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
”。会计的这一部分职能同生产力直接相联系,是生产职能的一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簿记”一节中讲过这个问题。他说:“单个商品生产者仅仅用头脑记帐……,或者仅仅在他的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载下来”,但是当生产过程的发展获得了巨大规模以后,这种职能便“不再是 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而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这就是说,人们进行生产活动,在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使之变成劳动产品的过程中,就包括了记帐算帐工作.例如在现代生产中,每个生产班组的工人除了操纵机器外,还要把每天的生产结果、废品数量、工时耗用情况等等记录下来,并据以及时调节各自的或整个班组的活动,这样会计就成为一个生产活动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同生产力的作用紧紧结合在一起了.当然,由于生产的发展,经济关系的复杂化以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生产职能的附带工作有一部分同生产本身脱离,形成为一种独立的职能。尽管如此,会计管理中合理地组织生产力的这一部分职能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私有制的形成,阶级的出现以及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会计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客。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以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发生了分离,管理权作为所有权的体现掌握在有产者手中,劳动者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管理除了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外,还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财产权的归属问题、剩余产品的交换和分配问题、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往来以及各种债权债务问题,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 内容越来越多,而且逐步处于主导地位。这样会计的职能除了合理地组织生产力外,还要不断地完善生产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当人类历史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会计的职能便不仅仅是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了,监督和控制奴隶劳动,尽可能多地攫取剩余产品、维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和既得利益成了另一项更为重要的职能.到了封建社会,古代会计和生产关系的联系更加密切,会计的应用范围、管理内容以至于具体方法无不体现着封建占有制经济的特点,打上了封建阶级的烙印,会计管理在维护封建贵族、大教主、大土地占有者的私有财产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使专门从事会计工作职业的官吏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核心成员.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唐朝(公元618-907年),主管会计工作的官吏为产部尚书,这是唐王朝中央政权中的核心职位.被誉为现代会计奠基石的会计方程式;资产一负债一净值(或产权),则完全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产物。在这里,我们看不出这种会计方程式同生产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因比可以这样说,没有资本主义经济,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许多资产阶级会计学者并不隐讳现代会计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直接联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会计书籍中就一向认为会计的任务有“供给所拥有财产、所欠负债及所投资本的记录”、”协助企业决策人员”,等等.@进入五十年代以后,则更出现了具有特定含义的所谓“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师”. 有些学者把会计的作用规定为“计算过去”、“控制现在”、“规划将来”,并明确指出, 这三项作用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如果说人们对于会计反映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还不容易看清楚的话,那么会计监督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就非常明显了。在私有制社会里,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阶级阵线非常鲜明,进行会计监督所依据的是非标准有着强烈的阶级性。列宁曾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的核算和监督是全体劳动者共同对富人、骗子、懒汉和流氓实行的全面核算和监督,它和资本主义的核算和监督有质的区别。国因比,只要不把会计监督排斥于会计之外,或者说只要不是把反映(计算)看成是会计的唯一职能,就比较容易认识会计同生产关系之间的依存关系,对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阶级性这一科学论断也就不会有疑问了。遗憾的是,会计理论中至今还存在着“会计就是反映,反映就是记帐方法,记帐方法就是复式记帐法,复式记帐法就是借
贷记帐法”这种逻辑体系,把复式记帐法、借贷记帐法这种属于处理会计实务的具体作法看 作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只要开展会计学术讨论,记帐法的问 题就往往要占据中心地位.
如果我们从包括上述内容的外延来理解会计这个概念,认为会计有一定的阶级性可能是容易接受的。问题在于,当统计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后,进而计划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经济活动分析等相继成为独立学科之后,客观上在一些人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会计就是制单、记帐、编表、报帐等这样一些纯技术性工作了。对这些同志来说,会计有阶级性的说 法确实也是难以理解的.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错觉。应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化,科学门类的划分越来越细,会计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会发生变化的。但是外延的变化并不一定导致内涵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有些学科从会计科学中分离出来,#不影响会计的两重性这一特点。在会计这个概念产生之后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有二千多年人们是把它作为会计、统计、计划、审计、财务、分析的总称来理解的。只是到了十九世纪,英、法、美、德等国开展了工业革命以 后,统计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尽管发生了这一变化,但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信息资料的主要提供者,而关于劳动的耗费,劳动时间的调节以及劳动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仍然是会计反映和监督的主要内容。进而言之,我们还可以看到,会计和统计的分离以及统计科学的形成,主要是在反映和监督的范围和内容方面的一分工(比如统计主要用于国民经济范围,在企业内则主要对非财务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而不是象有些人理解的那样,会计只剩下提供财务数字资料而无监督的职能了。至于计划 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和经济分析等学科的出现,一方面这类学科形成的时间较短,其中 有些能否作为独立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即使完全可以形成独立的学科,那主要也是为 了便于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对会计科学的科学属性没有重大影响。
还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竞争而促使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的集中,以及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所谓“管理会计”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企业会计工作发生的重大变化,例如“事前计算”的导入,“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预测分析”的广泛采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这种系统既无需束缚于经济业务观念,也不必使用复式记帐形式来收集数据),采用多种计量单位(即会计不仅仅限于货市反映)以及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等等,使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会计的职能有了新的发展,会计的两重性看得更加明显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1930.html
