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正文

长江三角洲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的上海发展战略


。从总体上讲,上海这方面成本都高于周边其他城市。其中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明显高出一截。如上海的工业地价平均每亩60万元,而苏州为每亩15万元,宁波为每亩10万元。在同一层次竞争中,成本高意味着优势的丧失和吸纳投资能力的下降。
4.拼服务体系——上海不够完善。上海周边城市在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服务体系的建设,并且已初见成效。比如苏州昆山已形成了“三大服务体系",即外商投资审批时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营性服务;并建立起沟通政府和外商之间的“三个渠道”,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外资企业沙龙;还成立了为外资企业提供服务的“三个中心”,即外商服务受理中心、外商配套协作中心、外商投诉中心。
在这方面上海就显得力不从心。比如一个外商要投资上海的房地产业,仅所有的审批手续办妥,就要有100多个图章,外加无法事前确定的前期成本。投资者(除个别)在上海真正享受服务的要求要得到满足尚需时日。
上海受到以上制约的根本原因在于:(1)上海的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同处于由粗放向集约的过渡阶段;(2)长三角各城市政府任期目标的价值取向基本一致;(3)上海政府过多地支配资源和要素的配置,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微观经济基础的重构和市场的发育,从而使整个经济的扩张缺乏内在动力和活力。
四、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上海实现新一轮发展战略的优势
尽管在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上海的发展会受到某些制约,但也具备很突出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化解制约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新一轮发展战略的基础。
1.城市发展定位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外大环境的变化,上海城市发展的定位从原来服务于“一个龙头、三个中心”,转为服务于“一个现代化、四个中心”。这是城市定位的深化,也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根本性目标。这个战略起点高,要求也高,这是长三角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同时上海城市发展的各阶段性目标都必须服务于这个根本大战略。
2.城市金融功能优势。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是金融。目前,上海已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并且正在向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迈进,因此具有较强的金融功能优势。首先,金融功能主体——各种金融机构云集。目前除四大国有银行以外,国内各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中资保险公司等在沪都设有分行与分支机构;到2002年,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54家,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30家,22家在沪外资银行被其总行确定为中国境内业务的总报告行。其次,金融功能平台——金融市场体系较为完备。上海已建有银行同业拆借、证券、期货、外汇和黄金市场。再次,金融功能能级较高,2002年银行同业拆借成交金额达到了11.84万亿元;外汇成交额为971.9亿美元;各类证券成交额为4.85万亿元;保费收入为239.34亿元,等等。
3.城市口岸优势。其中包括港口和空港优势。上海港即将成为全球第3大港。到2002年末,上海已拥有114条国际航线,与96个国家和地区的275个港口建立了海运业务联系,全年货物吞吐量达2.6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861.2万国际标准箱,预计到2003年底将超过900万标准箱。浦东、虹桥两大空港全年共起降航班22.5万架次,进出港旅客达2471.81万人次。
4.城市科技和教育优势。2002年上海共取得科研成果1418项,其中国际领先的有6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603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19963件,专利授权量6693件;全市已累计建成2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年内共有502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认定,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占57.8%。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8所,成人高校30所,在校学生达33万多人。在人才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第一构成要素的今天,高等教育的规模与发展,将决定一个城市的潜在发展能力和优势。
五、发挥优势,突破障碍,化解制约,创新机制,在推进长三角经济实现全面一体化的同时尽早将上海建成又一世界级城市1.确立一个观念:竞争力的提高源于创新,同时也源于合作。这个观念的确立,就要求我们通过自身的科技创新、制度制新、工具创新等来提高内在的竞争力,同时在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合作过程中提高整体竞争力,即通过合作、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使整个长三角的竞争力都有所提高。另外,这一观念的确立对上海人潜意识中“经济霸权主义”思想是一种否定。
2.制定一个战略:推进长三角经济从有限一体化向全面一体化方向发展。有限一体化是一个阶段,全面一体化才是发展目标。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有责任在这方面作出令兄弟城市信服的选择,即有利于打破有限一体化和推进全面一体化的事情多做,不利于推进全面一体化的事情少做。我们认为,推进长三角经济全面一体化这一战略应作为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这一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要以相关的法律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指导实践。
3.理清一条思路:抢高度、提功能、扩服务、聚流量、做枢纽。要做好这15个字,必须注重定位和分工。
(1)所谓抢高度,就是要抢占高端市场(金融市场、期货市场、大物流市场等),高端产业(第二产业中的高科技产业,如航空业、宇航业等;第三

产业中的知识服务业),高端功能(资本集散功能,知识服务功能,中枢管理功能等)。
(2)提功能,就是要通过各种要素的进一步集聚来增强某一主要经济功能的能级。如进一步吸聚国内外大公司的地区总部和外资银行分行人驻上海,以提高上海的资本集散功能和经济中枢管理功能,从而以强功能来带动和串联周边城市相对较弱的功能,并形成一个覆盖整个长三角的功能体系。
(3)扩服务,就是要扩大服务的地域范围,增强服务的深度,提高服务的质量,形成配套的服务网络和完善的服务市场,以服务带动要素流动,并支撑GDP的增长。
(4)聚流量,主要是集聚人流、资本流和信息流,以人流促进技术流的生成,以资本流和信息流掌握物流和能流方向,从而使上海真正成为枢纽型城市。
4.找准一个切入点:功能性一体化先行,制度性一体化跟进。由于功能性一体化是建立在市场和社会分工这个平台上,可以避开行政壁垒,因此能够先行一步。然而,制度性一体化必须跟进,否则功能性一体化进程会得不到制度的保障而受阻。功能性一体化先行的核心就是市场的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可以带动相关功能的一体化,并促进制度性一体化。
5.采取一揽子对策:
 (1)构筑长三角的高端市场集群,使上海成为企业家、银行家和投资者、创业者的城市。上海要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推进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等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国际市场,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建立较好的市场基础。同时,集合长三角的港口优势,实行合理分工,培育好航运市场;利用上海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壮大服务市场,依托长三角良好的基础设施体系开创交通运输市场和信息市场,并以更多的市场机会来吸聚广大的企业家、银行家和投资者。
(2)根据上海优势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引导建立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网络。首先利用企业外部的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打破行政区域,推动网络型产业组织空间结构——产业群落的形成;其次,将产业联系内部化,通过关联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形成若干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跨地区企业集团;再次,上海郊区同江浙接壤的地区,其产业可以同周边相对发达的产业进行反配套。从而由上海周边城市带动上海远郊的发展。
(3)利用长三角丰富的人才资源,由上海发起建立一个区域一体化的创新网络。这个网络包括研发网络、信息技术交流网络、科学实验室共享网络、成果转化服务网络、风险投资网络等,创新一体化网络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长三角企业的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并且有利于推进上海的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
(4)在15市市长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对涉及长三角整体的专门性和综合性问题成立具有一定协调功能和操作手段的权威机构。长三角15市市长联席会议可改名为长三角市长理事会,下设规划委员会、环境保护委员会、港务委员会、

《长江三角洲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的上海发展战略(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173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企业管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