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
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如果南农垦系统国营农场逐步对外开放的橡胶园、胡椒园、海产养殖场等。由是可见,都市农业应是利用乡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其经营管理应包括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文化活动等三个层面。目前,休闲农场在本省几乎是空白,而市民又有需要。如开发得有特色,将会成为双休日市民休闲的首选。休闲农场适宜于在山区发展,如在斗门和平沙、红旗等地,利用广阔的山场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依托周边的名胜古迹与自然景观,建设为综合性的观光、体验、游乐、度假区。这类项目投资可多可少,规模可大可小,具有相当之灵活性。
3.3 市民农园:这是由农民提供土地,让市民参与耕种的园地。有自助菜园型,也有休闲游憩型,还有田园体验型。将农园划分成若干小区,分块出租给个人、家庭或团体,每块面积10-1000平方不等,由农民直接将农地分块出租给市民,租金每平方米10元/月,果树则因树种不同而各异,具体由双方商定。亦可农地、花圃、鱼塘、果园、茶庄结合,向多元化迈进。承租人或体验,或品茶,或游赏,
3.4 教育农园。这是面向城市中小学生和农业工作者等特定对象,让他们亲近自然,热心劳动而开辟的园地或科研实习基地。如建成“青少年农庄”,分饲养乐园、绿色营地、童话作坊、时尚大棚、垂钓池塘等小区,让孩子们在娱乐中长中长知识,在动手中长能力。
3.5 农业公园。把农产品生产场所和消费场所及观光游乐场所结合在一起建设。如日本的葡萄公园,将葡萄园景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冰淇淋、葡萄大餐等)以及同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摄影、体验、竞赛与庆典活动融为一体。这些项目选址要好,一般座落在城区近郊,交通方便处。如可在湾仔镇建设一座花卉公园,把赏花、养花、咨询花卉知识及购买园艺材料等结合在一起,兼具观赏、休闲、教育、购物等多种功能,对市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6 森林公园。类似香港的郊野公园。目前不少城市郊区已有一些,但一般规模小,档次低,且缺乏文化教育内涵。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或改造,以建设成综合性的森林旅游区,使之成为市民休闲避暑的胜地,并可划出专题园区供人们栽种各类(结婚生子、银婚金婚、生诞寿辰、开业晋级等)纪念林。如珠海市区的板樟山、凤凰山、斗门的黄杨山、东区的一些岛屿等均可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
3.7 民俗观光村。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如会同村或开远的雕楼等),稍加装修,提供过夜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憩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浓重的泥土气息,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可推出双休日“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系列活动,必定大受城市居民的青睐。
3.8 民居农庄。北京郊区有些村庄已成为城里退休人员的“新居”和“教授村”、“艺术家村”。这些城市人在林间散步,呼吸着农村新鲜空气,栽种上蔬菜果树,雕刻出艺术作品,过着宁静淡泊,无噪音、无污染的世外桃园式生活。珠海城市规划总体定位为成功人士选择的最佳居住地,适当建设一些独具特色的民居农庄,定会成为都市人成功人士的抢手货。
4 珠海发展都市农业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4.1 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省的都市农业点越来越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其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特别是珠广深和港澳等大都市的需要相比,均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
4.1.1 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法规规范,一哄而上,一些经营者过于偏向观光游乐开发,农业内容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方向。
4.1.2 都市农业范围广、类型多。但总体规模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些市民农园缺乏规划设计,停车场、洗手间、工具房、休息室及其他必要的公共设施过于简陋,园区杂乱无章,绿化美化明显不足。无法满足承租者的基本要求,游客逗留的时间亦短。
4.1.3 都市农业特别是市民农园管理法规还不健全,盈余分配,权利义务,风险分摊等问题尚未理顺。其他项目亦多以乡村自主开发为主,经营者素质相对不高,管理亦不够规范。从经营效果上看,农园规模过小,水果成熟期集中,影响游园时间和游客兴致;而节假日游客过多,又给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季节性的影响,都市农业淡旺委的差异较为明显。
4.1.4 有些项目比较粗糙,缺乏文化、教育内涵,甚至有些城市郊区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围起来就收费。另一方面,有些市民对农业缺乏了解,乱摘乱采,践踏、破坏农作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所有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便在今后珠海发展都市农业时加以避免与克服。
4.2 解决都市农业发展过程存在问题的对策。我省都市农业发展处于萌芽期,应积极加以培育和扶持。我省的一些城市在游乐园、森林公园中开设了一些与农业有关的游乐项目。如以鳄鱼养殖、开发为主的斗门白藤湖鳄鱼岛公园。在新会等地果实成熟季节,也出现了开放草莓园、杨桃园或柑桔园供市民采摘活动。这些都是都市农业的初级阶段,是都市农业发展的萌芽期,我们应积极加以规范和引导,使之健康顺利地发展。
