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李蕊枝
焦作市山阳区塔南路小学,河南 焦作 454150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经常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提问不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精彩的提问,能使学生回味无穷,变得越来越聪明。那么怎样设计与实施数学课堂的提问呢?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是为了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信息窗后面的自主练习有一道求草地面积的题。这是不规则的图形。在学生探讨出“分割”和“添补”两种转化方法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割是不是越多越好?”设计这样的问题,我的目的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是最有效的分割?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经过讨论就得出有效的分割应该是越简洁越好的。学生的思维就很有方向性,得到的效果也很明显。再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整理计算法则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经过讨论得出,相同点(1)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从低位算起。不同点:对位的方法不同。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通过计一算法则的对比,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提问要巧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困惑情境,巧妙设置疑问,可以很快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创造的激情也因此萌发。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必然想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索。但是提出的问题停留在“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营造出探究的氛围。例如教学小数点的性质时,教师问:“你能加上适当的单位使4=40=400吗?”创设困惑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要求。(数学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有的学生想出了:
4元=40角=400分
4米=40分米=400厘米
老师又问:“如果都用元或米作单位,而划等号,该怎么办好呢?”学生探究的思维火花再一次被点燃,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带着对问题的探究得出:
4元=4.0元=4.00元
4米=4.0米=4.00米
三、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还比如:“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学生也不好回答。教师提问时,问题要只说一遍,尽量做到长话短说,如果问题太长可用文字呈现。教师把问题说出之后,就不要再复述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倘若某个学生没有听到教师所问的问题,教师可另行指定一个学生回答。不过学生若不明了问题的涵义,而要求教师解释,教师可以用更明白的词句,把问题再说一遍。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通过自已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提问要给学生留思考时间
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3205.html
李蕊枝
焦作市山阳区塔南路小学,河南 焦作 454150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经常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提问不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精彩的提问,能使学生回味无穷,变得越来越聪明。那么怎样设计与实施数学课堂的提问呢?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是为了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信息窗后面的自主练习有一道求草地面积的题。这是不规则的图形。在学生探讨出“分割”和“添补”两种转化方法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割是不是越多越好?”设计这样的问题,我的目的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是最有效的分割?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经过讨论就得出有效的分割应该是越简洁越好的。学生的思维就很有方向性,得到的效果也很明显。再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整理计算法则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经过讨论得出,相同点(1)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从低位算起。不同点:对位的方法不同。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通过计一算法则的对比,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提问要巧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困惑情境,巧妙设置疑问,可以很快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创造的激情也因此萌发。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必然想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索。但是提出的问题停留在“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营造出探究的氛围。例如教学小数点的性质时,教师问:“你能加上适当的单位使4=40=400吗?”创设困惑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要求。(数学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有的学生想出了:
4元=40角=400分
4米=40分米=400厘米
老师又问:“如果都用元或米作单位,而划等号,该怎么办好呢?”学生探究的思维火花再一次被点燃,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带着对问题的探究得出:
4元=4.0元=4.00元
4米=4.0米=4.00米
三、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还比如:“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学生也不好回答。教师提问时,问题要只说一遍,尽量做到长话短说,如果问题太长可用文字呈现。教师把问题说出之后,就不要再复述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倘若某个学生没有听到教师所问的问题,教师可另行指定一个学生回答。不过学生若不明了问题的涵义,而要求教师解释,教师可以用更明白的词句,把问题再说一遍。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通过自已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提问要给学生留思考时间
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