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公共关系论文 >> 正文

论国有资产重组中的合谋行为及其对策


一、合谋行为发生的范围和一个普遍的例子根据魏杰、郭东风、沈莹等人的分析,
有四个利益主体拥有全部或部分国有产权,它们分别是全体人民、政府、企业的经营者
以及企业职工。①②静态地来看,由于后三个利益主体之间的横向或纵向上的复杂关系,
它们之间容易形成各种合谋体。但如果我们动态地来考虑合谋的范围,那它广泛地存在
于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尤其在涉及到分属不同政府职能部门的国有
资产重组中,它的表现更为明显。下面让我们举一个抽象的例子加以说明。 
  现有国有企业甲、乙,它们的规模相等,甲的效益要好于乙,甲属于A部门,乙属
于B部门,还假定全体人民无法对其它各层利益主体实行有效的监管和激励。但存在着
政府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显性或隐性的干预。这是一个典型的2 政府部门×2 企业经营者
×2 企业职工的框架。让我们来分析这个简单框架中所存有的合谋行为。

  本文继续假定甲的企业效益好于乙企业的唯一原因是甲企业职工的整体竞争力要强
于乙企业职工。同时本文认为甲企业职工及经营者有着比乙企业职工、经营者更大的效
用,A部门的官员也有着比B部门官员更大的效用。另外,经营者同政府官员的利益目
标较为一致,因此在它们之间容易形成一个稳定的小合谋体,又因为监督机制不完善,
因而它们的合谋行为被披露的几率将会降低;而且它们还会通过合谋者的游说和地下行
为来降低一旦东窗事发后所受惩罚的力度。这样的合谋体一旦形成了,那将是很牢固的。

  同一部门中的另外一个合谋状况就是部门官员同经营者、企业职工协调起来为本部
门职工谋求福利最大化。这将导致甲企业职工福利、工资收入要优于乙企业的职工。造
成这种状况的根本的原因是A部门官员、甲企业经营者及职工在追求自身收入、福利方
面是一致的,也就容易形成一个纵向上的合谋体。当然,这种大的合谋体只有在企业效
益较好的情况下才会存在,一旦企业效益变环,经营者、官员的利益目标便会同职工的
利益目标相分离。在我们建立的这一个2 ×2 ×2 框架中,要出现上述结论还需要一个
根本性的前提,那就是劳动力流动机制的欠缺。在框架中,乙企业效益不好,其原因是
劳动力素质不高。一般说来,提高企业的劳动力的素质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再学习
改造,二是解散一部分劣质职工,再引进一部分高素质的职工。但在实际上,由于乙企
业的经营者同B部门的官员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合谋体,所以,乙企业的经营者就要在
裁减职工等问题上考虑来自于官员的压力。同时,由于甲企业的效益要好于乙,那么乙
的职工若同A部门的官员或经营者有着一定的联系,还可以通过一些地下交易等手段来
在不改变自身的素质的情况下,而得到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和更好的福利待遇。这种结
果便降低了甲企业的劳动力素质,从而也就降低甲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在另一方面,是
否乙企业的生产效率就会因此而提高呢?我们说不是的,因为某些劳动力的流失并未提
高乙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而且可能由于某些流失职工的示范效应,使得其它职工无心
工作,竞相考虑实行“地下行为”,以便自己换个单位,这样的话乙企业可谓雪上加霜
了。还有另外一种更坏的情况就是乙企业的经营者同B部门的官员这一合谋体的利益也
严重背离乙企业职工的利益。在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驱使下去尽可能地效仿甲企业的经营
者和A部门的官员,从而加剧恶化了乙企业的生产效率。

  以上的劳动力流动是服从于行政干预的,尽管甲乙两个企业是独立的。现在我们来
考虑这个2 政府官员×2 企业经营者×2 企业职工框架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合
谋行为。

  前面关于这个框架有个假设条件就是在两个企业间唯一不同的只是劳动力,为了使
我们考虑的问题更加贴近现实,我们认为这两个企业位于不同的行业且规模相等,它们
合并以后可以获得“协同效应”。重组后的现实状况是:合并以后,两个企业成为一个
独立的企业,不防称独立后的企业为丙企业,丙企业显然有其新的经营者,具体的是谁
无关紧要。丙的经营者也要面临A部门和B部门的官员的显性或隐性的干预,同时丙的
经营者还要面临原来分属甲、乙两个企业的不同素质的职工,那么,从合并的开始即从
有意向合并,到资产评估,组建新企业丙,组建新的经营者集团,安置甲、乙企业的职
工等等环节上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利益冲突,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合谋行为。

  甲、乙两个企业谈判组成丙企业前的利益冲突有:

  (1 )A、B两部门官员为争夺对丙企业的显性或隐性的行政干预权而发生的利益
冲突。

  (2 )甲、乙两个企业的经营者为确立自己今后在丙企业中的地位而发生的利益冲
突。

  (3 )A、B两部门官员同所属企业的经营者组成的合谋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4 )甲、乙两个企业职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既然,企业在合并前存在着以上几方面的利益冲突,而这些冲突又不能完全通过行
政或市场的手段来完成,那么各方就要根据谈判能力来协调,因而一定程度上的合谋行
为也就在所难免了,谈判中可能发生的合谋行为有:

  (1 )对于A、B两部门的官员来说,如果谈判破裂,则意味着他们阻挠两个企业
的合并,这会降低他们以及社会的效用(这是因为合并带来的协同效应会扩大企业的整
体产出,以及阻挠合并会引起上级的不满等等),因而企业的合并是一定要发生的。所
以,就如何分配由于“协同效应”而增加的产出部分,两部门官员之间存在着讨价还价
的关系。直到A部门官员能获得比以前更大的效用,而B部门官员又不至于降低他的原
来效用水平。

  (2 )对于甲、乙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在目前不完善的市场上,甲要兼并乙企业,
但它要在保证乙的经营者的效用水平不至于降低的情况下,它才不至于在兼并过程中遇
到乙企业经营者的有意阻挠,而同时甲企业经营者的效用水平也比原来的要高。只有这
样,甲的经营者才有动力去进行兼并。同样,双方效用水平的提高也要视各自的讨价还
价的能力而言(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如果不进行兼并,双方都无法提高各自的效用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进行合谋的双方考虑是否要进行合并乃是出于自身的效用最大化,而不
是出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 )上文谈到,官员同所属企业的经营者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合谋体,那么这两个
合谋体对于是否要进行合并也有可能进行协调,其实质就是如何分配由于“协调效应”
而增加的那部分产出。

  (4 )对于两个企业的职工来说,能否改善自己的效用水平似乎掌握在各

自的经营
者和官员的谈判能力上,但在实际上,由于经营者的效用水平也受他同企业职工相处关
系好坏程度的影响(当然,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因此,职工的利益目标同官员
以及经营者的利益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致的。

  二、相关对策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利益主体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但存
在信息成本、交易成本以及监管障碍的现实,使得全体人民难以有效地对以下各层次的
利益主体实行监管。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的存在,要避免所有
的合谋行为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合谋行为控制在一定的界限内。对于其它
利益主体来说,其合谋动机完全依赖于自己的合谋行为被披露以后所带来的惩罚期望值
与其所导致的效用增加的比较。

  上文分析到,官员同经营者的合谋最为稳定,危害也最大。为什么呢?一个关键的
因素就是信息在四个利益主体之间严重不对称,显然,经营者在企业的经营状况上有着
更为准确的

《论国有资产重组中的合谋行为及其对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909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公共关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