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陈金柱
许昌市七里店中心学校,河南 许昌 4治理发愣功00
数学知识的教学与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会学和会阅读。阅读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人类社会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法。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数学的阅读。随着“社会的数字化”,仅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是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1.数学语言的特点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2.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质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而一般阅读“理解和感知好像融合为一体,因为这种情况下的阅读,主要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把它与新的印象联系起来,从而掌握阅读的对象”,较少运用逻辑推理思维。
3.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些往往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二、小学数学阅读学习的方法与指导
1.咬文嚼字法。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达,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他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这样,通过细琢磨、深推敲,不仅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也能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
2.提纲挈领法。把一组学习材料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纳,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指导时,应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
3.融会贯通法。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阅读学习时,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知识,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只言片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括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进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进行转变。
三、做与读的结合
数学是一门科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边读边做,边读边画,边读边写,边读边算。如在教学“垂线画法”时,先让学生阅读书上的画法步骤,使学生对垂线的定义和形状整体感知,再照着书上的步骤画,分析一下自己所画的垂线与书上的垂线有什么不同,多画几次,教师结合全体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画龙点睛,教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
四、依据教材指导阅读
1.概念、定义的阅读。概念和定义等知识必须准确把握和理解。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2.贯穿于课本中的“读一读”“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的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
3.应用题的阅读。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让学生把题目读懂。让学生齐读或指派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2)注意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不注意某个字,在读题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圈或划出题中的关键词。(3)注意用语言表述。对于表格、图画式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将其叙述出来。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4157.html
陈金柱
许昌市七里店中心学校,河南 许昌 4治理发愣功00
数学知识的教学与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会学和会阅读。阅读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人类社会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法。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数学的阅读。随着“社会的数字化”,仅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是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1.数学语言的特点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2.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质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而一般阅读“理解和感知好像融合为一体,因为这种情况下的阅读,主要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把它与新的印象联系起来,从而掌握阅读的对象”,较少运用逻辑推理思维。
3.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些往往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二、小学数学阅读学习的方法与指导
1.咬文嚼字法。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达,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他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这样,通过细琢磨、深推敲,不仅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也能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
2.提纲挈领法。把一组学习材料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纳,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指导时,应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
3.融会贯通法。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阅读学习时,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知识,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只言片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括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进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进行转变。
三、做与读的结合
数学是一门科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边读边做,边读边画,边读边写,边读边算。如在教学“垂线画法”时,先让学生阅读书上的画法步骤,使学生对垂线的定义和形状整体感知,再照着书上的步骤画,分析一下自己所画的垂线与书上的垂线有什么不同,多画几次,教师结合全体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画龙点睛,教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
四、依据教材指导阅读
1.概念、定义的阅读。概念和定义等知识必须准确把握和理解。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2.贯穿于课本中的“读一读”“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的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
3.应用题的阅读。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让学生把题目读懂。让学生齐读或指派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2)注意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不注意某个字,在读题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圈或划出题中的关键词。(3)注意用语言表述。对于表格、图画式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将其叙述出来。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