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
洛阳市西工区白马小学戚晓英
【中图分类号】G459.2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032-01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动性,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还可以弥补教师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正因此,近几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可并采纳,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得学习在某种意义上更加高效,组内明确的分工和长时间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学习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但现在小作合作学习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很难取得实效,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它应有价值呢?通过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 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例如小组长的责任,记录员的责任等等。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三、合作内容要合适,形式要多样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的达到高效。因此,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课是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怎样运用教师的智慧,发挥数学的魅力,设计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寓教于乐,营造一种愉快的互助学习的环境,使学生乐于参与,乐在其中,在学生们内需的情况下,更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其实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学习,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通过实践,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较合适小组合作学习:(1)规律性知识的学习。(2)操作、实验探究问题的学习。(3)选择解题策略的合作学习。(4)竞争性作业的合作。(5)学生间互评、互检、互考的合作。只有学生认为有必要合作、乐于合作,合作才能达到最优化。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 以内退位减法表”在排列上有哪些有趣的规律时,如果让孩子们单独思考,他只能发现一些单一的、甚至片面的排列规律,所以,我就有意识的安排小组合作,学生们在合作时思维得到碰撞、观点得到互补,这样,通过小组探讨与补充,同学们不但能发现横着、竖着、斜着排列的规律,而且还能发现每组“被减数”、“减数”、“差”排列的规律,最后,小组交流到高潮处,竟然还探讨出每组“差”变化的原因来!当时,我就感觉到这部分内容,也只有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在小组合作时,一定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否则,小组合作就会流于一种形式。
四、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并做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五、建立科学的小组评价机制
建立以小组为基础的积极的评估制度,能够激励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学习评价的新境界,把眼光洒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开展小组的学习竞赛。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个体表扬与群体表扬相结合。小组合作要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小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结合个体的表扬的同时,要给予小组以适当客观的评价,小组的成就感在此升华为集体的荣誉感,这样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另外,在建立小组活动评价机制时,有意识的把小组成员的参与率作为评价内容的一项指标。
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知识抢答”“辩论赛”等丰富、活泼的小组活动,从形式上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另外,在小组评价时,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我是这样做的:在小组合作或交流中,小组内的每位成员只要回答问题、发表意见,都会为本组加分,而且不同的学生为本组加得的分值也是不同的,如同一个问题,如果是特别内向,不爱发言的小东回答了,那就会为本组加3 分,如是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小红回答了,就只能为本组加1 分。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广度,小组内回答问题的“不同人次”也将是小组量化的一项指标,如A 组有4 人次回答问题,但4 次都是同一个人,只能加2 分,而B 组的4 人次是有4 个人回答,那就可加4 分。最后,把每组的“不同人次”得分与小组的最后得分结合起来综合评价,这样,既保证参与率又保证参与的质量,同时还充分调动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又是学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过程。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手段,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研究,不断探索,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呈现出像彩虹般炫丽、耀眼的新局面。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4788.html
洛阳市西工区白马小学戚晓英
【中图分类号】G459.2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032-01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动性,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还可以弥补教师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正因此,近几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可并采纳,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得学习在某种意义上更加高效,组内明确的分工和长时间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学习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但现在小作合作学习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很难取得实效,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它应有价值呢?通过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 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例如小组长的责任,记录员的责任等等。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三、合作内容要合适,形式要多样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的达到高效。因此,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课是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怎样运用教师的智慧,发挥数学的魅力,设计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寓教于乐,营造一种愉快的互助学习的环境,使学生乐于参与,乐在其中,在学生们内需的情况下,更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其实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学习,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通过实践,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较合适小组合作学习:(1)规律性知识的学习。(2)操作、实验探究问题的学习。(3)选择解题策略的合作学习。(4)竞争性作业的合作。(5)学生间互评、互检、互考的合作。只有学生认为有必要合作、乐于合作,合作才能达到最优化。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 以内退位减法表”在排列上有哪些有趣的规律时,如果让孩子们单独思考,他只能发现一些单一的、甚至片面的排列规律,所以,我就有意识的安排小组合作,学生们在合作时思维得到碰撞、观点得到互补,这样,通过小组探讨与补充,同学们不但能发现横着、竖着、斜着排列的规律,而且还能发现每组“被减数”、“减数”、“差”排列的规律,最后,小组交流到高潮处,竟然还探讨出每组“差”变化的原因来!当时,我就感觉到这部分内容,也只有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在小组合作时,一定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否则,小组合作就会流于一种形式。
四、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并做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五、建立科学的小组评价机制
建立以小组为基础的积极的评估制度,能够激励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学习评价的新境界,把眼光洒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开展小组的学习竞赛。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个体表扬与群体表扬相结合。小组合作要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小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结合个体的表扬的同时,要给予小组以适当客观的评价,小组的成就感在此升华为集体的荣誉感,这样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另外,在建立小组活动评价机制时,有意识的把小组成员的参与率作为评价内容的一项指标。
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知识抢答”“辩论赛”等丰富、活泼的小组活动,从形式上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另外,在小组评价时,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我是这样做的:在小组合作或交流中,小组内的每位成员只要回答问题、发表意见,都会为本组加分,而且不同的学生为本组加得的分值也是不同的,如同一个问题,如果是特别内向,不爱发言的小东回答了,那就会为本组加3 分,如是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小红回答了,就只能为本组加1 分。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广度,小组内回答问题的“不同人次”也将是小组量化的一项指标,如A 组有4 人次回答问题,但4 次都是同一个人,只能加2 分,而B 组的4 人次是有4 个人回答,那就可加4 分。最后,把每组的“不同人次”得分与小组的最后得分结合起来综合评价,这样,既保证参与率又保证参与的质量,同时还充分调动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又是学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过程。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手段,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研究,不断探索,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呈现出像彩虹般炫丽、耀眼的新局面。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