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山楂树之恋》是人情的一次自觉
(二位年轻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周冬雨不输当年的章子怡。)
刚去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新片《山楂树之恋》,电影很好看,很感人,有欢笑,也有眼泪。但和《唐山大地震》那种近乎残忍的煽情不同,《山楂树》带给我们的是细腻的、悠远的、美丽的感动。观众如潮,除了有很多年轻人外,还有很多五六十岁的中年人。如果说去年的《三枪》带动了中国二三钱城市的票房,那么这次《山楂树》则让很多平时喜欢呆在家里看电视的中年人走进了剧院,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张艺谋的功劳将会惠及所有中国电影工作者。
这是一部特别干净的电影,干净不仅是指电影里的爱情,更是指电影本身。没有任何炫技,也没有复杂的故事,“文革”不是批判的对象,而只是那段爱情巧合的一个时代背景。在“文革”之时,在文革之前,由文革往前三百年,中国式的爱情从来都是内敛的,纯洁的,或者说非肉体的、保守的、压抑的。我很欣赏张艺谋对“文革”话题的弱化处理,“爱情”之外的一切只是为了烘托“爱情”这一主题。在张艺谋所有拍过的电影中,《山楂树之恋》是文化符号最少的一部。有评论者说,像《山楂树》这样的电影很多年轻也拍的出,看不出一点“大师”的功力。我并不这样想,好比写文章,同样是白话连篇,老作家写的就和小学生写的大不一样。
《山楂树》的故事很简单,有人说它是“史上最纯洁的爱情”。纯洁是没错,但我想说,那个年代的爱情几乎都是如此。在看电影前,我在网上读了一遍《山楂树》,说实话,小说写的很一般,它能流行畅销,主要的原因还是小说“身逢其时”,时代的潜意识里需要类似的故事和情感。在一夜情、婚外情、色情泛滥的今天,纯情确实弥足珍贵。但我不认为《山楂树之恋》所引发的思考和观影热潮只是文化怀旧,它是人类情感的一次自觉。我们读八十年代的小说,可以读到很多这样的小说,但在那个年代,人们并不会认为他们的爱情因为纯洁而与众不同。在放《山楂树》前,大屏幕先放了一些广告,其中有张瑜新拍电影《庐山恋2010》的介绍。这是一个有趣的提示,三十年前,我们为了看一个有接吻镜头的爱情故事而走进影院,三十年后,还是我们,为了看一个没有接吻镜头的爱情故事而走进影院。
《山楂树之恋》:滑过你的鼻尖的我的手
南方网专稿,转载须注明出处。
文艺气质和娇柔做作之间就隔着一层薄薄的膜,捅破了,那就是人见人爱的小清新;捅不破,难免搞得不伦不类东施效颦。张艺谋用《山楂树之恋》告诉我们:小清新可以有,而且,这绝非文艺青年的专利,文艺中年甚至文艺大爷们都可以玩得风生水起,清新无比。
《山楂树之恋》绝对捅破了那层膜,整部影片都彰显出张艺谋一流的导演功力:画面构图、场景调度、演员调教,乃至全片的风格节奏,都被张导有条不紊张驰有度的把控着,在一个很容易洒狗血炫特技的时代里,《山楂树之恋》就像一瓶天然矿泉水,用片尾那一树白色山楂花淡雅恬静的鄙视了一把满世界的垃圾饮料。
不过,文艺气质的膜捅破了,静秋的那层“膜”神话却被树立起来。号称“史上最干净的爱情”,这“干净”从哪里来?主要就是无知。静秋根本没学过生理卫生,连她的知识分子妈妈也只能用手指划拉鼻尖来检验女儿,从这个层面来讲,静秋还不是女人——空有发育成熟的身体,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李保田在《有话好好说》里说:“别拿无知当个性。”我也想说一句:别拿无知当纯情。纯情不是因为稀里糊涂搞不清性行为含义,而是内心的纯洁和善良,以及对爱情神圣化的追求和信仰。再者,“史上最干净”这几个字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敢说的吗?雪芹爷煌煌一部《红楼梦》,形容林黛玉也不过就是“生得干净一些”,不肖子孙们居然敢自我标榜“史上最干净”,也难怪李少红敢在大观园里玩快进。
纯情也不等于处女,君不见满大街小广告上的“处女膜修补术”?再者,费雯丽在《魂断蓝桥》里曾塑造了一个沦落风尘的站街女,你能说她不纯情?只有两种社会需要贞节牌坊:一是万恶的封建社会,二是乔治·奥威尔笔下的那个“大洋国”。对一个宪政条件下的现代民主社会来说,只要不违反法律,性行为基本上是个人行为,公权力不应当干涉。有些姑娘膜还在,但满脑子男盗女娼;有些姑娘敢于大胆的去爱——更重要的是,敢于大胆的去做爱——但内心依然纯洁善良。
纯情意味着你要为爱付出,要有牺牲。而总像哆啦A梦一样适时出现且有着一口高露洁式白牙的老三基本没给静秋付出的机会,指哪买哪,高干子弟就是不含糊(立马让我想起了《蓝宇》里的捍东)。有这么个王子呵护,静秋和老三与世隔绝的谈着他们似是而非的爱情,什么“史无前例”的历史背景,在《山楂树之恋》里竟然被阉割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宁愿把老三当作静秋玩陀螺的后遗症。影片的所谓“干净”恐怕更多的让人联想起叙事的薄弱:那些硬插进来的幕间字幕让剧情发展支离破碎;除了静秋、秋母和老三以外,其余的人物更是可有可无的道具,连老二也只是做了一次送核桃的快递就不知所终了。
静秋最后决定与老三共度一夜,我这种龌龊之人难免觉得有交换之感。诚然,对静秋而言,也许这就是圣洁无比的付出。不过,受了老三这么多恩惠,决定以身做答,这能算是不掺杂质的爱情吗?
话说回来,《山楂树之恋》能红起来,本身也说明了我们的时代“纯情”太匮乏了。这么烂的一本小说居然风靡一时,足见国人对真诚爱情的渴望。这是一个小三当道二奶为王的时代,守身如玉几乎是一个神话,所以,《山楂树之恋》出来应合了我们,也是符合文化消费心理的。
不难想见,《山楂树之恋》定会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