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经济热点展望
2003年6月底,上海银行系统的存贷差达到3000亿元,而去年底还只有约1600亿元。
这种资金配置结构很大程度上会扭曲货币政策效果。在无法顺利转化成产业资本的情况下,金融资本的投资渠道不外乎房地产、股市和汇市。
在目前股市低迷的情况下,大量资金实际上是在从股票市场上撤出。而对于汇市,资本项开放和人民币升值时间的不确定性阻碍了大规模资金的进入。于是,大城市的房地产就成为过剩金融资本的主要宣泄口,表现为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又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同时大大增加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商务成本。
我们认为,这就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少数发达的城市或地区就像一个资金"黑洞",不停地吸收着资金,形成价格----资金反馈机制。一个极端的结果是少数地区出现房地产泡沫。
当然,资产泡沫化也可能有其他表现,如果股市或汇市存在新的机会,大量资金同样会涌入这些市场,推高这些资产的价格。但总的看来,由于存在大量无法转化成产业资本的资金寻找出路,最终还是要体现为某种或某些资产价格过快的增长。如果中国经济结构不发生重大变革,资产价格泡沫可能成为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
车持续产销两旺局面人民币升值
预计2004年汽车业投资力度在2003年基础上投资集中度将加强,中、高档车领域可能将成为明年投资的重点,业内外资和国有资本将"扮演"投资的主要推动力量。"竞争性"投资的加强,将促使国内汽车业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轿车所占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汽车业产品结构转型加快,汽车市场将继续维持在高位水平发展。
预计2004年,轿车产销将达到230万辆,比2003年增加40万辆左右,增长幅度在21%上下。而汽车总产销预计在510万辆左右,比2003年增加65万辆,增幅可能在15%左右。如果概括起来,2004年,汽车制造业依然是可以放声笑的一年。
对于2004年的汽车以及汽车业投资评估主要是基于利润和投资两个要点之上。首先是利润,因为利润是驱动资本投入汽车业的最重要因素。2003年以来,汽车企业的"造钱"能力有增无减。前三季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公司利润额增长迅猛,汽车行业利润率达到20%以上,整车制造业的利润率还要更高。事实上,如此高的利润率,无论是对于业内企业还是即使没有任何汽车制造经验的行业外企业而言,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尽管随着汽车价格的全面下调,汽车行业利润率也将有所下降,但足够的规模扩张(产能增加)将抵消由于单位利润空间压缩而带来的盈利能力的降低。
其次是跟风式投资增长,由于国内资本大量进入汽车制造行业,国外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汽车制造厂商开始被迫增加投资,以应付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跟风式的投资,使得汽车产业外资的进入规模持续增长。根据目前的信息,来自韩、日和欧美的注入资金达到数十亿美元,跨国汽车巨头显然是希望以资本优势实施市场上的强势挤压对策,以图压垮国内的竞争者。
不过,研究人员相信,从2004年开始,一些新的、由于产业高速发展所产生的问题也将显现出来并形成压力。安邦研究人员相信,国内的汽车制造产业从2004年以后,将逐渐进入一个调整期,而这样的一个调整期的出现,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首先,国内的汽车消费信贷支持可能削弱,目前的汽车消费信贷截至2003年10月份已达1815亿元,为仅次于住房信贷的全国第二大个人信用市场,虽然预料央行近期可能将批准至少包括通用、丰田和大众在内的三家外资汽车信贷公司,补充银行缺口,减少银行压力,但这些外资背景的汽车信贷公司在短期内尚难发挥作用,预计信贷缩减因素将或大或小地影响到至少30%购车者的购买能力;
其次,汽车拥有量高速增长,对城市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城市建设跟不上汽车消费潮,因而可能引发各地政府直接、间接的限制性措施出台,从而影响汽车购买力的释放;
第三,由于汽油价格的持续上涨,油价以及汽车综合使用成本的大幅上升是有可能的;第四,国内汽车购买力集中的城市,如北京和上海,轨道交通工具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其产生的替代性作用,可能影响到汽车销售。
安邦集团的研究人员相信,未来的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将具有如下特点:多元化车型、内外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战的空间日益缩小、汽车使用成本日渐上升、款式选择趋于高档、市场结构日趋均衡,轿车抢尽市场亮点的局面将有所改善。
"土改风暴"改变地产格局投资力度
2003年下半年,土地治理整顿风暴席卷全国。
土地大整顿的背景,不仅仅是乱占土地、浪费资源的问题,它还牵涉到金融风险和农民利益保护。土地问题正在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此外,各地开发区的土地大量闲置,占用财政和银行资金,带来金融风险隐患。
第三,土地批租环节是房地产开发中最大的暴利环节,国有资产流失和贪污腐败案件日益增多,正在腐蚀政府的信誉。
在2003土地大检查和舆论准备的基础上,2004年土地整顿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同时各种配套改革措施也将陆续出台:清理并砍掉大量的开发区;对政府批地进行清理;对农民安置问题进行清查,对挪用、截留农民土地款进行清理整顿;改革国土资源管理,引进了省级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方式;修订《土地管理法》,加入保护被征地者利益的内容。土地整顿对投资、银行信贷、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招商引资带来重大影响。
