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温州模式
温州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八十年代初中期的农村家庭工业,到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股份合作制经济,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困扰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姓资姓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温州的民营企业得到了正名,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的轨道。在产权制度上,单元化的资本结构开始走向多元化;在企业的组织形式上,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开始大量向股份制企业转变,并形成了上百个以专业化分工为主线的民营企业集团;在企业的经营模式上,逐渐摆脱传统的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小商品发展模式,走上了品牌化经营和资本经营的综合发展道路;以农村经济能人为主体的民营企业经营者普通提高了素质,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群体。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这些新特征,被理论界称之为“新温州模式”。事实上,“新温州模式”的提出,并不是对温州模式的否定,而是对温州模式的发展趋势的展望。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在民营经济的各种发展模式相继陷入困境或出现裂变的同时,温州经济强大的活力依旧,温州模式已再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无论是温州模式,还是“新温州模式”,都表明了在这个远离大都市的沿海中等城市,确确实实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发展民营经济的道路。不仅如此,温州模式还出于不断的扩展之中。温州模式已出于一种发射的状态,从温州向浙南地区,向浙江全省以及全国扩散。“温台模式”、“浙江模式”都是从温州模式中演绎出来的。
<b>三、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变化的启示 </b>
1、产权制度创新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从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模式来看,凡是产权明晰的,如温州模式,发展就充满活力;而产权结构存在着不清晰或不完全清晰的,如苏南模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困惑而停滞不前,甚至于出现衰落,最终到了“终结”的地步;同样,中关村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长不大,也是产权制度的制约所致。因此,发展民营经济,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民营经济,这个问题模糊有的话,就容易搞出些似是而非的类型来。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已逐渐受到动摇,这使得很多人感到了疑惑,说发展民营经济有问题,但与国有经济相比,民营经济确实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凡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国民经济就发展得好,老百姓生活就富裕,国有集体企业下岗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当前,理论界对“民营经济”一种比较普遍的理解,认为“民营经济”是相对于“官营经济”而言的,按照这个理解,民营经济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公有制企业在内,这样,似乎提“发展民营经济”就不会与传统的所有制观念相抵触了。可惜的是,从各地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凡是产权不清晰的所谓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最终都陷入了困境,无论是乡镇集体企业、城乡股份合作制企业,还是承包、租赁等国有民营的经营方式,以及以人力资本为主的民营科技企业,虽然在创立或改制后一段时间内表现出一定的活力,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其产权不清,归属不明,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因此,从我国的现实出发,发展民营经济,必须首先要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对于改制的民营企业,其产权必须明晰到个人,以充分发挥个人对其财产看护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在此基础上,国家或集体可以在发展潜力良好的民营企业中适当参股(但不控股),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大力培植民间经济的基础是实施民营化的根本保证
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民营化已经成了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在全国各地,国有集体中小企业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了民营化的试点和推广,但从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存在着许多改革的难点和盲点。事实上,在“三城镇式转磨之迷”现象的背后,是因为这三个城市的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都缺乏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民本的基础。任何改制改革都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参与,发展市场经济,更是不能单靠少数几个人,“海城模式”和“兴城模式”的矛盾说明了只有全社会民众都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民营经济才会蓬勃发展起来。现在,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以民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民本经济。高尚全认为,民本经济指的是以民为本,民有、民营、民享(人民共享)的经济,我们过去搞的计划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官本经济,通过长官的意志和行动方式来配置资源。而民本经济则强调,人民是创业的主体、经济的主体、产权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温州的成功就是一个明证,温州模式的崛起和不断的推进,正是千千万万温州人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温州人人人都要当老板的强调愿望造就了无数的民营企业和无数的企业经营者,这正是温州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基础。而这更需要全社会民众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否则,形式上看上去变了,但实质上,原有的制度弊端给人们留下了种种惰性在适当的时候就会显现出来,从而对新的制度产生障碍。诸城的困惑就是如此,虽然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一日之间换了身份都成了民营企业的股东,但他们不可能真正成为自己资产的经营者,他们对资本的疑惑就成了“诸城模式”的困惑。温州模式的形成
3、民营企业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的短缺经济已经过去,遍地是机会、到处是商机,依靠胆子大就能获取暴利的民营企业最好的资本积累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市场竞争开始加剧,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微利时期。在这个阶段,民营企业不再是简单地有了资金和设备,有了场地和人员,就能在市场上取得立足之地,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表现为企业综合素质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还将面临着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的国际化竞争。从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即大量的企业拥挤在一个狭小的行业中,在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进入了恶性的循环之中。珠江模式面临的发展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摆脱产业发展路径依赖的局限性,及时从传统的产业领域转移出来,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继续留在传统领域的企业,也必须改变原来的以加工为主的经营模式,加大研究开发投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努力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从根本上改变低层次的竞争格局。这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
从温州的民营企业发展来看,同样存在着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知识化和全球化的程度看,温州远不如珠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温州的优势在于体制创新。但由于温州的民营企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其技术化程度的要求要低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因此,在这些行业中,温州产品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温州模式”也进入制度、技术、市场和产品的全面创新阶段,民营企业开始向规模化、公司制和品牌经营迈进,逐渐使企业摆脱原来的家庭作坊式的低、小、散状态,“新温州模式”的提出,正是这种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描绘,它是温州民营企业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一个过程。从温州模式到“新温州模式”,表明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除了要做好制度的文章外,还要重视企业内在的素质,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企业的素质提高了,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的要求。
作者:谢健 温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1395.html