4.2.1 政策引导。为了解决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广泛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扩大经营范围,发展都市农业,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因此,政府应积极推行“三生”农业政策,即把农业发展引向到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生态自然化。生产企业化要求每个都市农业生产单位有一、二项作物或畜禽水产品为主导产品,进行科技化、高效化、企业化生产
4.2.2 计划管理。政府要制定发展都市农业的中长期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对都市农业的支持力度。应颁发都市农业经营审批制度,规定建立都市农业区的基本条件,如面积必须大于50公顷,且连片开发;必须有开发地农民参加且受益;必须有当地农产品可供内销或出口;必须有优美的自然农业生态景观可供观赏;必须有丰富的农业项目和农业经验可让参与、体验;必须维持农业的本质特色以区别于一般的游乐区等等。
农委等主管部门应会同国土规划、环保、旅游等相关部门请专家对计划发展都市农业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规划与设计,并由乡村社区、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沙土保持、森林、园艺、环保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代表组成都市农业发展咨询委员会进行评审。获准通过的经营主体应提供配套建设资金,也可由农委资助部分经费,金融机构提供专项基金或贷款予以扶持。
4.2.3 规划发展。政府应把都市农业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之成为建设农村“宽裕型小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都市农业的出现是社会城市化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种农业型态,是农业摆脱弱质、微利,并参与第三产业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发展的更高阶段。我市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在全市农村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宽裕型小康目标迈进。都市农业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进步为特征,正好符合宽裕型小康目标和要求。我们应把都市农业的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和建设宽裕型小康的重要内容来大力推广,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0537.html
3.3 市民农园:这是由农民提供土地,让市民参与耕种的园地。有自助菜园型,也有休闲游憩型,还有田园体验型。将农园划分成若干小区,分块出租给个人、家庭或团体,每块面积10-1000平方不等,由农民直接将农地分块出租给市民,租金每平方米10元/月,果树则因树种不同而各异,具体由双方商定。亦可农地、花圃、鱼塘、果园、茶庄结合,向多元化迈进。承租人或体验,或品茶,或游赏,
或教育,或休闲,皆依个人兴趣而选择。平时由农场管理者负责派人照料,并按照租赁者意愿更换、增添园内种养品种,假日则交给承租者享用。可推出学作农民系列活动。承租人可以在此种瓜点豆,浇水、施肥、拔草、剪枝,既可锻炼身体,又享田园风光,体验收获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必将大受欢迎。
3.4 教育农园。这是面向城市中小学生和农业工作者等特定对象,让他们亲近自然,热心劳动而开辟的园地或科研实习基地。如建成“青少年农庄”,分饲养乐园、绿色营地、童话作坊、时尚大棚、垂钓池塘等小区,让孩子们在娱乐中长中长知识,在动手中长能力。
3.5 农业公园。把农产品生产场所和消费场所及观光游乐场所结合在一起建设。如日本的葡萄公园,将葡萄园景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冰淇淋、葡萄大餐等)以及同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摄影、体验、竞赛与庆典活动融为一体。这些项目选址要好,一般座落在城区近郊,交通方便处。如可在湾仔镇建设一座花卉公园,把赏花、养花、咨询花卉知识及购买园艺材料等结合在一起,兼具观赏、休闲、教育、购物等多种功能,对市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6 森林公园。类似香港的郊野公园。目前不少城市郊区已有一些,但一般规模小,档次低,且缺乏文化教育内涵。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或改造,以建设成综合性的森林旅游区,使之成为市民休闲避暑的胜地,并可划出专题园区供人们栽种各类(结婚生子、银婚金婚、生诞寿辰、开业晋级等)纪念林。如珠海市区的板樟山、凤凰山、斗门的黄杨山、东区的一些岛屿等均可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
3.7 民俗观光村。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如会同村或开远的雕楼等),稍加装修,提供过夜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憩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浓重的泥土气息,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可推出双休日“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系列活动,必定大受城市居民的青睐。
3.8 民居农庄。北京郊区有些村庄已成为城里退休人员的“新居”和“教授村”、“艺术家村”。这些城市人在林间散步,呼吸着农村新鲜空气,栽种上蔬菜果树,雕刻出艺术作品,过着宁静淡泊,无噪音、无污染的世外桃园式生活。珠海城市规划总体定位为成功人士选择的最佳居住地,适当建设一些独具特色的民居农庄,定会成为都市人成功人士的抢手货。