从目前形势判断,由于政策环境呈现较为明显的约束性质,因此2004年的土地成本应该呈上升状态,如果不实行带有清算性质政策的话,那么过去已经完成圈地的房地产企业将因此获得更大的地价差。而过于激烈的政策调整,由于整体上对经济增长的追求未变,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方向未变,因此可能引发地方政府在相当程度上的抱怨和不配合,使得政策执行的最终结果依旧。
综合来看,虽然未来国务院高层希望引入"世界上最严厉的土地"政策,但在最终执行上,预料将逐渐走向以法规建设为主导而不是以政策调整为主导的轨道。
土地管制问题只是中国整体经济环境中的一个典范例子,而中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上,未来更多的依靠土地运作所产生的利益,几乎是一个不可更改的趋势,因此中国政府的计划部门未来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政策改革,必须以战略规划代替政策,以法规代替政策执行,彻底解决和避免政策出现"互相打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良及落后于现实的状态。
至于房地产业,2003年的房地产投资延续了2002年的火爆,且尤有过之而无不及,无数的房地产商展望2004年前景之际,均持乐观态度。
我们认为,总体而言,2003年房地产的上升还在正常的范围内。考虑到宏观经济的运行在由通缩转向通胀,估计这种火热的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热点可能将有所转移。例如,西南地区的大城市如重庆、成都等地区的房地产正处在上升阶段,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深圳等房地产较为成熟的地区房价近来也有上升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的房地产信贷形势不容乐观。今年暴露出来的房地产信贷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如果房地产价格出现巨幅波动,将直接放大金融风险;
二是房地产业的整体利润水平面临巨大压力。在竞争趋于激烈、土地价格上涨、大城市房租逐步走低,以及建材价格大幅上涨,房地产整体利润下滑几乎已成定局;
三是开发区热所带来的银行坏账风险。实际上,虽然央行121文件一直没有发布任何实施细则,但各地的银行还是"悄悄地"按照该文件的要求调整了房地产信贷。紧缩态势已然显现。
不过,2004年的房地产价格,也很难有大的波动,因为政府并不希望看到房价的大起大落。
我们认为,在2003年房地产投资增长25%的基础上,估计2004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仍将达到20%左右,总额将达到约1.1万亿人民币。
"税改"呼之欲出
近些年来,国内企业的商务成本呈现了直线上升的态势,凡是有助于商务成本降低的政策措施,均将会受到商界的欢迎,这就使得减税等财政措施具有了实施的基础。
另外,需要注意 《2004年中国经济热点展望(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1430.html
这种资金配置结构很大程度上会扭曲货币政策效果。在无法顺利转化成产业资本的情况下,金融资本的投资渠道不外乎房地产、股市和汇市。
在目前股市低迷的情况下,大量资金实际上是在从股票市场上撤出。而对于汇市,资本项开放和人民币升值时间的不确定性阻碍了大规模资金的进入。于是,大城市的房地产就成为过剩金融资本的主要宣泄口,表现为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又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同时大大增加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商务成本。
我们认为,这就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少数发达的城市或地区就像一个资金"黑洞",不停地吸收着资金,形成价格----资金反馈机制。一个极端的结果是少数地区出现房地产泡沫。
当然,资产泡沫化也可能有其他表现,如果股市或汇市存在新的机会,大量资金同样会涌入这些市场,推高这些资产的价格。但总的看来,由于存在大量无法转化成产业资本的资金寻找出路,最终还是要体现为某种或某些资产价格过快的增长。如果中国经济结构不发生重大变革,资产价格泡沫可能成为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
车持续产销两旺局面人民币升值
预计2004年汽车业投资力度在2003年基础上投资集中度将加强,中、高档车领域可能将成为明年投资的重点,业内外资和国有资本将"扮演"投资的主要推动力量。"竞争性"投资的加强,将促使国内汽车业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轿车所占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汽车业产品结构转型加快,汽车市场将继续维持在高位水平发展。
预计2004年,轿车产销将达到230万辆,比2003年增加40万辆左右,增长幅度在21%上下。而汽车总产销预计在510万辆左右,比2003年增加65万辆,增幅可能在15%左右。如果概括起来,2004年,汽车制造业依然是可以放声笑的一年。
对于2004年的汽车以及汽车业投资评估主要是基于利润和投资两个要点之上。首先是利润,因为利润是驱动资本投入汽车业的最重要因素。2003年以来,汽车企业的"造钱"能力有增无减。前三季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公司利润额增长迅猛,汽车行业利润率达到20%以上,整车制造业的利润率还要更高。事实上,如此高的利润率,无论是对于业内企业还是即使没有任何汽车制造经验的行业外企业而言,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尽管随着汽车价格的全面下调,汽车行业利润率也将有所下降,但足够的规模扩张(产能增加)将抵消由于单位利润空间压缩而带来的盈利能力的降低。
