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的物流企业
;
相对于以船舶运输为主的中远集团,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后简称“中外运”)则以陆运、货运代理为主。虽然从1985年开始,两大巨头实行了业务类型交叉,但中远跟中外运各自都有自身的侧重点。
正如中外运广东有限公司市场运营部郭坚所言,恶性竞争不是我们的目标。况且,中外运的核心竞争力是50年的积累过程。
从业务类型看,中外运的业务结构主要有三大块,即建立在传统业务整合基础上的海运物流、以石化项目、电站、地铁机场为主的项目物流,以原材料、成品配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
细心的人会发现,中外运的英文标志有了一个小小的转变。即从Sinoagency改为Sinotrans。看来,中外运已经瞄准了下一步:从单纯的海陆空货运代理人转变为物流的专业执行者,从而为客户在船舶、仓码、海运中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显然,通过细分市场推出新业务来抢占市场先机,只是本土巨头们迈出的第一步。
这些建立在垄断行业基础上的物流巨头们有着强大的资源优势。当他们加速网络建设,加快自身的结构转型时,将直接为重新划分中国物流市场格局泼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营力量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的出现,吹皱了一池春水。
这家1994年才成立的“作坊式”小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年货运量达250万吨,产值3亿多元的物流企业集团。宝供的未来发展目标正是成为国际上较具影响的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
宝供也有过不小的挫折。当时,能否建立信息系统,对各个储运环节进行全方位实时实地监控协调管理,决定了宝供的生死。1999年,宝供建成全方位的数据信息库,把信息系统的应用从原来信息采集层次推进到企业经营层次,并于同年投入运行INTERNET的业务成本核算系统。
宝供的储运效率很快得以提升,时间缩短1/3,准点率达到95%,公路货运达到99%以上。主要的物流操作全部由分公司完成。总公司业务部只负责监控协调。营运部的经理说:“我们没用这个信息系统的时候更像是作坊,现在大家感觉我们是在做现代化工厂了。”
至今,宝供已累计投入数千万元人民币建立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物流运作信息实时动态的跟踪管理。使用了该套系统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宝供的客户数量由原先的不到10家发展到50多家,其中不乏如宝洁、雀巢等跨国集团。
得益于此,宝供毅然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目前物流行业新一轮发展的惟一突破口。因为对于宝供而言,信息系统已经不仅仅是实现业务自动化的手段,而且也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
不止于信息化的建设,宝供亦注重网点的铺设。目前,宝供已建成广州黄埔南岗物流基地、苏州基地、合肥基地,占地500亩的顺德物流基地也正在规划中。宝供的目标是5年内在全国建成10个大型物流基地,包括上海、天津、北京等。这些基地将成为宝供向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重要载体。
宝供中国区市场经理谢家涛表示,“向供应链方向转型,意味着我们的主要业务变成了两个方面:一是与需要服务的企业一起制定合理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不仅涉及他们的产品物流,还要将其销售、生产、采购的各个环节的物流业务作综合性的规划,提供整体优化方案;二是通过我们的物流服务来确保这个方案的实施。”
宝供的新梦想,将是在运输、仓储等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商、制造企业、零售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中成为“链主”。
想当“链主”的还有雄心勃勃的大田集团。
和宝供一样,大田经历了10年的发展,从一名不文的一家小货代成长为资产近4亿元的大集团。
大田的业务范围划分为四块,分别是国内快递、海运、空运和基于仓储管理的物流。据大田集团董事长助理李天用透露,大田目前正在做的是加强网点建设、数据库的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
李表示,大田并不打算参与物流的混战,而是专心做好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其中,目前占大田业务30%的快递版块到2008年所占的份额将超过60%。
大田集团董事长王树生对物流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物流的发展趋势是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但是国内企业做到这点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善。
王树生曾说过:“大田的迅速发展并不是因为它的规模大,事实上,现在我们也算不上大。我们真正的成功经验就是要快,要有竞争力。谁有竞争力,谁的发展就更长远一些。”
因此,大田在重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时,并没有追求大而全的模式,而是分门别类地打造四大品牌体系,并在形成了这样的中期战略:以快递为龙头,以空运为主导,带动普通货运的发展,建立大田独特的物流服务体系。这也是大田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那么,大田集团未来要做的是什么呢。据李天用透露,大田未来要做的并非产品物流,而是产业物流。
而对处在锐变时代的中国企业来说,能不能把握机会,就在于是否够快速。
厦门华商纵横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后简称“华商”),可谓是一家别具一格的企业。这家成立于1998年,在短短五年内崛起的年轻企业,成立之始就制定了从海外做起的走出去战略。
对华商的战略,华商执行总监蔡晨宇,这位曾经在马
蔡认为,随着中国市场的日趋开放,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中心和消费中心。这必然会带动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当全球的企业都跃跃欲试进入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时,他们不得不面对许多新问题:中国广阔的地域,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悠久的传统文化等。这给华商带来了机会:华商将成为他们的中国合作伙伴。
在物流业这盘大餐上,也许最具活力的民营公司的努力最值得称道吧。
宝供、大田等民营企业所展现的灵活、市场化高的一贯优势极具示范意义。而这种示范将带动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物流业,并成为物流行业中最为活跃的力量。
物流软肋
中国成熟的物流企业将会以何种模式形成?
是完全借鉴西方的成熟模式,还是中外合作催生出的土洋结合模式,抑或是由民营企业摸索而出?
