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大里小学 何樊新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实践经验带到数学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
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小学一年级关于元、角、分计算的数学课上,我设计了富有生活情趣的购物活动。在讲台边的桌子和墙壁上,摆挂了许多小商品,有铅笔、本子、橡皮、皮娃娃等,分别明码标价。我“给”每个孩子三元钱,让孩子自己去“购买”想要的东西。孩子们拿着买了的东西,要说明三元钱是怎么用的,生活化的课堂别开生面。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在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了个性。这时,一个“小售货员”向我举报:“老师,他买得不对。”“怎么回事?”我询问。“他用了三元钱,拿了三元多的东西。”举报的孩子回答。没等我再询问,那个买得不对的学生已经开口了:“打折”。他把买的东西和打折的价格计算得分文不差。你能说这孩子调皮吗?不能。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发挥着聪明才智,我连忙说说:“哦,可以打折。”我没有否认那个想出打折的孩子,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打折”,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这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个性张扬。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谦虚的探究者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直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这句话是错误的,只是带有某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怎么办?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国共产党同发展。事实上,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神话早已被学生打碎了。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地位,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在小学一年级的新课程教材中,有很多地方涉及到这样的题目,比如让小朋友把小动物身上的算式与相应房子上的得数连一连,其中会碰到其中有一两道是没有得数可以连的,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有问题回叫嚷道:老师有一道不能连。如果这时教师说:“不能连就别连了”那也就过去了。相反,如果这时教师能把自己当作与学生共同的探究者,问一问那怎么办呢?小兔不是没有家了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这样,小朋友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改一下小兔身上的算式;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改一下房子上的得数,有的小朋友还会想出给小兔重新建一座房子写上正确的得数等等许多我事先想不到的办法,这样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而且也能自己解决问题。因此,能不能与学生一起探究,依然是一个新课程的理念问题,依然是
一个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
三、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习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相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学生发现的反思,参与学生开放式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研究方法和步骤。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真正的赏识者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能不能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的。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上,教师在自己的运动衣上贴了许多“小红星”,这是为了赏识孩子们而准备的。在课堂上,哪个孩子有了好的表现,老师就会把“小红星”贴在该生的额头上。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课堂上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而这位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贴在自己身上的“小红星”掉了一个,有个孩子很懂事地捡了起来交给了老师。老师接了过来,又贴在了自己身上,一言未发。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奖赏这个孩子一个“小红星”,或者说声“谢谢”,不是很好么。令人不解的是:教师身上的“小红星”又掉了一个,又有一个孩子认真地捡了起来,去交给老师。“不要了”,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摆着手。孩子看着老师,愣了一下,有些犹豫地将手上的“小红星”抛掉了。乍看起来,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之间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跨出这一步却并非那么简单。在我的课堂表现好或者有进步的的孩子能拿到一张笑脸,孩子们会因为拿到一张笑脸而兴高采烈,也会因为不小心遗失一张笑脸而哭鼻子,说明他们重视我们老师的赏识,在乎自己获取的小小成绩。“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就更不应该忽略“小事”了。我想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直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4451.html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大里小学 何樊新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实践经验带到数学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
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小学一年级关于元、角、分计算的数学课上,我设计了富有生活情趣的购物活动。在讲台边的桌子和墙壁上,摆挂了许多小商品,有铅笔、本子、橡皮、皮娃娃等,分别明码标价。我“给”每个孩子三元钱,让孩子自己去“购买”想要的东西。孩子们拿着买了的东西,要说明三元钱是怎么用的,生活化的课堂别开生面。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在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了个性。这时,一个“小售货员”向我举报:“老师,他买得不对。”“怎么回事?”我询问。“他用了三元钱,拿了三元多的东西。”举报的孩子回答。没等我再询问,那个买得不对的学生已经开口了:“打折”。他把买的东西和打折的价格计算得分文不差。你能说这孩子调皮吗?不能。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发挥着聪明才智,我连忙说说:“哦,可以打折。”我没有否认那个想出打折的孩子,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打折”,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这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个性张扬。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谦虚的探究者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直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这句话是错误的,只是带有某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怎么办?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国共产党同发展。事实上,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神话早已被学生打碎了。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地位,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在小学一年级的新课程教材中,有很多地方涉及到这样的题目,比如让小朋友把小动物身上的算式与相应房子上的得数连一连,其中会碰到其中有一两道是没有得数可以连的,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有问题回叫嚷道:老师有一道不能连。如果这时教师说:“不能连就别连了”那也就过去了。相反,如果这时教师能把自己当作与学生共同的探究者,问一问那怎么办呢?小兔不是没有家了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这样,小朋友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改一下小兔身上的算式;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改一下房子上的得数,有的小朋友还会想出给小兔重新建一座房子写上正确的得数等等许多我事先想不到的办法,这样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而且也能自己解决问题。因此,能不能与学生一起探究,依然是一个新课程的理念问题,依然是
一个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
三、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习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相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学生发现的反思,参与学生开放式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研究方法和步骤。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真正的赏识者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能不能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的。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上,教师在自己的运动衣上贴了许多“小红星”,这是为了赏识孩子们而准备的。在课堂上,哪个孩子有了好的表现,老师就会把“小红星”贴在该生的额头上。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课堂上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而这位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贴在自己身上的“小红星”掉了一个,有个孩子很懂事地捡了起来交给了老师。老师接了过来,又贴在了自己身上,一言未发。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奖赏这个孩子一个“小红星”,或者说声“谢谢”,不是很好么。令人不解的是:教师身上的“小红星”又掉了一个,又有一个孩子认真地捡了起来,去交给老师。“不要了”,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摆着手。孩子看着老师,愣了一下,有些犹豫地将手上的“小红星”抛掉了。乍看起来,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之间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跨出这一步却并非那么简单。在我的课堂表现好或者有进步的的孩子能拿到一张笑脸,孩子们会因为拿到一张笑脸而兴高采烈,也会因为不小心遗失一张笑脸而哭鼻子,说明他们重视我们老师的赏识,在乎自己获取的小小成绩。“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就更不应该忽略“小事”了。我想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直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