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正文

旅游经济增长点战略实现路径分析


供给存量的有效化的途径包括:

2.1 解决制约旅游供给存量有效化的瓶颈

2.1.1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2.1.2 优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结构关系

2.2 核销无效供给

2.3 构筑有效竞争市场结构

2.3.1 供给市场的竞争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产业中供给市场的竞争表现为: “过度竞争”和“竞争不足” 并存,在某些地区或城市、在某些旅游细分市场由于进入的旅游企业数量过多,以至于市场容量不足以支撑相应的旅游企业的生存“需求”,竞争异常激烈,常表现为“削价大战” ;同时在另一些地区或城市、另一些细分市场却表现出相反的状况。也就是说,我国的旅游供给市场表现为 “非有效竞争”。

这种在旅游产业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是与市场结构中旅游企业进入与退出壁垒相联系的,因此,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2.3.2 构筑规模经济进入壁垒

主要途径是旅游饭店的集团化、旅行社的网络化。这是由旅游经济的地域分割特性决定的。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饭店的集团化和旅行社的网络化将再次成为理论研究的迫切课题。发展现实要求有关此类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实证研究而不是一如既往的规范研究。

2.3.3 构筑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

构筑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主要通过品牌化战略来完成。产品差别化壁垒是竞争走向高级化的重要一环。旅游产品的特性使得在旅游产业中研究品牌化战略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旅游产品的品牌化应该依赖于企业品牌的创立。旅游产品的所谓保护,最根本的还是需要通过品牌战略来实现。而且品牌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在资金壁垒失效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有效地阻止无效进入。

2.3.4 通过政府援助降低退出壁垒

由于企业从产业内退出时会产生沉没成本,这部分沉没成本如果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则将能有力地促进一些企业的退出,从而改善市场效率。

2.3.5 通过企业援助降低退出壁垒

通过企业间的兼并、联合和集团化等方式,完成产业内调整,即完成产业内经营退出:经营区域退出和目标市场转向。

(三)强化旅游产业营销力度

在现实中,还有一部分旅游供给没能进入实际旅游经济系统循环,产生经济效益,造成资源浪费,是因为信息传递出了问题,酒虽香,巷太深。所以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之间需要营销这根纽带。我们必须形成一套“能与境内旅游供给能力相适应,与境外旅游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促销机制,包括促销费用的筹集,尤其是有限费用的优化配置:


1. 利用资本市场筹集更多的营销资金

1.1 各地的旅游发展基金

1.2 旅行社上缴的质量保证金

2. 发挥有限的促销费用的最大效用

2.1 边际比较基础上优化预算

地区配置

WTO在对109个国家的国家旅游局经费预算调查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分配到特定市场/地区的花费与该市场/地区对目的地国的重要程度不一定呈正相关。比如日本只吸收了我国促销费用的4.0%,却占我国入境总人数的22.0%。众所周知,我国旅游促销一直面临着促销经费不足的难题,那是不是说我国应该削减在其他国家(地区)的促销费用比例而增加对日本市场的投入?或者从日本市场节省一部分费用用于其它市场的促销?对这个问题,即对某一地区的促销预算的增减与否往往采取的是绝对值的比较来决定,而科学的方法应该是运用边际产出的比较来决定增减与否。


2.2 优化促销预算在各促销方式中的配置

3. 联合促销问题[11]

3.1 加快集团化步伐,使这种“剥削”现象转化为“内部共享”

3.2 设计一套有效的“有选择性激励”机制,以保护大企业的积极性

3.3 考虑在各个地方先制定出相关的联合促销的法规、制度

3.4 强迫各个旅游企业参加旅游促销的联合行动[12]

3.5 增强旅游主管部门的促销支付能力

3. 6 积极探索利用INTERNET等新的促销方式[13]

四、结语

旅游产业新经济增长点定位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如何把旅游产业真正地培育成国民经济增长点是当前业界与学界的共同任务,笔者在此提出一个初步的基础性分析框架,以此为战略任务的顺利完成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与读者诸君共同来完善之。

参考文献:

1. 张 辉.旅游经济学(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

2. 张 辉.旅游经济现象的深层思考(J).旅游学刊,1996,11(6)

3. 吴晓求.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4. 厉新建.旅游供求非均衡与旅游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1999

5. 秦 宇.旅游产品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1999

6. 秦 宇.旅游产品优化理论再思考(J).旅游学刊,1999,14(5)

7. 厉新建.旅游供求理论再认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

8. 李树民 厉新建等.旅游联合促销的困境及突围途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旅游经济(人大复印资料),1999(4)

9. 魏小安.旅游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战略(J).旅游学刊,1997,12(5)

10.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1. 何光暐主编.新世纪·新产业·新增长——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7


--------------------------------------------------------------------------------

[1] 本文与张辉、秦宇合作完成

[2] 张辉是国内较早对旅游需求进行层次分解研究的旅游学者。Lavery在1974年提出effective demand 、potential demand、deferred demand等概念。

[3] 到目前为止,我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仅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八国。

[4] “旅游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战略” 魏小安 《旅游学刊》 1997.12(5)

[5] 整体旅游地形象的树立已经引起各个大尺度旅游区的重视,比如 Tourism Management(vol.18 NO.4 June 1997)曾刊登文章“Marketing Europe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

[6] 这种市场距离包括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客源地之间的经济距离和文化距离。在旅游客源的非促销性原生性增长阶段,经济距离往往起着主要作用。比如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国际客源就是一种原生性的增长,基本没什么促销投入。

[7] 所谓旅游客流的“圈层辐射”指的就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一种常态。由于旅游者的余暇时间有限,尤其是旅游支付能力在一定时期内的限制,一般地,在旅游效用无差异或差异较小的情况下,旅游者总是先选择离居住地较近的旅游地,然后随着余暇时间和旅游支付能力的增强,逐进选择越来越远的旅游地。当然,这

还与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以及旅游者的心理类型有关。

[8] 不注意

《旅游经济增长点战略实现路径分析(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0984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旅游管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