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教学整合初探
聋校数学教学整合初探
作者/ 王青陈淑梅
摘 要:课程改革使课程内容的弹性、综合性加大,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它要求聋校教师更应具备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聋校教材的能力,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内容有机地整合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促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积极地探究问题,全方面发展他们的能力。
关键词:整合;教学内容;生活实践;课堂游戏;信息技术
在日常教学中,听障生由于听力障碍致使他们在理解、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都与健全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而数学本身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不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建构、整合,听障生很难理解与接受。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师可自行支配的因素增多,给聋校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
间,这就要求聋校教师更应具备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的能力,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发展的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于教学实践中,促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积极地探究问题,全方面发展他们的
能力。
一、重组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从听障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着手,优化重组教学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几何教学中,周长与面积是听障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并且在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与第八册中隔册出现,学生在学习中就容易出现遗忘的现象,张冠李戴,面积理解为周长,周长理解为面积,学生也感到枯燥、厌烦。我认为学习是连续性的,能不能另辟途径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周长和面积呢?因此,我重组教学内容,设计了《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时,借助“给奖状做镜框”这个实际问题,激发听障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听障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励听障生思考、解决问题。先让他们触摸各种物体(手机、树叶、五角星、课本等)的边框与表面,使他们初步形成周长与面积的表象,并在触摸感受的基础上,把表象转化为具体,描出上述物体的周长与面积,在对比、辨析中,让学生从意义上理解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在学生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意义进行直观演示,教师手指张贴在黑板上的白纸和线框,“现在老师把这个同学所指的长方形的周长(面积)拿下来……”这直观演示就像磁石一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周长与面积。
二、融入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聋校教材相对滞后,一些例题已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而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聋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却未能进入教材内容。教学时,我们的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补充,整合现有的聋校教材。实际上,通过将知识联系生活实践,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还会形成新问题,促使学生不断进行协作探讨,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觉地学习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册《三角形的稳定性》时,通过拉自制的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框架让学生亲自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与劳技结合,创设情境“修椅子”,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了体积、容积后,让学生算学校下水管的体积,家中水桶的容积等;学习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一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通过操作,剪一剪、拼一拼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结合学校开辟的种植园,计算菜地的面积;教学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九册《土地的测量》之后,让学生数从学校到家往返的步数,从而步测学校到家的距离;“开展测量我们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教学楼楼道面积,教室高度,通过数地砖和墙砖的块数来算出墙和地的面积等。开展“我家我做主”活动,让学生来做家庭装潢设计师,计算装修材料的用量、如何节约购买等。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的探索、体验,就会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记忆更加深刻。
三、借力课堂游戏
数学课内容枯燥乏味,总有大量的学习任务要完成。我常想:“要是学数学时,学生能有玩游戏那样的兴致,轻松无忧,乐不思蜀,乐此不疲,该多好啊!”因此,我根据听障生的认知特点,迎合学生的天性,转变学习方式,整合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把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中玩、玩中学。我经常根据所授内容,组织学生玩“找朋友”“勇攀高峰”“过关斩将”“激流勇进”等智力游戏,这样既能活化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三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为了让学生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我带学生到情景教室,开展“小小售货员”的游戏活动,利用准备好的各种物品,学生轮流扮演顾客与售货员,购买物品,算出应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并说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这样在游戏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唤起了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整合信息技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也迫切需要我们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由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致使听障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为听障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给数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数学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等运用相应的工具预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能起到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的作用。如,教学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四册《5的乘法口诀》时,搜集和数字5有关的物体,如,手有5个手指头,动画出现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得出乘法算式5×1=5,接着出现两只手、三只手、四只手、五只手,得出乘法算式5×2=10,5×3=15,5×4=20,5×5=25,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学生很快说出5的乘法口诀。利用人机的交互功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另外,电子白板多层板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不管哪个层次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从电子白板的内存中随时取得,服务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省时省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另外,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资源共享,为教育教学提供了针对性的海量资源,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无法实现和不可想象的,如学习加法、减法时学生通过网络知道了符号“+”和“-”的由来;学习分数时通过网络了解了分数产生的历史过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互联网上的信息的意识以及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广泛收集、分析、加工、改造各种相关信息的能力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
数学教学的整合博大精深,作为一名特教数学教师,既然担当起了开启学生心智的重任,就要义无反顾,用汗水绽放学生纯洁的笑脸。
(作者单位 河北青县特教中心) 《聋校数学教学整合初探》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4918.html
