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新 认 识 流 通
(三)打造中国信用体系
市场经济是靠“看不见的手”,即价值规律与“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宏观调控来运行的,没有一个国家只靠一只手来运行。对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的大小,区分了美、德、日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进行体制转换,还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如何建立一种市场运行制衡机制,发展信用经济,建立信用体系,我认为重点要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自身的规律,在竞争中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有的生产者与经营者都依靠产品质量、价格、服务来参与竞争,创品牌、创名牌已是一种共识,这种品牌意识、名牌战略是对用户负责的一种信用,是创企业自身的信誉,这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如果为了一时的利益,不讲信用,不讲信誉,那是自毁长城,必然淘汰。这是一种任何人都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第二,要把信用意识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全民教育中的内容很多,但应当把信用意识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信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信用意识,信用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市场主体的成熟,而培育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市场主体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信用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信用制度的建立,而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信用意识,还有利于提高对各种非信用行为的识别能力,使其无立足之地;增强信用意识,也是全民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
第三,建立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要把信用意识变为一种法律的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法制包括立法、执法和守法三个方面,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是健全市场经济法律的根本前提,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则是市场经济法律的中心环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中,有市场主体法、市场主体行为规则法、市场管理规则法、市场体系法、市场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等。可以用民法、商法与经济法加以概括。与发达的市场经济相比,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是不完善的,所以加快立法与对法律法规的修订是当务之急。
但另一个当务之急是执法与守法,加强守法教育,加强执法力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以法办事,任何个人都不能以权代法。我国的《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等都明确规定了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折不扣的按这些法律办事。
第四,加快建立信用制度。信用对国家、对单位、对个人都是一种资源,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培植这种信用与如何利用这种信用。国家的信用与国有企业的信用我们用的比较多,但对非公有经济的信用与12亿中国人的信用却用得不好。拿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来讲,目前刚在上海试点,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但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并非易事,首先要有个人信用
评估机构,对每一位消费信用申请人就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并实行跨银行联网查询,还要解决信用监管、信用风险与信用惩罚等问题。在发达国家,个人信用是第二身份证,对个人来讲,不仅为了便于向银行借贷,更重要的是个人拥有道德信用与资产信用的一个有力证明。我认为在中国建立单位与个人信用制度势在必行,信用制度的建立,才能使市场经济真正成为信用经济。
(四)进一步确立流通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全民流通意识
①商品流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和成熟程度的主要标志。流通问题是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不仅可以引导生产和消费,起桥梁纽带作用,而且对稳定经济全局和优化资源配置作用越来越大,流通产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先导产业;流通体制运行状况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体推进的快慢;商品市场体系的培育是整个市场体系建立的基础条件。没有发达的流通,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真正搞好,解决好流通问题最重要。只要把流通领域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正确地解决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就基本建成了。
②商品流通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社会与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国民经济是否协调发展,首先在流通领域表现出来。流通反映着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流通如同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地循环,不停地运作,随时调节着“机体”内部各器官的协调与平衡。流通是反映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正常与否的“晴雨表”,流通的顺畅与否,决定着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能否实现。当前流通领域中存在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如一些重要商品“少了少了,多了多了”,的现象反复发生,特别是一方面生产的产品积压,另一方面有效需求的产品得不到满足,以及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这些现象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中较深层次的矛盾即结构性矛盾。流通已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瓶颈”领域,流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
③流通生产力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的商品流通,必须依托于先进的流通生产力和流通生产关系。一方面,流通生产关系要适应流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人为的超越。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流通生产关系条件下,流通生产力水平越高,流通效率越高,社会总产品价值实现越好,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一个有力保证。国外发达国家的流通实践证明,先进的流通生产力,有利于降低流通费用。流通费用的降低,推动着工农业生产成本的下降、销售价格的下调,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
④当前流通的现状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加速流通的“两个转变”是当务之急。目前,流通现代化水平落后于工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流通的规模落后于生产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流通现状无法与大生产相适应,无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造成大生产与小流通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有效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均衡,最终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所以,加速流通领域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当务之急,应当确立流通产业加速发展战略。
2002年12月
《重 新 认 识 流 通(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