私有制的形成,阶级的出现以及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会计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客。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以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发生了分离,管理权作为所有权的体现掌握在有产者手中,劳动者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管理除了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外,还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财产权的归属问题、剩余产品的交换和分配问题、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往来以及各种债权债务问题,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 内容越来越多,而且逐步处于主导地位。这样会计的职能除了合理地组织生产力外,还要不断地完善生产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当人类历史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会计的职能便不仅仅是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了,监督和控制奴隶劳动,尽可能多地攫取剩余产品、维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和既得利益成了另一项更为重要的职能.到了封建社会,古代会计和生产关系的联系更加密切,会计的应用范围、管理内容以至于具体方法无不体现着封建占有制经济的特点,打上了封建阶级的烙印,会计管理在维护封建贵族、大教主、大土地占有者的私有财产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使专门从事会计工作职业的官吏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核心成员.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唐朝(公元618-907年),主管会计工作的官吏为产部尚书,这是唐王朝中央政权中的核心职位.被誉为现代会计奠基石的会计方程式;资产一负债一净值(或产权),则完全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产物。在这里,我们看不出这种会计方程式同生产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因比可以这样说,没有资本主义经济,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许多资产阶级会计学者并不隐讳现代会计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直接联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会计书籍中就一向认为会计的任务有“供给所拥有财产、所欠负债及所投资本的记录”、”协助企业决策人员”,等等.@进入五十年代以后,则更出现了具有特定含义的所谓“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师”. 有些学者把会计的作用规定为“计算过去”、“控制现在”、“规划将来”,并明确指出, 这三项作用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如果说人们对于会计反映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还不容易看清楚的话,那么会计监督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就非常明显了。在私有制社会里,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阶级阵线非常鲜明,进行会计监督所依据的是非标准有着强烈的阶级性。列宁曾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的核算和监督是全体劳动者共同对富人、骗子、懒汉和流氓实行的全面核算和监督,它和资本主义的核算和监督有质的区别。国因比,只要不把会计监督排斥于会计之外,或者说只要不是把反映(计算)看成是会计的唯一职能,就比较容易认识会计同生产关系之间的依存关系,对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阶级性这一科学论断也就不会有疑问了。遗憾的是,会计理论中至今还存在着“会计就是反映,反映就是记帐方法,记帐方法就是复式记帐法,复式记帐法就是借
贷记帐法”这种逻辑体系,把复式记帐法、借贷记帐法这种属于处理会计实务的具体作法看 作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只要开展会计学术讨论,记帐法的问 题就往往要占据中心地位.
(六)
人们对会计学的科学属性之所以有不同认识,还来自对会计这一概念的外延理解不同.“会计”这一概念早已存在了.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即有传说把”“禹会诸侯江南”命日“会稽”,亦即“会计”。到了西周时代(公元前1066年一771年),会计的名称和职称已正式见诸干文字记载,当时的会计主要应用于官厅,管理的内容是财政收支,统计方法和会计方法结合使用。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会计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大,除应用于官厅外,大寺院主、大庄园主还利用会计来管理自己的财务收支活动。但总体看来,会计、统计 仍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廖因此我们可
以这样说,在现代会计出现以前,会计这个概念包括了会计、统计、计划、财务、审计、分析等这样一些含义。
如果我们从包括上述内容的外延来理解会计这个概念,认为会计有一定的阶级性可能是容易接受的。问题在于,当统计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后,进而计划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经济活动分析等相继成为独立学科之后,客观上在一些人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会计就是制单、记帐、编表、报帐等这样一些纯技术性工作了。对这些同志来说,会计有阶级性的说 法确实也是难以理解的.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错觉。应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化,科学门类的划分越来越细,会计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会发生变化的。但是外延的变化并不一定导致内涵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有些学科从会计科学中分离出来,#不影响会计的两重性这一特点。在会计这个概念产生之后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有二千多年人们是把它作为会计、统计、计划、审计、财务、分析的总称来理解的。只是到了十九世纪,英、法、美、德等国开展了工业革命以 后,统计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尽管发生了这一变化,但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信息资料的主要提供者,而关于劳动的耗费,劳动时间的调节以及劳动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仍然是会计反映和监督的主要内容。进而言之,我们还可以看到,会计和统计的分离以及统计科学的形成,主要是在反映和监督的范围和内容方面的一分工(比如统计主要用于国民经济范围,在企业内则主要对非财务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而不是象有些人理解的那样,会计只剩下提供财务数字资料而无监督的职能了。至于计划 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和经济分析等学科的出现,一方面这类学科形成的时间较短,其中 有些能否作为独立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即使完全可以形成独立的学科,那主要也是为 了便于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对会计科学的科学属性没有重大影响。
还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竞争而促使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的集中,以及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所谓“管理会计”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企业会计工作发生的重大变化,例如“事前计算”的导入,“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预测分析”的广泛采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这种系统既无需束缚于经济业务观念,也不必使用复式记帐形式来收集数据),采用多种计量单位(即会计不仅仅限于货市反映)以及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等等,使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会计的职能有了新的发展,会计的两重性看得更加明显了。
(七)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