温州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八十年代初中期的农村家庭工业,到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股份合作制经济,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困扰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姓资姓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温州的民营企业得到了正名,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的轨道。在产权制度上,单元化的资本结构开始走向多元化;在企业的组织形式上,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开始大量向股份制企业转变,并形成了上百个以专业化分工为主线的民营企业集团;在企业的经营模式上,逐渐摆脱传统的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小商品发展模式,走上了品牌化经营和资本经营的综合发展道路;以农村经济能人为主体的民营企业经营者普通提高了素质,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群体。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这些新特征,被理论界称之为“新温州模式”。事实上,“新温州模式”的提出,并不是对温州模式的否定,而是对温州模式的发展趋势的展望。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在民营经济的各种发展模式相继陷入困境或出现裂变的同时,温州经济强大的活力依旧,温州模式已再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无论是温州模式,还是“新温州模式”,都表明了在这个远离大都市的沿海中等城市,确确实实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发展民营经济的道路。不仅如此,温州模式还出于不断的扩展之中。温州模式已出于一种发射的状态,从温州向浙南地区,向浙江全省以及全国扩散。“温台模式”、“浙江模式”都是从温州模式中演绎出来的。
<b>三、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变化的启示 </b>
1、产权制度创新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从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模式来看,凡是产权明晰的,如温州模式,发展就充满活力;而产权结构存在着不清晰或不完全清晰的,如苏南模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困惑而停滞不前,甚至于出现衰落,最终到了“终结”的地步;同样,中关村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长不大,也是产权制度的制约所致。因此,发展民营经济,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民营经济,这个问题模糊有的话,就容易搞出些似是而非的类型来。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已逐渐受到动摇,这使得很多人感到了疑惑,说发展民营经济有问题,但与国有经济相比,民营经济确实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凡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国民经济就发展得好,老百姓生活就富裕,国有集体企业下岗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当前,理论界对“民营经济”一种比较普遍的理解,认为“民营经济”是相对于“官营经济”而言的,按照这个理解,民营经济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公有制企业在内,这样,似乎提“发展民营经济”就不会与传统的所有制观念相抵触了。可惜的是,从各地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凡是产权不清晰的所谓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最终都陷入了困境,无论是乡镇集体企业、城乡股份合作制企业,还是承包、租赁等国有民营的经营方式,以及以人力资本为主的民营科技企业,虽然在创立或改制后一段时间内表现出一定的活力,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其产权不清,归属不明,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因此,从我国的现实出发,发展民营经济,必须首先要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对于改制的民营企业,其产权必须明晰到个人,以充分发挥个人对其财产看护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在此基础上,国家或集体可以在发展潜力良好的民营企业中适当参股(但不控股),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大力培植民间经济的基础是实施民营化的根本保证
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民营化已经成了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在全国各地,国有集体中小企业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了民营化的试点和推广,但从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存在着许多改革的难点和盲点。事实上,在“三城镇式转磨之迷”现象的背后,是因为这三个城市的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都缺乏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民本的基础。任何改制改革都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参与,发展市场经济,更是不能单靠少数几个人,“海城模式”和“兴城模式”的矛盾说明了只有全社会民众都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民营经济才会蓬勃发展起来。现在,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以民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民本经济。高尚全认为,民本经济指的是以民为本,民有、民营、民享(人民共享)的经济,我们过去搞的计划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官本经济,通过长官的意志和行动方式来配置资源。而民本经济则强调,人民是创业的主体、经济的主体、产权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温州的成功就是一个明证,温州模式的崛起和不断的推进,正是千千万万温州人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温州人人人都要当老板的强调愿望造就了无数的民营企业和无数的企业经营者,这正是温州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基础。而这更需要全社会民众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否则,形式上看上去变了,但实质上,原有的制度弊端给人们留下了种种惰性在适当的时候就会显现出来,从而对新的制度产生障碍。诸城的困惑就是如此,虽然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一日之间换了身份都成了民营企业的股东,但他们不可能真正成为自己资产的经营者,他们对资本的疑惑就成了“诸城模式”的困惑。温州模式的形成
和发展,不仅使温州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使得温州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得以顺利进行,近几年,温州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相当顺利,得益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当前,民营企业投资的一个重要投向就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出资进行兼并、收购,将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民营化的进程。
3、民营企业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的短缺经济已经过去,遍地是机会、到处是商机,依靠胆子大就能获取暴利的民营企业最好的资本积累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市场竞争开始加剧,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微利时期。在这个阶段,民营企业不再是简单地有了资金和设备,有了场地和人员,就能在市场上取得立足之地,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表现为企业综合素质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还将面临着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的国际化竞争。从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即大量的企业拥挤在一个狭小的行业中,在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进入了恶性的循环之中。珠江模式面临的发展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摆脱产业发展路径依赖的局限性,及时从传统的产业领域转移出来,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继续留在传统领域的企业,也必须改变原来的以加工为主的经营模式,加大研究开发投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努力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从根本上改变低层次的竞争格局。这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
从温州的民营企业发展来看,同样存在着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知识化和全球化的程度看,温州远不如珠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温州的优势在于体制创新。但由于温州的民营企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其技术化程度的要求要低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因此,在这些行业中,温州产品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温州模式”也进入制度、技术、市场和产品的全面创新阶段,民营企业开始向规模化、公司制和品牌经营迈进,逐渐使企业摆脱原来的家庭作坊式的低、小、散状态,“新温州模式”的提出,正是这种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描绘,它是温州民营企业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一个过程。从温州模式到“新温州模式”,表明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除了要做好制度的文章外,还要重视企业内在的素质,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企业的素质提高了,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的要求。
作者:谢健 温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