4 珠海发展都市农业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4.1 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省的都市农业点越来越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其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特别是珠广深和港澳等大都市的需要相比,均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
4.1.1 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法规规范,一哄而上,一些经营者过于偏向观光游乐开发,农业内容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方向。
4.1.2 都市农业范围广、类型多。但总体规模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些市民农园缺乏规划设计,停车场、洗手间、工具房、休息室及其他必要的公共设施过于简陋,园区杂乱无章,绿化美化明显不足。无法满足承租者的基本要求,游客逗留的时间亦短。
4.1.3 都市农业特别是市民农园管理法规还不健全,盈余分配,权利义务,风险分摊等问题尚未理顺。其他项目亦多以乡村自主开发为主,经营者素质相对不高,管理亦不够规范。从经营效果上看,农园规模过小,水果成熟期集中,影响游园时间和游客兴致;而节假日游客过多,又给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季节性的影响,都市农业淡旺委的差异较为明显。
4.1.4 有些项目比较粗糙,缺乏文化、教育内涵,甚至有些城市郊区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围起来就收费。另一方面,有些市民对农业缺乏了解,乱摘乱采,践踏、破坏农作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所有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便在今后珠海发展都市农业时加以避免与克服。
4.2 解决都市农业发展过程存在问题的对策。我省都市农业发展处于萌芽期,应积极加以培育和扶持。我省的一些城市在游乐园、森林公园中开设了一些与农业有关的游乐项目。如以鳄鱼养殖、开发为主的斗门白藤湖鳄鱼岛公园。在新会等地果实成熟季节,也出现了开放草莓园、杨桃园或柑桔园供市民采摘活动。这些都是都市农业的初级阶段,是都市农业发展的萌芽期,我们应积极加以规范和引导,使之健康顺利地发展。
4.2.1 政策引导。为了解决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广泛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扩大经营范围,发展都市农业,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因此,政府应积极推行“三生”农业政策,即把农业发展引向到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生态自然化。生产企业化要求每个都市农业生产单位有一、二项作物或畜禽水产品为主导产品,进行科技化、高效化、企业化生产
;生活现代化则要求农业生产单位提供一定的生活休闲设施,为人们休闲度假、旅游服务;生态自然化要求农业生产保持良性循环,维持生态平衡。在这些政策的引导、推动下,都市农业可以得到迅速发展。
4.2.2 计划管理。政府要制定发展都市农业的中长期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对都市农业的支持力度。应颁发都市农业经营审批制度,规定建立都市农业区的基本条件,如面积必须大于50公顷,且连片开发;必须有开发地农民参加且受益;必须有当地农产品可供内销或出口;必须有优美的自然农业生态景观可供观赏;必须有丰富的农业项目和农业经验可让参与、体验;必须维持农业的本质特色以区别于一般的游乐区等等。
农委等主管部门应会同国土规划、环保、旅游等相关部门请专家对计划发展都市农业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规划与设计,并由乡村社区、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沙土保持、森林、园艺、环保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代表组成都市农业发展咨询委员会进行评审。获准通过的经营主体应提供配套建设资金,也可由农委资助部分经费,金融机构提供专项基金或贷款予以扶持。
4.2.3 规划发展。政府应把都市农业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之成为建设农村“宽裕型小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都市农业的出现是社会城市化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种农业型态,是农业摆脱弱质、微利,并参与第三产业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发展的更高阶段。我市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在全市农村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宽裕型小康目标迈进。都市农业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进步为特征,正好符合宽裕型小康目标和要求。我们应把都市农业的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和建设宽裕型小康的重要内容来大力推广,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今日珠海》,1996.11珠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
2、《珠海市统计年鉴·1997年》,珠海市统计局编
3、《台湾都市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