其次是跟风式投资增长,由于国内资本大量进入汽车制造行业,国外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汽车制造厂商开始被迫增加投资,以应付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跟风式的投资,使得汽车产业外资的进入规模持续增长。根据目前的信息,来自韩、日和欧美的注入资金达到数十亿美元,跨国汽车巨头显然是希望以资本优势实施市场上的强势挤压对策,以图压垮国内的竞争者。
不过,研究人员相信,从2004年开始,一些新的、由于产业高速发展所产生的问题也将显现出来并形成压力。安邦研究人员相信,国内的汽车制造产业从2004年以后,将逐渐进入一个调整期,而这样的一个调整期的出现,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首先,国内的汽车消费信贷支持可能削弱,目前的汽车消费信贷截至2003年10月份已达1815亿元,为仅次于住房信贷的全国第二大个人信用市场,虽然预料央行近期可能将批准至少包括通用、丰田和大众在内的三家外资汽车信贷公司,补充银行缺口,减少银行压力,但这些外资背景的汽车信贷公司在短期内尚难发挥作用,预计信贷缩减因素将或大或小地影响到至少30%购车者的购买能力;
其次,汽车拥有量高速增长,对城市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城市建设跟不上汽车消费潮,因而可能引发各地政府直接、间接的限制性措施出台,从而影响汽车购买力的释放;
第三,由于汽油价格的持续上涨,油价以及汽车综合使用成本的大幅上升是有可能的;第四,国内汽车购买力集中的城市,如北京和上海,轨道交通工具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其产生的替代性作用,可能影响到汽车销售。
安邦集团的研究人员相信,未来的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将具有如下特点:多元化车型、内外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战的空间日益缩小、汽车使用成本日渐上升、款式选择趋于高档、市场结构日趋均衡,轿车抢尽市场亮点的局面将有所改善。
"土改风暴"改变地产格局投资力度
2003年下半年,土地治理整顿风暴席卷全国。
土地大整顿的背景,不仅仅是乱占土地、浪费资源的问题,它还牵涉到金融风险和农民利益保护。土地问题正在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此外,各地开发区的土地大量闲置,占用财政和银行资金,带来金融风险隐患。
第三,土地批租环节是房地产开发中最大的暴利环节,国有资产流失和贪污腐败案件日益增多,正在腐蚀政府的信誉。
在2003土地大检查和舆论准备的基础上,2004年土地整顿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同时各种配套改革措施也将陆续出台:清理并砍掉大量的开发区;对政府批地进行清理;对农民安置问题进行清查,对挪用、截留农民土地款进行清理整顿;改革国土资源管理,引进了省级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方式;修订《土地管理法》,加入保护被征地者利益的内容。土地整顿对投资、银行信贷、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招商引资带来重大影响。
从目前形势判断,由于政策环境呈现较为明显的约束性质,因此2004年的土地成本应该呈上升状态,如果不实行带有清算性质政策的话,那么过去已经完成圈地的房地产企业将因此获得更大的地价差。而过于激烈的政策调整,由于整体上对经济增长的追求未变,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方向未变,因此可能引发地方政府在相当程度上的抱怨和不配合,使得政策执行的最终结果依旧。
综合来看,虽然未来国务院高层希望引入"世界上最严厉的土地"政策,但在最终执行上,预料将逐渐走向以法规建设为主导而不是以政策调整为主导的轨道。
土地管制问题只是中国整体经济环境中的一个典范例子,而中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上,未来更多的依靠土地运作所产生的利益,几乎是一个不可更改的趋势,因此中国政府的计划部门未来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政策改革,必须以战略规划代替政策,以法规代替政策执行,彻底解决和避免政策出现"互相打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良及落后于现实的状态。
至于房地产业,2003年的房地产投资延续了2002年的火爆,且尤有过之而无不及,无数的房地产商展望2004年前景之际,均持乐观态度。
我们认为,总体而言,2003年房地产的上升还在正常的范围内。考虑到宏观经济的运行在由通缩转向通胀,估计这种火热的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热点可能将有所转移。例如,西南地区的大城市如重庆、成都等地区的房地产正处在上升阶段,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深圳等房地产较为成熟的地区房价近来也有上升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的房地产信贷形势不容乐观。今年暴露出来的房地产信贷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如果房地产价格出现巨幅波动,将直接放大金融风险;
二是房地产业的整体利润水平面临巨大压力。在竞争趋于激烈、土地价格上涨、大城市房租逐步走低,以及建材价格大幅上涨,房地产整体利润下滑几乎已成定局;
三是开发区热所带来的银行坏账风险。实际上,虽然央行121文件一直没有发布任何实施细则,但各地的银行还是"悄悄地"按照该文件的要求调整了房地产信贷。紧缩态势已然显现。
不过,2004年的房地产价格,也很难有大的波动,因为政府并不希望看到房价的大起大落。
我们认为,在2003年房地产投资增长25%的基础上,估计2004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仍将达到20%左右,总额将达到约1.1万亿人民币。
"税改"呼之欲出
近些年来,国内企业的商务成本呈现了直线上升的态势,凡是有助于商务成本降低的政策措施,均将会受到商界的欢迎,这就使得减税等财政措施具有了实施的基础。
另外,需要注意 《2004年中国经济热点展望(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