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广西都安县第二高级中学 蓝冠昌
【摘 要】探索新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改革 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新课程在总体目标上提出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要达到以上目标,是不可能继续沿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设计稍作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课堂教学应该使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体意识,即必须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搭配数个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任务。只有课堂活动多样化,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抓住每位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课堂上,我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的:
首先对学生分层,并进行优差搭配,充分体现“以帮带学”。学生由于受到数学基础知识、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影响,产生了数学成绩、能力上的差别。因此可把学生分成A、B、C三类,教师对各类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教学目标层次化。具体来说就是:对成绩较差的C类学生只要求学会最基本的知识,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即可,同时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转变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稳步发展为B类学生;(范文网 fanwen.oyaya.net)对成绩中等的B类学生要在“熟”上下功夫,使他们牢固掌握课程标准,教材所规定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努力争取成为A类学生;而对成绩优秀的A类学生要求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是对教学内容分层。例如在初二代数因式分解的教学目标中,对C类学生要求掌握基本方法分解因式,对B类学生要求熟练并综合运用基本方法,对A类学生要求补充: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等,使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会因太难而厌学、怕学,也使成绩优秀的学生“吃得好”、“吃得饱”。教师应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成功,使之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二、在反思、发现中不断把课堂教育引向深入
我们教学中要做的并不是把数学知识抛给学生,让学生照搬照套,而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做数学;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接受每个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构建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在教学中,笔者常用下面两种课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发现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整体能力,思维的创新等都有极大的好处。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割、补、拼、凑,学生经过了亲自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勾股定理,熟悉了用面积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我探究的习惯。
2.发散式教学。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采用这种发散式教学,能使学生逐渐变得敢于联想,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去标新立异。由于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独特性、变通性等特点,因此教学中适时创设问题情境,采取“散”式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即借助典型实例,通过各种不同的思维发散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渠道求解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发散形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①命题的发散。命题发散是指变更命题的条件、结论,或变换命题的形式,而命题的实质不变。②解法的发散。解法的发散是指解题方法的发散,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探求不同的解答途径,或对不同的问题利用相同的方法去解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加强对课本上例题、习题和数学命题的变换、延伸和拓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表象贮备,扩大思维的流畅性,又能促使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在多思、多练、多用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其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散”在广阔性和深刻性中。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逐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使每个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郭东岐
2.浅谈数学课堂模式的认识 何敏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4469.html
广西都安县第二高级中学 蓝冠昌
【摘 要】探索新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改革 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新课程在总体目标上提出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要达到以上目标,是不可能继续沿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设计稍作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课堂教学应该使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体意识,即必须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搭配数个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任务。只有课堂活动多样化,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抓住每位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课堂上,我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的:
首先对学生分层,并进行优差搭配,充分体现“以帮带学”。学生由于受到数学基础知识、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影响,产生了数学成绩、能力上的差别。因此可把学生分成A、B、C三类,教师对各类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教学目标层次化。具体来说就是:对成绩较差的C类学生只要求学会最基本的知识,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即可,同时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转变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稳步发展为B类学生;(范文网 fanwen.oyaya.net)对成绩中等的B类学生要在“熟”上下功夫,使他们牢固掌握课程标准,教材所规定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努力争取成为A类学生;而对成绩优秀的A类学生要求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是对教学内容分层。例如在初二代数因式分解的教学目标中,对C类学生要求掌握基本方法分解因式,对B类学生要求熟练并综合运用基本方法,对A类学生要求补充: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等,使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会因太难而厌学、怕学,也使成绩优秀的学生“吃得好”、“吃得饱”。教师应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成功,使之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二、在反思、发现中不断把课堂教育引向深入
我们教学中要做的并不是把数学知识抛给学生,让学生照搬照套,而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做数学;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接受每个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构建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在教学中,笔者常用下面两种课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发现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整体能力,思维的创新等都有极大的好处。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割、补、拼、凑,学生经过了亲自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勾股定理,熟悉了用面积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我探究的习惯。
2.发散式教学。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采用这种发散式教学,能使学生逐渐变得敢于联想,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去标新立异。由于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独特性、变通性等特点,因此教学中适时创设问题情境,采取“散”式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即借助典型实例,通过各种不同的思维发散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渠道求解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发散形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①命题的发散。命题发散是指变更命题的条件、结论,或变换命题的形式,而命题的实质不变。②解法的发散。解法的发散是指解题方法的发散,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探求不同的解答途径,或对不同的问题利用相同的方法去解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加强对课本上例题、习题和数学命题的变换、延伸和拓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表象贮备,扩大思维的流畅性,又能促使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在多思、多练、多用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其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散”在广阔性和深刻性中。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逐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使每个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郭东岐
2.浅谈数学课堂模式的认识 何敏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