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00年的中国政府行政-变革与发展的图式
代化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的“示范效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经济民主化的压力。
·公民政治意识与参与意识的形成。
·民主政治体制的薄弱。
·政治动员。
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中国民主化面临着参与危机问题。即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产生政治参与的要求,而政治制度化的程度又较低,难以承受太多的政治参与,而导致政治非稳定。
同时,就民主化而言,中国政府也同样面临着政治制度化的挑战,即使民主政治走向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
挑战之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社会发展领域,世界存在着一个共识,那就是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们已抛弃了经济增长这单一衡量发展的陈旧指标,代之而起的是整个社会生态的均衡发展。从中国来看,社会发展的挑战甚至比经济的挑战更加严峻。在这方面,中国政府行政面对着如下四种社会危机: ·人口危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力资源困乏的国家。其总体的特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质量低下,人力资源投资强度低,效益差。在11亿多的人口之中,文盲和低素质人口众多,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文盲半文盲绝对人口大约有1·8亿人,约占世界文盲人数的四分之一。总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低,1990年,平均文化程度5·5年,不足小学毕业。就业人口文化程度低,文盲与小学文化程度加在一起约占总就业人口的62%。人力资源投资强度较低,教育支出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低于发达国家水平(6·1%〕,也低于不发达国家(4%〕。而且基础教育投资不足。这种现状使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供量不足。人口多,也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估计到2000年,全国劳动力总数为8·1亿未几年,是中国人口增长的高峰时期,如何遏制人口的增长速度,这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
·生态危机。 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四大生物系统:海洋、森林、牧场、农田在中国已不同程度地遭受损害,已经负担过重。例如,我国国土面积144亿亩,但耕地面积仅有15亿亩,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约2700立方米,排世界第84位,缺水已成为全国性普遍现象。我们必须真正地考虑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社会危机。 在这方面,中国政府也面临着来自两个领域的挑战,一是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建。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和社会失范,意味着社会整合的任务更加艰巨。而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中国社会来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重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的改革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第二次革命使中国社会从整体上变得更加开放。然而,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府行政体系仍然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与整个中国社会开放与变革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形成了社会体系与政府行政体系之间的“制度差”。其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行政的危机,这些危机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潜在的。
(1〕传统行政价值的困惑
我们传统的行政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
·全能政府与有限政府的冲突。在传统上,我们将政府视为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政府在整个社会中扮演着一个高度集中化的资源配置的角色。事实上,与市场失败相比,“政府失败”在中国更为明显。市场经济对这种全能政府观念提出最大的挑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与评估政府公共权力的限度与职能。 ·维持行政与发展行政的冲突。在传统的观念中,政府是一个守夜的警察和父亲,秩序在整个行政体系的目标体系中占主导位置,行政的政治化表现最为明显,事实上,发展生产力是政府最核心的职能与任务,在这里,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政府职能的总体变化。
·权力行政与科学行政的冲突。行政固然是行政权力的行使,但更为重要的是科学的运用。政府行政本身应是科学与理性的体现,也就是知识权力的体现。因此,在现代中国行政中,我们需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跨越权力的孤岛。 ·管制行政与服务行政的冲突。在现代社会,政府行政机关在本质上是社会服务机关。这不仅取决于国家的性质,也取决于公共权力的目的和性质。政府不仅是单纯的管制行政,而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行政,是除弊兴利的行政。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实现从干预行政走向服务的行政。
·因袭的行政与创新行政的冲突。中国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要求政府的行政不因袭于习惯与经验,墨守成规,率由旧章,而需根据日新月异的事态衍化,本革新精神,积极努力,自动奋发,不断创新。应由被动到主动,而非深居官署、养尊处优。 ·人治的行政与法治行政的冲突 。传统行政最大的弊端之一在于“以意为治”的人治,所谓“以权代法”以言代法,随人定法,法无常势,管理依领导者的好恶、情感为取向,政府行政缺乏规则。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人治行政将行政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和政府行政权威的危机。
