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正文

切实加强师范教育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是一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事业;教育是改变我们每一个人自身命运的最有效途径;老师 是一个充满智慧与爱心的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主宰一个民族兴衰的基石。百年大计,系于 教育;教育大计,系于教师。最近,我到中小学和高校就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范教育作了点调 查研究,深刻认识到:要振兴教育必须有一支师德和业务水平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师范 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母机,决定了教师成长的先天素质。教师的素质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不断拓展和更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创新的世纪、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的世 纪。诚然,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就要加快师范教育的改革。
教师教育体系的调整,始于自上而下的体制调整。本世纪初,中等师范基本上从教师教育体 系中淡出,除少数升格为师专外,大量中等师范学校改办高中、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实 验学校,其中不乏转制为“公办民助”。需要反思的是,符合小学教育规律的综合素质的培 养、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人文艺术的熏陶、服务少儿启蒙的专业思想的养成等中等师范传统 特色,是否迁移到“大专”、“本科”的初等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模式之中?至于师院升格 师大,师大追求“综合化”,无论自身条件如何,举“教师教育”之名,却又不得不行“综 合大学”之实,其中“招生驱动”、“排行引领”、“生存需要”种种非教师教育因素,似 乎不依意志为转移,从而导致以下师范教育培养的种种弊端。
一是师范专业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由于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待遇总体上偏低,尤其是农村中 小学严重偏低,再加上师范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致使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愿报师范,不 敢报师范。师范院校也追求综合性,致使师范生培养陷入了非良性循环境地,整个师范教育 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二是师范专业的培养模式普遍陈旧单一。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手段都是老一套,缺 乏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据基层反馈,近几年的师范毕业生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进 展情况非常陌生,对新课程不了解;师范技能的训练普遍有所放松,现代化教育技术、“三 字一话”等基本功的训练,在一些学校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保证;教育实习环节和教学 实践环节没有完全到位,师范院校的教学、实验学习场地的建设和师资的配备,没有跟上扩 招的速度,使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三是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不够完善。盲目扩招导致师范专业的培养规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失衡 ,初中毕业五年制专科师范生质量已近失控。其次非师范教师资格认定仅是“纸上谈兵”, 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是一纸空白。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源头上直接导致教师素质的下降。
那么,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呢?关键要在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加强工作。
一、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母机,要确定师范教育的战略地位
我国有近500所师范院校,近200所综合性大学设有师范教育专业,近千万中小学教师承担着 世界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
1.加强师范教育是新世纪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 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要靠教育的发展和全民族素质 的提高。可以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掌握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素质,系于师范。在以知识和科技为基础的现代社 会中,教师不仅在培养掌握先进生产力、创造先进文化的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 且他们本身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 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加强师范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应当具有这 样的民族忧患意识、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
2、加强师范教育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的战略基石
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 局性作用。”必须“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样,就把教育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 高度,并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向了新的重要阶段。教育的创新包括教育理论、教育体制、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等各方面的创新,但归根结底是培养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的创 新人才。而正是在这一方面,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母机,决定了教 师成长的先天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离不开教师 的辛勤工作,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特别是未来的教师作为新世纪教育创新 的主体,如果自身不具备创新的精神与能力,就根本不会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创新。因此,加 强师范教育改革,建设一支高水平、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创新的基本条件和迫切 要求。
3、加强师范教育是大力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成败的战略核心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这是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真谛。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 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宏观趋势;折射出了人 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新的教育思想,必然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中产生;新的教育理念,应当在教育教学的试 验与探索中逐步升华与完善。要真正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 的历史性转变,核心问题是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转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 即教师要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艰难转化历程。诚然,在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中最重要、最关 键是让教师接受新的理念,变接受为认同,变认同为教师拥有的素质,所以加强对教师的培 养和培训工作,改革教师培养和培训课程是建立一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队伍的关键。 要让未来的教师及时了解新课程实验的改革进程,深刻理解、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意义 、内涵、特征和一些课改实验操作方案,以提高其专业素养,加强其教学实践活动能力,使 他们在教育教学实验实践中、探索中感受新课程理念的魅力,沐浴新课程案例的光辉,品尝 新课程体会的甘甜。
