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通业的改革、开放与发展
(3)零售业的比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零售业也在不断革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商店布局统筹安排合理化。城市中心的商业区、沿主要交通干线的商业区、郊区社会性的商业区并存。
第二,组织形式大型化、整体化、集中化。为满足消费者追求购物便利性、舒适性、高选择性和文化性的统一,购物中心与商业街应运而生。
第三,零售业态趋向多样化、细分化、短期化。在诸多业态中,百货店日趋衰落,超市连锁居主导地位,专业商店越来越有特色,同时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型业态——网上购物将会异军突起。
第四,新技术在零售业获得广泛的应用,不断促进零售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信息技术在零售中的运用,使零售业将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商业应用的高新技术,包括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物流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通讯、情报处理技术,自动传感技术,食品保鲜、杀菌、干燥、浓缩、脱水、冷冻技术,商品包装技术,产品设计、开发技术。这些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流通业的现代化,包括采购、销售、仓储与配送自动化,及时灵敏地反映商品市场行情变化,极大地提高了经营的有效性。
第五,零售业正快速向网络化经营迈进。
零售业的网络化,首先体现在零售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当今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网络化经营的重点在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网络化,这就是电子商务B to C。
第六,零售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WTO框架内自由贸易的不断展开,发达国家流通业中的巨型企业,凭借其资本优势、经营优势,不断向国外扩展其市场空间,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力争在全球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流通业中出现的跨国经营,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是深刻和广泛的。
1996年日本国际流通研究所曾排出全世界零售企业100强,在业态上基本上都是以超市经营为主,具有规模经营和低成本扩张的巨大优势;在组织形式上相应采取跨国经营的连锁企业形式,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优势。
中国的零售业在改革开放以前是清一色的国有经济或合作经济,是清一色百货店,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国2000多万个销售网点中,90%以上是个体私有经济。从单一的百货店业态发展为多业态格局,有百货店、专卖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便利店、仓储式商场等等。这些成了中国零售企业发展新的增长层面。
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零售企业已经起步,一些零售企业开始利用POS系统。一些城市进行了建设商贸城的总体规划,城市中心商业区,区商业中心以及社区商业群开始形成,一些较发达城市出现了商业中心向副都心转移的趋势。总之,中国零售业有较强优势。
但中国的零售业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零售业缺少必要的法规,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也没有形成公平竞争。
第二,缺少零售企业集团。中国1999年销售额最大的前500家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不及美国沃尔玛一家。特别是民营零售企业实力更小。
第三,零售业的科技含量低,大部分仍然是手工操作。有些商场硬件很好,但软件不行,管理跟不上,服务水准比国外差得很多。
二、中国流通业发展战略兼论加入WTO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