、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是小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必须要接受的基本能力之一。由于儿童阶段的学生观察力不通透,随意性较强,没有任何目的性,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诱发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清晰地表达。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在讲“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全面地观察图片,然后说出每组图片的意思,最后再提出问题:图中有几幅单杠?(直到完整回答:图中国共产党有2副单杠)有几只小鸟?几条板凳?几棵树?……引导学生们对自然数感知的概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数数以及感知事物的能力,也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儿童天生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模仿自己,再用导读的方式来让学生先说出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教学生“9的加法”时,我让学生们用这样的方式读图:右面有4只蜻蜓,左面有5只蜻蜓,它们聚到一起一共有几只蜻蜓?或者有5只蜻蜓落在一片草丛中,过会儿又飞来了4只,这片草丛现在共有几只蜻蜓?同时,在学生读图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他们讲清楚大括号的作用。在教导学生连加和连减时,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和“有……去掉……再去
掉……还剩……”诸如此类的语句来进行读图。在表达解题思路时,我们要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数学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左边也有……右边也有……总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语句表达。这样,学生就能逐渐地养成属于自己的数学语言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
三、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课本中有很多是和数学没有关系的信息,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融入进每一个学习场景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如在一年级上册中,有关小兔子要建房子的图片,在孩子们眼中这些都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要表达的信息,因此我提出了质疑,向孩子们问:(1)小兔盖房子来了多少兔子朋友呀?(2)小兔子们一共抱着多少砖头?砖头与小兔子的数量一样多吗?经过引导,让学生们通过图片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接着,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1)共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一共抬了几根木头?(3)是木头多还是小猪多?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猪和木头的图片,这样,学生们就理解了“多”和“少”的含义;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引导,也能感受到“比较事物多少”的关键就是“谁和谁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的读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图文并茂的题目也相应地增加了许多,但是还是有学生意识到了字忽略了图,意识到了图忽略了字。如在一年级上册中有这样的题目:图中有9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大树旁边又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又来了9人(4人被大树遮挡)”……这是一道典型的考验学生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的题目。这道题中,有的小朋友就没有注意到文字,光数着图画本身的人数,完全忽略了图文中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题目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们看图,并与文字相结合,根据已知的图片信息,再结合文字信息,发现其中的联系,正确引导学生们将图文结合悟透。学生只有认真读图并理解图的意思,明确了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就变得轻松了。
综上所述,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他们只有将图片吃透读懂,才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画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有很好的读图能力,在解题遇到困难时,他们也能够用画图的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田茂全,杨吉成。小学数学教材中例题的典型 运用[N].黔西南日报, 2012-4-10.
[2]吴志英。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 的培养[N].抚州日报,2011-10-27.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2844.html
作者/ 石 杰
摘 要:通过读图,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学概念;通过有序的图片描述,学生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将图片吃透读懂,才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画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图能力;课堂教学
正常来讲,学生们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和图画有过多的接触,对于读图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和认知了。而到了上学的阶段,许多的数学信息都是通过一幅完整的图画来展现出来的。如“数一数”中就通过简单的图片来表现校园,图中有国旗、单杠等。因此,教师要利用这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资源来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同时,教师在学生理解文中内涵的时候,要多发掘图画中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让他们热爱数学,走进数学的海洋。
一、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是小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必须要接受的基本能力之一。由于儿童阶段的学生观察力不通透,随意性较强,没有任何目的性,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诱发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清晰地表达。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在讲“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全面地观察图片,然后说出每组图片的意思,最后再提出问题:图中有几幅单杠?(直到完整回答:图中国共产党有2副单杠)有几只小鸟?几条板凳?几棵树?……引导学生们对自然数感知的概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数数以及感知事物的能力,也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儿童天生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模仿自己,再用导读的方式来让学生先说出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教学生“9的加法”时,我让学生们用这样的方式读图:右面有4只蜻蜓,左面有5只蜻蜓,它们聚到一起一共有几只蜻蜓?或者有5只蜻蜓落在一片草丛中,过会儿又飞来了4只,这片草丛现在共有几只蜻蜓?同时,在学生读图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他们讲清楚大括号的作用。在教导学生连加和连减时,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和“有……去掉……再去
掉……还剩……”诸如此类的语句来进行读图。在表达解题思路时,我们要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数学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左边也有……右边也有……总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语句表达。这样,学生就能逐渐地养成属于自己的数学语言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
三、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课本中有很多是和数学没有关系的信息,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融入进每一个学习场景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如在一年级上册中,有关小兔子要建房子的图片,在孩子们眼中这些都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要表达的信息,因此我提出了质疑,向孩子们问:(1)小兔盖房子来了多少兔子朋友呀?(2)小兔子们一共抱着多少砖头?砖头与小兔子的数量一样多吗?经过引导,让学生们通过图片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接着,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1)共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一共抬了几根木头?(3)是木头多还是小猪多?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猪和木头的图片,这样,学生们就理解了“多”和“少”的含义;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引导,也能感受到“比较事物多少”的关键就是“谁和谁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的读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图文并茂的题目也相应地增加了许多,但是还是有学生意识到了字忽略了图,意识到了图忽略了字。如在一年级上册中有这样的题目:图中有9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大树旁边又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又来了9人(4人被大树遮挡)”……这是一道典型的考验学生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的题目。这道题中,有的小朋友就没有注意到文字,光数着图画本身的人数,完全忽略了图文中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题目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们看图,并与文字相结合,根据已知的图片信息,再结合文字信息,发现其中的联系,正确引导学生们将图文结合悟透。学生只有认真读图并理解图的意思,明确了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就变得轻松了。
综上所述,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他们只有将图片吃透读懂,才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画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有很好的读图能力,在解题遇到困难时,他们也能够用画图的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田茂全,杨吉成。小学数学教材中例题的典型 运用[N].黔西南日报, 2012-4-10.
[2]吴志英。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 的培养[N].抚州日报,2011-10-27.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