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另一面
电子政务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此处从不足入手,可以更理性地认识电子政务建设之路,也有着更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个轻重颠倒现象
电子政务建设,存在三种轻重颠倒的现象:
第一是“重硬件、轻软件”。有资料表明,硬件在电子政务投资比例中占到70%左右。
第二是“重新建、轻整合”。目前不少电子政务项目从零开始建,其实有的项目整合原有的软件、硬件、数据,提高它的利用率,比新建更重要。
第三是“重形象、轻应用”。对电子政务是否发挥实效考虑不多,将其当作形象工程,为了“脸上好看”。
三个应用“不够”
从应用的角度看,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三个“不够”:
应用的宽度和深度不够。政务中的电子化应用有很多,如十二金工程、办公自动化、网站,都是大家熟知的。也还有很多大家不熟悉的,比如说电子党务、固定资产管理等。由于不同部门的业务不同,很多内容还远远没有实现“电子化”,所以现在的电子政务成果在宽度上远远不够,没有将电子政务的方方面面都覆盖到。
此外,我国十二金工程在不断进行着,其中的众多应用也需要逐步深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用Word处理文件,但很多功能还在不断被发现。我国电子政务应用还没有达到如此细致的程度。这投射出一个信号—电子政务的潜力很大,还可以更宽、更深。
发展的速度不够。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的发展速度,按照有关方面的统计在30%至40%之间,但是相比于我国整个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还是不够。
成功率不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机构去统计电子政务项目的成功率。但接触到很多部门现阶段又要建OA和网站,再看原来的OA和网站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还不如手工,可以判断原来的项目没有成功,要重做。
形成目前这样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可以从用户、厂商、厂商和客户双方三个角度来看待。
敲在用户头上的板子
第一,重视不够。国家颁布了多个文件,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但落实到具体的地区、部门,重视不够。其突出结果就是投入不够、行动力度不够。比如觉得做电子政务还不如建一个桥把交通搞上去,还不如治理污水把环境搞好,这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可电子政务难以短期见效、难显政绩。重视不够,投入就不够,即使有投入也投入到硬件这种看得见的地方,这导致电子政务很难落实到基层。
第二,目标不明确、不具体。目前大家都提电子政务三年要完成什么,五年要完成什么,重要但是不具体,不具体就导致不容易操作,容易导致失败。
第三,理解不够。电子政务从政府部门内部信息化,到行业信息化,到区域信息化,到真正为公众服务,内容很多。大部分领导知道电子政务很重要,但是不知道电子政务从何下手,不知道宽度在哪里、深度是什么。
打在厂商身上的板子
首先,高质量的软件厂商不够。不说电子政务,整个中国在信息化过程中高质量的软件厂商都还不够,这是现实。比如用友是中国最大的独立软件厂商,但一年7个亿的营业额,不说在日本,在以色列都是一个小公司。厂商要提高自己对自己要求的眼光。
电子政务软件厂商,规模有限,专业水平不够。这个“不够”,反馈到用户或者是市场层面,就是电子政务软件服务不好。
其次,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如果把做政府网站、OA、政府软件项目的公司数一遍,做得很成功的,是身处在垄断行业中的公司。电子政务不是一个传统的、成熟的市场,有很大的潜力,适合这一市场的经营模式还需要摸索。
第三,缺乏健康的市场秩序。不健康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行业中的垄断”,关系型公司等,都会影响市场秩序。
都要挨的板子
有一些原因既属于用户,也属于厂商。电子政务究竟是通过做项目还是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推进,一直是个困惑。绝大部分人认为是做项目,但我们认为要做标准化的产品,否则速度起不来。
在标准化应用方面,每一个政府部门,每一个行业,都做电子政务。比如不同城市间的公安局电子政务应用的模式不一样,标准化应用就建立不起来,都是个性化应用,就难以规范。
在标准化的服务方面,很多项目最终失败,可能不是产品不好,不是应用模式不好,而是因为没有持续的服务保障做支持。
在市场化的运作方面,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发展的动力。
出路的思考
法律规章和标准非常重要。比如公文流转,公文在电子化的条件下做成什么样的格式、什么样的要求,没有这个标准,就会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
政策引导。政策引导各地政府领导具体实施。比如做得好记入领导业绩、考核指标,做得不好,达到什么程度就下课。
加强培训。对电子政务理解不够,容易害怕,害怕了就不知道怎么做。加强从上至下的培训,使所有政务人员解除观念上的问题,解除恐惧,提高积极性。
目标具体化。从厂商来说是发展专业化,专门研究某一个行业或几个行业的电子政务。专业化才能够做强,才能够做大,这很重要。
规模化。没有规模就没有利润,规模包括营销、产品、服务规模化。
市场化。厂商一定要市场化。同时,每一个厂商,要树立持续经营的理念或原则。
研究标准化的产品。很多人说电子政务不可能做标准化的产品,我们认为可以。
分析了很多行业应用,把电子政务抽象和分层,能提炼出标准化的东西。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信息,信息简单的区分就是区分成数字信息、文字信息与多媒体信息,再把信息通过某种方法表现出来,以和社会、所有其他的政府部门形成互动。就形成与微软的信息处理三要素近似的三领域:数字处理—各个部门的报表数字统计;文字处理—公文流转;表现形式—网站。所以它是可以标准化的。
电子政务要快速发展,就要把一些应用做成标准化的产品。有了标准化的产品就有了标准化的应用,不要每一个地方都用一个模式。
提倡标准化的服务。由社会、政府提供标准化服务。政府做好需要做的事情,如行政审批、许可和核心业务。
消灭垄断,开放市场。
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标准化的应用和厂商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开展电子政务,我们的电子政务市场就会步入快行道。
公司要提高自己对自己要求的眼光。
电子政务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就容易导致失败。
