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文/张 迪
摘 要: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应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充分发挥中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数学;教学;品德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品德教育。下面我就如何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更新育人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正确的育人观念是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的前提条件。品德教育不仅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形象的修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榜样,通过自身的形象来感染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初中生极爱模仿教师的行为、语言,所以在日常生活、教学中,语言文明、仪表端庄、爱护环境卫生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口头上的严格要求效果还要好。只要教师做到的,学生一般都能做到,即使做不到,教育学生也能使学生信服,从而起到典范的作用。
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
数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德育、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题一例、一图一表来进行渗透。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学中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连带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他们从小养成正确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其自身的精确、严密,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学习不吃力,且学习很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使用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什么有的人学习很用功,却学习不好?这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而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教学生预习的方法、教学生听课的方法、教学生课后归类复习的方法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作用和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要关注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预习的习惯、注意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自我反思的习惯等等。
四、组织数学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尝试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小组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计算出一个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家庭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数学家的故事比赛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以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中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唤起学生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数学不是符号,图形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定理、公式的复杂关联,而是简单、统一、和谐的理性美。美是数学生活中固有的,蕴含在教材中的,是零散的、不明显的,我们应当善于用美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去挖掘、整理、显示出教材中的数学美,并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线渠道展示给学生。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容美和本质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总之,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以新的定位、新的德育观念来影响每一个学生。把德育化成春雨,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我们要将德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从而产生一种“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渗透效应。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古城子学校)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5239.html
文/张 迪
摘 要: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应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充分发挥中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数学;教学;品德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品德教育。下面我就如何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更新育人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正确的育人观念是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的前提条件。品德教育不仅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形象的修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榜样,通过自身的形象来感染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初中生极爱模仿教师的行为、语言,所以在日常生活、教学中,语言文明、仪表端庄、爱护环境卫生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口头上的严格要求效果还要好。只要教师做到的,学生一般都能做到,即使做不到,教育学生也能使学生信服,从而起到典范的作用。
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
数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德育、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题一例、一图一表来进行渗透。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学中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连带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他们从小养成正确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其自身的精确、严密,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学习不吃力,且学习很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使用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什么有的人学习很用功,却学习不好?这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而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教学生预习的方法、教学生听课的方法、教学生课后归类复习的方法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作用和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要关注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预习的习惯、注意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自我反思的习惯等等。
四、组织数学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尝试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小组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计算出一个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家庭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数学家的故事比赛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以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中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唤起学生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数学不是符号,图形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定理、公式的复杂关联,而是简单、统一、和谐的理性美。美是数学生活中固有的,蕴含在教材中的,是零散的、不明显的,我们应当善于用美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去挖掘、整理、显示出教材中的数学美,并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线渠道展示给学生。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容美和本质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总之,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以新的定位、新的德育观念来影响每一个学生。把德育化成春雨,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我们要将德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从而产生一种“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渗透效应。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古城子学校)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