二、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前沿阵地,要改革师范教育的办学体制
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母机,决定了教师成长的先天素质。我国师范教育的固有缺陷使得我 国教师队伍缺少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1.要改革师范教育的招生制度
高等师范院校的生源一直不理想。由于教师职业尚未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优秀的高中毕业 生一般不愿进师范院校。有的考生刚进师范院校的大门就不想当老师,只不过是把进师范院 校当作权宜之计;很多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毕业生也没有当教师的意向。虽然,全国各地采 取了一些措施,如单独考试、录取或提前单独录取、招收保送生、定向招生、定向就业、免 收师范生培养费、增发生活补贴、试办高师预备班等,但这一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好转。
现在的招生制度是制约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吸引、激励优秀的人才从事教 育工作,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或措施:(1)实行无息、低息贷款或免费的优惠政策。 这项政策的目的在于吸引部分家境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接受教师职业的学习和培训,毕业 后原则上享受国家这项优惠政策的毕业生必须到农村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从教;并辅 以实行服务期制度,凡是享受国家无息、低息贷款或免费政策的学生,必须事先与政府签订 合同规定服务期限。(2)实行本硕连读学制。在有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优秀本科 毕业生可直接进入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接受教师职业的培养;本硕连读可实行七年学制, 前四年是学科专业学习,后三年中应安排一至二年的时间带着课题到中小学去实践、取得第 一线的教育经验,然后继续完成教育硕士学业,这样可以吸收一些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 (3)实行教师培养提前单独招生办法。要改变以往一流生源进综合性大学或名牌大学、二 三流生源才进师范院校的现状,应像军事院校或艺术类院校一样实行提前单独招生,让教师 教育优先选择优秀生源,这样有利于改善教师教育生源的质量。(4)调整教育硕士招生考 试制度。要为优秀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和良好发展的条件,教育硕士招生应对一线优秀 的教师采取特殊的政策,不囿于考试尤其是外语考试,要破格接受他们继续深造,并通过教 育硕士制度使他们成长起来,从中产生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真正的教育家。
2.要改革师范教育的办学模式
要改革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我曾经在湖南师范大学说过,师范大 学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师范院校要重点投入师范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不要 “见利忘业”,要保证教师专业培养目标实施,师范专业要按规定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并开 足课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加强教 育实践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学校要建立与师范生培养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 并安排教育实习专项经费,做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让每个师范毕业生都能成为未来合 格的教师。 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无疑给教师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然而非师范院校由于培养 目标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其教师教育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如江苏省教育厅对非师范院校举 办教师教育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有41.7%的师范生认为非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管理与其他 专业的学生管理相比,并无自己的特色。这充分说明非师范院校在举办教师教育时不仅削弱 了师范生的“师范性”,而且忽视了教师教育的专业性特点。那么如何保证非师范院校教师 教育的质量呢?一是要明确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二是要增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 三是营造教师专业发展和文化环境;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质量评 估。学校领导应从思想认识、经费投入及政策保障方面重视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在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经费预算、科研立项等方面做出统一规划,在教师教育专业招生、就业、师范 生待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以确保教师教育建设能与整个学校的发展协调一致。非师范院 校还应成立专门的教师教育管理委员会,对全校的教师教育进行统筹规划,促进校内非师范 专业与师范专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培养学术性和师范性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3.要改革师范生的分配制度
我国有一千多万教师,和世界发达国家比,我国教师队伍基数大、分布广、层面多,城乡之 间、教师个体间存在着诸多差异。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不管从质量和数量都严重失调,农村 教师的兴衰就是中国教育的成败。所以要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一是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保 证有足够优秀合格的教师。要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要采取每年由师范类学 校面向全省招收一定数量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为农村特别是民族贫困县市农村乡镇以下小学 定向培养五年制大专层次的教师。要在省本级教育经费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对培养对象适 当减免学杂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由各县市区政府按需 向市州教育局申报,市州教育局汇总报省教育厅审定,省教育厅将计划定向安排到培养学校 和市州。由市州、县市区教育局组织本地区志愿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品行良好、成绩优 秀(以市州初中会考成绩为依据)、身心健康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报名,培养学校与市州教育 局共同组织面试,确定预录名单。预录学生与培养学校和县市区教育局正式签订培

《切实加强师范教育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96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工作体会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