(2)全能政府与行政权力的危机
在改革之前,中国是一个行政权力统治的时代,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全能的政府”。政府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实现高度的控制。政府直接控制生产’交换、分配的每一个环节,政府行使了资源配置,收入分配方面几乎所有的职能。人们习惯用行政-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来形容这种体制的基本特征。
这种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直接导致: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社会创新动力的缺乏;
·政府体制的官僚化倾向;
·寻租与政治腐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实行,这种行政权力占统治地位的行政管理体制显然遇到更严厉的挑战,这种体制在现实中表现为一系列制度上的冲突:
·计划与市场的冲突;
·集中与分散的冲突;
·微
·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的冲突;
·部门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冲突;
·法治管理与人治管理的冲突。
上述的冲突,意味着必须对权力体制进行革命性的变革。
(3)行政国家的危机
全能政府、权力集中所引发的中国行政的第三次危机在于膨胀的机构,人员的臃肿,财政的危机。
·急剧膨胀的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严格控制机构设置的数量,在控编、消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有资表明,目前全国省级党政机关的厅(局)级机构多达2100个,平均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一百多个,超过中央编委规定的机构限额15个左右,而全国地区一级党设机构平均设置50多个,地级市65个,县一级45个。我国目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常设机构,超限总数高达3万多个。
在常设机构之中的内设机构也是无法统计某地区常设机构是29个(这在地区一级中是较少的)但在29个工作部门之中竞有236个内设机构,人员比例占地区行署干部的43%。
非常设机构之多在中国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有些省市的非常设机构有130个之多。且许多非常设机构在实际上已经成为常设机构。
事业单位盲目发展。以安徽省为例,1983-1988年,全省事业单位由31009个增加到48484个,人员由50·6万人增加到67·27万人,增长33%。
机构升级成风。近两年来,全国各地机构升级蔓延成风,有县升市的有县级市升地级市的 ,处级单位升厅(局)级单位的,甚至非常设机构也要求升级。机构升格、官员升级、待遇改变,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急剧膨胀的人员
据统计,1979年全国靠财政预算支付工资的人员为1500万,到1991年已增加到3400万每年均以100多万人的速度增长。我国现有在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加上编外人员和各种翻牌公司的人员1,机关人数多达4000万。这么一支庞大的机关人员队伍,也是世界奇观之 《面向2000年的中国政府行政-变革与发展的图式(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7839.html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经济民主化的压力。
·公民政治意识与参与意识的形成。
·民主政治体制的薄弱。
·政治动员。
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中国民主化面临着参与危机问题。即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产生政治参与的要求,而政治制度化的程度又较低,难以承受太多的政治参与,而导致政治非稳定。
同时,就民主化而言,中国政府也同样面临着政治制度化的挑战,即使民主政治走向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
挑战之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社会发展领域,世界存在着一个共识,那就是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们已抛弃了经济增长这单一衡量发展的陈旧指标,代之而起的是整个社会生态的均衡发展。从中国来看,社会发展的挑战甚至比经济的挑战更加严峻。在这方面,中国政府行政面对着如下四种社会危机: ·人口危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力资源困乏的国家。其总体的特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质量低下,人力资源投资强度低,效益差。在11亿多的人口之中,文盲和低素质人口众多,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文盲半文盲绝对人口大约有1·8亿人,约占世界文盲人数的四分之一。总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低,1990年,平均文化程度5·5年,不足小学毕业。就业人口文化程度低,文盲与小学文化程度加在一起约占总就业人口的62%。人力资源投资强度较低,教育支出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低于发达国家水平(6·1%〕,也低于不发达国家(4%〕。而且基础教育投资不足。这种现状使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供量不足。人口多,也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估计到2000年,全国劳动力总数为8·1亿未几年,是中国人口增长的高峰时期,如何遏制人口的增长速度,这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