没有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碎片似的中国物流企业,必须也必然捏合成一个全新的物流产业,不管它是哪一类或几类模式,因为市场需求无可抗拒。
有关人士分析说,去年中国只有3%的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由于更多的企业意识到物流外包的好处 《寻找中国的物流企业(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7967.html
正如中外运广东有限公司市场运营部郭坚所言,恶性竞争不是我们的目标。况且,中外运的核心竞争力是50年的积累过程。
从业务类型看,中外运的业务结构主要有三大块,即建立在传统业务整合基础上的海运物流、以石化项目、电站、地铁机场为主的项目物流,以原材料、成品配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
细心的人会发现,中外运的英文标志有了一个小小的转变。即从Sinoagency改为Sinotrans。看来,中外运已经瞄准了下一步:从单纯的海陆空货运代理人转变为物流的专业执行者,从而为客户在船舶、仓码、海运中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显然,通过细分市场推出新业务来抢占市场先机,只是本土巨头们迈出的第一步。
这些建立在垄断行业基础上的物流巨头们有着强大的资源优势。当他们加速网络建设,加快自身的结构转型时,将直接为重新划分中国物流市场格局泼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营力量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的出现,吹皱了一池春水。
这家1994年才成立的“作坊式”小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年货运量达250万吨,产值3亿多元的物流企业集团。宝供的未来发展目标正是成为国际上较具影响的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
宝供也有过不小的挫折。当时,能否建立信息系统,对各个储运环节进行全方位实时实地监控协调管理,决定了宝供的生死。1999年,宝供建成全方位的数据信息库,把信息系统的应用从原来信息采集层次推进到企业经营层次,并于同年投入运行INTERNET的业务成本核算系统。
宝供的储运效率很快得以提升,时间缩短1/3,准点率达到95%,公路货运达到99%以上。主要的物流操作全部由分公司完成。总公司业务部只负责监控协调。营运部的经理说:“我们没用这个信息系统的时候更像是作坊,现在大家感觉我们是在做现代化工厂了。”
至今,宝供已累计投入数千万元人民币建立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物流运作信息实时动态的跟踪管理。使用了该套系统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宝供的客户数量由原先的不到10家发展到50多家,其中不乏如宝洁、雀巢等跨国集团。
得益于此,宝供毅然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目前物流行业新一轮发展的惟一突破口。因为对于宝供而言,信息系统已经不仅仅是实现业务自动化的手段,而且也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
不止于信息化的建设,宝供亦注重网点的铺设。目前,宝供已建成广州黄埔南岗物流基地、苏州基地、合肥基地,占地500亩的顺德物流基地也正在规划中。宝供的目标是5年内在全国建成10个大型物流基地,包括上海、天津、北京等。这些基地将成为宝供向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重要载体。
宝供中国区市场经理谢家涛表示,“向供应链方向转型,意味着我们的主要业务变成了两个方面:一是与需要服务的企业一起制定合理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不仅涉及他们的产品物流,还要将其销售、生产、采购的各个环节的物流业务作综合性的规划,提供整体优化方案;二是通过我们的物流服务来确保这个方案的实施。”
宝供的新梦想,将是在运输、仓储等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商、制造企业、零售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中成为“链主”。
想当“链主”的还有雄心勃勃的大田集团。
和宝供一样,大田经历了10年的发展,从一名不文的一家小货代成长为资产近4亿元的大集团。
大田的业务范围划分为四块,分别是国内快递、海运、空运和基于仓储管理的物流。据大田集团董事长助理李天用透露,大田目前正在做的是加强网点建设、数据库的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
李表示,大田并不打算参与物流的混战,而是专心做好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其中,目前占大田业务30%的快递版块到2008年所占的份额将超过60%。
大田集团董事长王树生对物流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物流的发展趋势是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但是国内企业做到这点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善。
王树生曾说过:“大田的迅速发展并不是因为它的规模大,事实上,现在我们也算不上大。我们真正的成功经验就是要快,要有竞争力。谁有竞争力,谁的发展就更长远一些。”
因此,大田在重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时,并没有追求大而全的模式,而是分门别类地打造四大品牌体系,并在形成了这样的中期战略:以快递为龙头,以空运为主导,带动普通货运的发展,建立大田独特的物流服务体系。这也是大田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那么,大田集团未来要做的是什么呢。据李天用透露,大田未来要做的并非产品物流,而是产业物流。
而对处在锐变时代的中国企业来说,能不能把握机会,就在于是否够快速。
厦门华商纵横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后简称“华商”),可谓是一家别具一格的企业。这家成立于1998年,在短短五年内崛起的年轻企业,成立之始就制定了从海外做起的走出去战略。
对华商的战略,华商执行总监蔡晨宇,这位曾经在马
士基物流公司当过区域经理的年轻人有着自己的一番想法。
蔡认为,随着中国市场的日趋开放,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中心和消费中心。这必然会带动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当全球的企业都跃跃欲试进入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时,他们不得不面对许多新问题:中国广阔的地域,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悠久的传统文化等。这给华商带来了机会:华商将成为他们的中国合作伙伴。
在物流业这盘大餐上,也许最具活力的民营公司的努力最值得称道吧。
宝供、大田等民营企业所展现的灵活、市场化高的一贯优势极具示范意义。而这种示范将带动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物流业,并成为物流行业中最为活跃的力量。
物流软肋
中国成熟的物流企业将会以何种模式形成?
是完全借鉴西方的成熟模式,还是中外合作催生出的土洋结合模式,抑或是由民营企业摸索而出?
没有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碎片似的中国物流企业,必须也必然捏合成一个全新的物流产业,不管它是哪一类或几类模式,因为市场需求无可抗拒。
有关人士分析说,去年中国只有3%的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由于更多的企业意识到物流外包的好处 《寻找中国的物流企业(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