作者/ 王青陈淑梅
摘 要:课程改革使课程内容的弹性、综合性加大,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它要求聋校教师更应具备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聋校教材的能力,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内容有机地整合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促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积极地探究问题,全方面发展他们的能力。
关键词:整合;教学内容;生活实践;课堂游戏;信息技术
在日常教学中,听障生由于听力障碍致使他们在理解、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都与健全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而数学本身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不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建构、整合,听障生很难理解与接受。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师可自行支配的因素增多,给聋校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
间,这就要求聋校教师更应具备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的能力,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发展的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于教学实践中,促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积极地探究问题,全方面发展他们的
能力。
一、重组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从听障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着手,优化重组教学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几何教学中,周长与面积是听障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并且在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与第八册中隔册出现,学生在学习中就容易出现遗忘的现象,张冠李戴,面积理解为周长,周长理解为面积,学生也感到枯燥、厌烦。我认为学习是连续性的,能不能另辟途径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周长和面积呢?因此,我重组教学内容,设计了《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时,借助“给奖状做镜框”这个实际问题,激发听障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听障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励听障生思考、解决问题。先让他们触摸各种物体(手机、树叶、五角星、课本等)的边框与表面,使他们初步形成周长与面积的表象,并在触摸感受的基础上,把表象转化为具体,描出上述物体的周长与面积,在对比、辨析中,让学生从意义上理解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在学生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意义进行直观演示,教师手指张贴在黑板上的白纸和线框,“现在老师把这个同学所指的长方形的周长(面积)拿下来……”这直观演示就像磁石一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周长与面积。
二、融入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聋校教材相对滞后,一些例题已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而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聋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却未能进入教材内容。教学时,我们的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补充,整合现有的聋校教材。实际上,通过将知识联系生活实践,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还会形成新问题,促使学生不断进行协作探讨,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觉地学习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册《三角形的稳定性》时,通过拉自制的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框架让学生亲自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与劳技结合,创设情境“修椅子”,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了体积、容积后,让学生算学校下水管的体积,家中水桶的容积等;学习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一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通过操作,剪一剪、拼一拼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结合学校开辟的种植园,计算菜地的面积;教学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九册《土地的测量》之后,让学生数从学校到家往返的步数,从而步测学校到家的距离;“开展测量我们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教学楼楼道面积,教室高度,通过数地砖和墙砖的块数来算出墙和地的面积等。开展“我家我做主”活动,让学生来做家庭装潢设计师,计算装修材料的用量、如何节约购买等。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的探索、体验,就会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记忆更加深刻。
三、借力课堂游戏
数学课内容枯燥乏味,总有大量的学习任务要完成。我常想:“要是学数学时,学生能有玩游戏那样的兴致,轻松无忧,乐不思蜀,乐此不疲,该多好啊!”因此,我根据听障生的认知特点,迎合学生的天性,转变学习方式,整合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把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中玩、玩中学。我经常根据所授内容,组织学生玩“找朋友”“勇攀高峰”“过关斩将”“激流勇进”等智力游戏,这样既能活化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三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为了让学生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我带学生到情景教室,开展“小小售货员”的游戏活动,利用准备好的各种物品,学生轮流扮演顾客与售货员,购买物品,算出应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并说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这样在游戏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唤起了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整合信息技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也迫切需要我们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由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致使听障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为听障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给数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数学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等运用相应的工具预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能起到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的作用。如,教学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四册《5的乘法口诀》时,搜集和数字5有关的物体,如,手有5个手指头,动画出现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得出乘法算式5×1=5,接着出现两只手、三只手、四只手、五只手,得出乘法算式5×2=10,5×3=15,5×4=20,5×5=25,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学生很快说出5的乘法口诀。利用人机的交互功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另外,电子白板多层板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不管哪个层次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从电子白板的内存中随时取得,服务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省时省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另外,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资源共享,为教育教学提供了针对性的海量资源,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无法实现和不可想象的,如学习加法、减法时学生通过网络知道了符号“+”和“-”的由来;学习分数时通过网络了解了分数产生的历史过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互联网上的信息的意识以及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广泛收集、分析、加工、改造各种相关信息的能力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
数学教学的整合博大精深,作为一名特教数学教师,既然担当起了开启学生心智的重任,就要义无反顾,用汗水绽放学生纯洁的笑脸。
(作者单位 河北青县特教中心) 《聋校数学教学整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