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文/杨胜刚
摘 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的人。”可见,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探究能力。在新一轮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已经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一切可利用的探究素材,依据层层递进的原则,将探究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现结合平时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浅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活动;教学方法
一、有效探究的实施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与探究活动的向导。有了问题,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激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才开始启动;有了问题,学生的探究才真正有效;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持续。那种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等没有思维含量的提问充斥课堂,只能弱化学生的智力。通过问题,才能把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机联系起来,使知识的逻辑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学的内在规律,认识理解数学本质,并在活动过程中建构数学。
2.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设计好学生的探究活动
设计好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切实安排好活动程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推理、建立模型、提出方法等个体活动,加上讨论、合作、交流互动等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3.辩证地看待“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对“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我们不应该将两者对立起来。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调控与指导至关重要。课堂需要事先精心预设: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是什么?会遇到什么困难?教师又应如何应对?但课堂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事先没有预设的情形是正常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应对与调控,如果学生的讨论已经脱离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教师应及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回,以免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但如果学生的讨论或出现的问题和本节课的主题吻合,并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这时教师完全不拘泥于课前的设计,巧妙地利用意外的“生成”,这种“生成”的课堂或许会更精彩!
4.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为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课程主张改变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呈现生命的活力。现在的课堂学生都“动”起来了,但值得指出的是,有些“活动”流于形式,局限于操作活动,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应把引起学生的思考作为教学的一项任务,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学生的反思,因为数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思想、观念,它既是反思的材料,又是反思的结果。(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对于反思的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也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启发式,在教学内容上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合适的学习障碍,多组织学生交流,在一项内容学习结束之后增加回顾与思考学习环节,也可以在课后科学地设置作业等等。
二、探究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后的思考
1.数学探究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实践合作的场景与情景,在特定的场景与情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容易得到引导和激发
在特定的场景中,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所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获得丰富的思考。
2.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新难题、新方法会持续涌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断独特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提升。
3.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把学生的新思路、新问题、新方法、新方案归纳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增强了教学技能。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探究活动的有效和积极开展,将会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生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新阳中学)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5380.html
文/杨胜刚
摘 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的人。”可见,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探究能力。在新一轮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已经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一切可利用的探究素材,依据层层递进的原则,将探究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现结合平时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浅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活动;教学方法
一、有效探究的实施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与探究活动的向导。有了问题,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激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才开始启动;有了问题,学生的探究才真正有效;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持续。那种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等没有思维含量的提问充斥课堂,只能弱化学生的智力。通过问题,才能把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机联系起来,使知识的逻辑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学的内在规律,认识理解数学本质,并在活动过程中建构数学。
2.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设计好学生的探究活动
设计好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切实安排好活动程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推理、建立模型、提出方法等个体活动,加上讨论、合作、交流互动等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3.辩证地看待“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对“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我们不应该将两者对立起来。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调控与指导至关重要。课堂需要事先精心预设: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是什么?会遇到什么困难?教师又应如何应对?但课堂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事先没有预设的情形是正常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应对与调控,如果学生的讨论已经脱离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教师应及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回,以免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但如果学生的讨论或出现的问题和本节课的主题吻合,并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这时教师完全不拘泥于课前的设计,巧妙地利用意外的“生成”,这种“生成”的课堂或许会更精彩!
4.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为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课程主张改变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呈现生命的活力。现在的课堂学生都“动”起来了,但值得指出的是,有些“活动”流于形式,局限于操作活动,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应把引起学生的思考作为教学的一项任务,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学生的反思,因为数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思想、观念,它既是反思的材料,又是反思的结果。(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对于反思的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也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启发式,在教学内容上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合适的学习障碍,多组织学生交流,在一项内容学习结束之后增加回顾与思考学习环节,也可以在课后科学地设置作业等等。
二、探究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后的思考
1.数学探究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实践合作的场景与情景,在特定的场景与情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容易得到引导和激发
在特定的场景中,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所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获得丰富的思考。
2.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新难题、新方法会持续涌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断独特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提升。
3.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把学生的新思路、新问题、新方法、新方案归纳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增强了教学技能。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探究活动的有效和积极开展,将会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生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新阳中学)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