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对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连续第三年中央发出的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作为“十一五”十大方略之首,这次“一号文件”继续着2004、2005年“一号文件”的精神和政策措施,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对农业农村支持建设发展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建设的重点上,仍然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社会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这六个方面重点,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个方面建设,也就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去建设,而且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是新村庄建设,而是全方面建设、全方位建设。
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
一是村镇建设缺乏规划。规划是“龙头”,我们往往对城市的规划比较重视,而对农村发展的规划重视不够,目前村镇建设规划严重缺乏,无序建设、资源浪费特别是土地资源浪费很严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不健全,包括农村交通、农村卫生、农民社会保险等等,尚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以及中长期发展纲要。其他诸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业工业化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等等,都必须抓紧制订和完善。
二是农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干旱缺水,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加之分散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商品化生产;缺乏产业化龙头企业,只能提供效益较低的初级农产品,深度加工附加值不高;外向农业发展不快,订单农业少,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区域特色不够明显。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不畅,群众出行困难;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尤其是水利设施相对滞后,缺少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相差甚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四是农村环境整治任务繁重。杂屋(厨房、柴房、牛栏、厕所等)建设不规范等问题亟需整治。农村生活污物(包括垃圾、粪便等等)处理不规范等问题亟需整治。
五是劳动力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
六是管理民主程度不够,村务特别是财务透明度不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新课题、新举措,需要长期地不懈努力,通过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来推进这项工作。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抓住根本,实现高效率,让农民满意,使之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特别需要正确把握和积极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理念。“三农”对一个国家和地方发展、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也在“三农”。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对“三农”发展的重视程度,站在更高的角度和视野来看待“三农”问题,真正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要改变原有的“兼顾”“三农”发展的认识,把“三农”真正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去统筹考虑,根据各村的发展实际,高度重视和谋划好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关系,研究制定强有力的举措,想方设法加大“三农”的投入力度和发展速度,否则解决“三农”问题就难以有突破性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二是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此,我们要积极抓好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在村镇规划过程中,不仅要对农村住宅进行整体规划,而且要综合考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要考虑村镇绿化、美化、净化等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不仅要做到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公用设施的统筹安排,而且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三是扎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们在农村的环境和管理建设上有着不小的差距,影响了农村的面貌形象和群众生产质量。对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快农村道路、通信、电网、饮用水、垃圾处理等建设,这既为农村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又将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安全保障等社会事业,并突出教育和卫生两大重点,使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明确的提升;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和土地征用制度等各项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是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我们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目标,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要积极发展莲藕、蔬菜、经济林果、畜牧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思路,引导产、加、销主体建立更加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根据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需求调整种养方向,推行标准化生产,巩固发展产业基地,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高我镇产品市场竞争力,促使农业优势产业上规模、出效益。
五是以素质提升为核心,培育新农民。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我们必须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全镇广大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六是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要积极整治农村环境,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要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七是要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和根本,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拓宽我镇农产品的市场空间,促进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八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要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水平,增强贯彻执行各项农村政策的本领,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本领,增强做好群众工作、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增加两手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本领,充分发挥农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九是以民主管理为要求,实现村民自治。如果一心发展经济而忽视对农民政治权利的切实保障,农民就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对立情绪,新农村建设就会出现挫折。所以,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不能以侵犯农民承包经营权来强行推行农业产业化,不能未经村民大会通过擅自作出关系多数人利益的决定。
十是以社会和谐为理想,搞好社会事业。农民对新农村建设首要关注的并不是硬件建设,而是子弟能上学、看病易、到政府办事不难、有个社会保障等。这需要政府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切实为农民提供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法律、社会保障等等社会公共服务,使农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能够和谐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农民的创造热情,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推进,实现富裕、公平、安康文明的发展目标。
《对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418.html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连续第三年中央发出的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作为“十一五”十大方略之首,这次“一号文件”继续着2004、2005年“一号文件”的精神和政策措施,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对农业农村支持建设发展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建设的重点上,仍然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社会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这六个方面重点,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个方面建设,也就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去建设,而且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是新村庄建设,而是全方面建设、全方位建设。
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
一是村镇建设缺乏规划。规划是“龙头”,我们往往对城市的规划比较重视,而对农村发展的规划重视不够,目前村镇建设规划严重缺乏,无序建设、资源浪费特别是土地资源浪费很严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不健全,包括农村交通、农村卫生、农民社会保险等等,尚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以及中长期发展纲要。其他诸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业工业化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等等,都必须抓紧制订和完善。
二是农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干旱缺水,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加之分散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商品化生产;缺乏产业化龙头企业,只能提供效益较低的初级农产品,深度加工附加值不高;外向农业发展不快,订单农业少,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区域特色不够明显。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不畅,群众出行困难;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尤其是水利设施相对滞后,缺少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相差甚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四是农村环境整治任务繁重。杂屋(厨房、柴房、牛栏、厕所等)建设不规范等问题亟需整治。农村生活污物(包括垃圾、粪便等等)处理不规范等问题亟需整治。
五是劳动力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
六是管理民主程度不够,村务特别是财务透明度不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新课题、新举措,需要长期地不懈努力,通过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来推进这项工作。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抓住根本,实现高效率,让农民满意,使之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特别需要正确把握和积极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理念。“三农”对一个国家和地方发展、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也在“三农”。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对“三农”发展的重视程度,站在更高的角度和视野来看待“三农”问题,真正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要改变原有的“兼顾”“三农”发展的认识,把“三农”真正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去统筹考虑,根据各村的发展实际,高度重视和谋划好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关系,研究制定强有力的举措,想方设法加大“三农”的投入力度和发展速度,否则解决“三农”问题就难以有突破性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二是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此,我们要积极抓好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在村镇规划过程中,不仅要对农村住宅进行整体规划,而且要综合考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要考虑村镇绿化、美化、净化等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不仅要做到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公用设施的统筹安排,而且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三是扎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们在农村的环境和管理建设上有着不小的差距,影响了农村的面貌形象和群众生产质量。对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快农村道路、通信、电网、饮用水、垃圾处理等建设,这既为农村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又将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安全保障等社会事业,并突出教育和卫生两大重点,使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明确的提升;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和土地征用制度等各项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是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我们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目标,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要积极发展莲藕、蔬菜、经济林果、畜牧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思路,引导产、加、销主体建立更加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根据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需求调整种养方向,推行标准化生产,巩固发展产业基地,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高我镇产品市场竞争力,促使农业优势产业上规模、出效益。
五是以素质提升为核心,培育新农民。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我们必须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全镇广大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六是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要积极整治农村环境,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要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七是要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和根本,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拓宽我镇农产品的市场空间,促进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八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要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水平,增强贯彻执行各项农村政策的本领,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本领,增强做好群众工作、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增加两手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本领,充分发挥农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九是以民主管理为要求,实现村民自治。如果一心发展经济而忽视对农民政治权利的切实保障,农民就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对立情绪,新农村建设就会出现挫折。所以,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不能以侵犯农民承包经营权来强行推行农业产业化,不能未经村民大会通过擅自作出关系多数人利益的决定。
十是以社会和谐为理想,搞好社会事业。农民对新农村建设首要关注的并不是硬件建设,而是子弟能上学、看病易、到政府办事不难、有个社会保障等。这需要政府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切实为农民提供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法律、社会保障等等社会公共服务,使农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能够和谐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农民的创造热情,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推进,实现富裕、公平、安康文明的发展目标。
《对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