·生态危机。 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四大生物系统:海洋、森林、牧场、农田在中国已不同程度地遭受损害,已经负担过重。例如,我国国土面积144亿亩,但耕地面积仅有15亿亩,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约2700立方米,排世界第84位,缺水已成为全国性普遍现象。我们必须真正地考虑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社会危机。 在这方面,中国政府也面临着来自两个领域的挑战,一是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建。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和社会失范,意味着社会整合的任务更加艰巨。而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中国社会来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重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的改革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第二次革命使中国社会从整体上变得更加开放。然而,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府行政体系仍然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与整个中国社会开放与变革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形成了社会体系与政府行政体系之间的“制度差”。其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行政的危机,这些危机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潜在的。
(1〕传统行政价值的困惑
我们传统的行政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
·全能政府与有限政府的冲突。在传统上,我们将政府视为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政府在整个社会中扮演着一个高度集中化的资源配置的角色。事实上,与市场失败相比,“政府失败”在中国更为明显。市场经济对这种全能政府观念提出最大的挑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与评估政府公共权力的限度与职能。 ·维持行政与发展行政的冲突。在传统的观念中,政府是一个守夜的警察和父亲,秩序在整个行政体系的目标体系中占主导位置,行政的政治化表现最为明显,事实上,发展生产力是政府最核心的职能与任务,在这里,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政府职能的总体变化。
·权力行政与科学行政的冲突。行政固然是行政权力的行使,但更为重要的是科学的运用。政府行政本身应是科学与理性的体现,也就是知识权力的体现。因此,在现代中国行政中,我们需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跨越权力的孤岛。 ·管制行政与服务行政的冲突。在现代社会,政府行政机关在本质上是社会服务机关。这不仅取决于国家的性质,也取决于公共权力的目的和性质。政府不仅是单纯的管制行政,而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行政,是除弊兴利的行政。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实现从干预行政走向服务的行政。
·因袭的行政与创新行政的冲突。中国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要求政府的行政不因袭于习惯与经验,墨守成规,率由旧章,而需根据日新月异的事态衍化,本革新精神,积极努力,自动奋发,不断创新。应由被动到主动,而非深居官署、养尊处优。 ·人治的行政与法治行政的冲突 。传统行政最大的弊端之一在于“以意为治”的人治,所谓“以权代法”以言代法,随人定法,法无常势,管理依领导者的好恶、情感为取向,政府行政缺乏规则。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人治行政将行政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和政府行政权威的危机。
(2)全能政府与行政权力的危机
在改革之前,中国是一个行政权力统治的时代,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全能的政府”。政府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实现高度的控制。政府直接控制生产’交换、分配的每一个环节,政府行使了资源配置,收入分配方面几乎所有的职能。人们习惯用行政-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来形容这种体制的基本特征。
这种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直接导致: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社会创新动力的缺乏;
·政府体制的官僚化倾向;
·寻租与政治腐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实行,这种行政权力占统治地位的行政管理体制显然遇到更严厉的挑战,这种体制在现实中表现为一系列制度上的冲突:
·计划与市场的冲突;
·集中与分散的冲突;
·微
观管理与宏观管理的冲突;
·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的冲突;
·部门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冲突;
·法治管理与人治管理的冲突。
上述的冲突,意味着必须对权力体制进行革命性的变革。
(3)行政国家的危机
全能政府、权力集中所引发的中国行政的第三次危机在于膨胀的机构,人员的臃肿,财政的危机。
·急剧膨胀的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严格控制机构设置的数量,在控编、消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有资表明,目前全国省级党政机关的厅(局)级机构多达2100个,平均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一百多个,超过中央编委规定的机构限额15个左右,而全国地区一级党设机构平均设置50多个,地级市65个,县一级45个。我国目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常设机构,超限总数高达3万多个。
在常设机构之中的内设机构也是无法统计某地区常设机构是29个(这在地区一级中是较少的)但在29个工作部门之中竞有236个内设机构,人员比例占地区行署干部的43%。
非常设机构之多在中国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有些省市的非常设机构有130个之多。且许多非常设机构在实际上已经成为常设机构。
事业单位盲目发展。以安徽省为例,1983-1988年,全省事业单位由31009个增加到48484个,人员由50·6万人增加到67·27万人,增长33%。
机构升级成风。近两年来,全国各地机构升级蔓延成风,有县升市的有县级市升地级市的 ,处级单位升厅(局)级单位的,甚至非常设机构也要求升级。机构升格、官员升级、待遇改变,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急剧膨胀的人员
据统计,1979年全国靠财政预算支付工资的人员为1500万,到1991年已增加到3400万每年均以100多万人的速度增长。我国现有在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加上编外人员和各种翻牌公司的人员1,机关人数多达4000万。这么一支庞大的机关人员队伍,也是世界奇观之 《面向2000年的中国政府行政-变革与发展的图式(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