《电子政务的另一面》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0609.html
三个轻重颠倒现象
电子政务建设,存在三种轻重颠倒的现象:
第一是“重硬件、轻软件”。有资料表明,硬件在电子政务投资比例中占到70%左右。
第二是“重新建、轻整合”。目前不少电子政务项目从零开始建,其实有的项目整合原有的软件、硬件、数据,提高它的利用率,比新建更重要。
第三是“重形象、轻应用”。对电子政务是否发挥实效考虑不多,将其当作形象工程,为了“脸上好看”。
三个应用“不够”
从应用的角度看,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三个“不够”:
应用的宽度和深度不够。政务中的电子化应用有很多,如十二金工程、办公自动化、网站,都是大家熟知的。也还有很多大家不熟悉的,比如说电子党务、固定资产管理等。由于不同部门的业务不同,很多内容还远远没有实现“电子化”,所以现在的电子政务成果在宽度上远远不够,没有将电子政务的方方面面都覆盖到。
此外,我国十二金工程在不断进行着,其中的众多应用也需要逐步深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用Word处理文件,但很多功能还在不断被发现。我国电子政务应用还没有达到如此细致的程度。这投射出一个信号—电子政务的潜力很大,还可以更宽、更深。
发展的速度不够。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的发展速度,按照有关方面的统计在30%至40%之间,但是相比于我国整个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还是不够。
成功率不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机构去统计电子政务项目的成功率。但接触到很多部门现阶段又要建OA和网站,再看原来的OA和网站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还不如手工,可以判断原来的项目没有成功,要重做。
形成目前这样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可以从用户、厂商、厂商和客户双方三个角度来看待。
敲在用户头上的板子
第一,重视不够。国家颁布了多个文件,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但落实到具体的地区、部门,重视不够。其突出结果就是投入不够、行动力度不够。比如觉得做电子政务还不如建一个桥把交通搞上去,还不如治理污水把环境搞好,这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可电子政务难以短期见效、难显政绩。重视不够,投入就不够,即使有投入也投入到硬件这种看得见的地方,这导致电子政务很难落实到基层。
第二,目标不明确、不具体。目前大家都提电子政务三年要完成什么,五年要完成什么,重要但是不具体,不具体就导致不容易操作,容易导致失败。
第三,理解不够。电子政务从政府部门内部信息化,到行业信息化,到区域信息化,到真正为公众服务,内容很多。大部分领导知道电子政务很重要,但是不知道电子政务从何下手,不知道宽度在哪里、深度是什么。
打在厂商身上的板子
首先,高质量的软件厂商不够。不说电子政务,整个中国在信息化过程中高质量的软件厂商都还不够,这是现实。比如用友是中国最大的独立软件厂商,但一年7个亿的营业额,不说在日本,在以色列都是一个小公司。厂商要提高自己对自己要求的眼光。
电子政务软件厂商,规模有限,专业水平不够。这个“不够”,反馈到用户或者是市场层面,就是电子政务软件服务不好。
其次,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如果把做政府网站、OA、政府软件项目的公司数一遍,做得很成功的,是身处在垄断行业中的公司。电子政务不是一个传统的、成熟的市场,有很大的潜力,适合这一市场的经营模式还需要摸索。
第三,缺乏健康的市场秩序。不健康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行业中的垄断”,关系型公司等,都会影响市场秩序。
都要挨的板子
有一些原因既属于用户,也属于厂商。电子政务究竟是通过做项目还是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推进,一直是个困惑。绝大部分人认为是做项目,但我们认为要做标准化的产品,否则速度起不来。
在标准化应用方面,每一个政府部门,每一个行业,都做电子政务。比如不同城市间的公安局电子政务应用的模式不一样,标准化应用就建立不起来,都是个性化应用,就难以规范。
在标准化的服务方面,很多项目最终失败,可能不是产品不好,不是应用模式不好,而是因为没有持续的服务保障做支持。
在市场化的运作方面,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发展的动力。
出路的思考
法律规章和标准非常重要。比如公文流转,公文在电子化的条件下做成什么样的格式、什么样的要求,没有这个标准,就会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
政策引导。政策引导各地政府领导具体实施。比如做得好记入领导业绩、考核指标,做得不好,达到什么程度就下课。
加强培训。对电子政务理解不够,容易害怕,害怕了就不知道怎么做。加强从上至下的培训,使所有政务人员解除观念上的问题,解除恐惧,提高积极性。
目标具体化。从厂商来说是发展专业化,专门研究某一个行业或几个行业的电子政务。专业化才能够做强,才能够做大,这很重要。
规模化。没有规模就没有利润,规模包括营销、产品、服务规模化。
市场化。厂商一定要市场化。同时,每一个厂商,要树立持续经营的理念或原则。
研究标准化的产品。很多人说电子政务不可能做标准化的产品,我们认为可以。
分析了很多行业应用,把电子政务抽象和分层,能提炼出标准化的东西。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信息,信息简单的区分就是区分成数字信息、文字信息与多媒体信息,再把信息通过某种方法表现出来,以和社会、所有其他的政府部门形成互动。就形成与微软的信息处理三要素近似的三领域:数字处理—各个部门的报表数字统计;文字处理—公文流转;表现形式—网站。所以它是可以标准化的。
电子政务要快速发展,就要把一些应用做成标准化的产品。有了标准化的产品就有了标准化的应用,不要每一个地方都用一个模式。
提倡标准化的服务。由社会、政府提供标准化服务。政府做好需要做的事情,如行政审批、许可和核心业务。
消灭垄断,开放市场。
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标准化的应用和厂商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开展电子政务,我们的电子政务市场就会步入快行道。
公司要提高自己对自己要求的眼光。
电子政务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就容易导致失败。
《电子政务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