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
貌,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解读为新一届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改革观在政治体制上端改革的集中体现,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的坚强决心。
五、树立“以人为本”改革观涉及的重大问题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什么叫“以人为本”改革观?我的概括是,“以人为本”改革观就是改革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基本权利和需求,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
1、如何在新阶段实现改革观的转变或发展问题。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顺应了实践的要求、客观的要求、形势的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我看,目前改革有三大趋势:第一,已经到了利益关系调整最关键的时期。如果调整好了,改革、发展就没有大的问题。如果利益关系调整不好,不仅影响改革发展问题,还可能危及社会稳定。就是说,当前改革已进入以调整重大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新阶段。第二,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利益主体的变化,利益结构的变化,现在社会结构已形成或者基本定型。谁是强势群体,谁是弱势群体,这种利益结构正在快速的形成当中。第三,到了全面开放时期。全面开放条件下,大家了解外部世界,了解人基本的权利、需求,各方面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经济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对“以人为本的改革观”提出了客观的需求。十六届三中全会正是从这个客观实际出发,强调“三个注重”,第一,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第二,注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三,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三中全会的决定是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出发,提出了“五个统筹”。这是新阶段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改革观、发展观的重大突破。
“以人为本”既是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改革观的本质内容。改革不仅要解放发展生产力,而且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实现科学的发展观,前提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改革观。“以人为本”是改革观的本质要求,其次它又是发展观的要求。到了改革发展新阶段,改革观的转变和改革观的发展都是一个客观的需求。
2、如何使多数人能够不断地分享改革的成果。
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改革面临一个缺乏基本动力的突出问题。前几年我去一个地方,工会的负责人对我讲,你千万别讲改革,讲改革工人都不愿听。我很吃惊,工人为什么反感改革,他们说改革就是让我们下岗。我认为,改革在目前有三大问题:第一,部门利益化的倾向、趋势在扩展;第二,权金交换的趋势在扩展;第三,单纯追求GDP政绩观的倾向在扩展。在三个倾向或趋势扩展的前提下,逐步出现全面失衡的问题,例如:
第一,公平和效率失衡。比如公共产品,经济发展了,现在一些人,尤其是农民享受不到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相当多的人享受不到,这是利益再分配的问题。当前,改革已进入利益关系调整的阶段,主要矛盾是社会再分配。由此,必须从改革新阶段的矛盾和问题出发,全面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我认为,从重大利益关系调整和社会严重失衡的现状来说,当前要着重解决好“公平”的问题,在实现“公平”中追求效率。也就是说,在当前解决不好“公平”问题,也很难实现“效率”的目标。真正
第二,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由此开始产生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并且社会危机的某些因素有所增加。
第三,强势群和弱势群体严重失衡。改革走到这一阶段,谁来支持改革?改革的目的体、改革的动力和改革的结果在哪里,确实需要思考。提出“以人为本”改革观,实现多数人不断地分享改革的成果,才是广大百姓欢迎的改革。
3、改革进程中如何满足多数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要求。
现实来说有五个大问题:第一,多数人应当享受基本的公共产品。第二,多数人开始拥有自己的资产后,要求一个好的制度,明晰的产权制度来保护自己的财产。现在受到侵占最大的是农民。至今为止,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并没有完全解决好。现行的制度,只承认农民对土地的债权关系,而不承认农民对土地的物权关系,这样就没有彻底解决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农民还不是自己土地的真正主人。就是说,改革不但要使人们获得财产,而且获得的财产要得到制度的保护。第三,广大人民的知情权。知情权比什么都重要。有知情权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利益,包括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等等。第四,各种利益主体的表达机制。现在农民工也好、农民也好,不同的弱势群体也好,他们只有一个办法——上访。利益关系走到这一步,已经提出相当迫切的要求。没有弱势群体表达利益的机制,也有一个良性的谈判与协商对话机制。如果长期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会发生各种极端行为。第五,广大人民要求的人权保护。由此可见,如何在改革的进程当中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要求,已成为改革进程中的基本性问题。
4、关于“以人为本”改革观和政府转型
现在看,第一,政府改革走到今天矛盾越来越突出,尽管在很多方面有一些进展,但是始终没有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到了利益关系调整阶段,部门利益扩张普遍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地方政府、基层政府。各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更多的占有资源,拥有更多的权力,出现各种扭曲行为。因此,在现阶段,政府转型不仅仅是经济职能、一般职能的转变,涉及到政府同社会各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涉及到执政党转变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按照以人为本改革观的要求,政府面临两大转型问题,一是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二是由统治型向治理型转变。政府转型是落实“以人为本”改革观最具关键性的大问题。
周天勇(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目前最突出的三项改革:
一是行政许可问题。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行政许可问题,即要大量地减少行政审批。审批有许多部门利益的,审批与收费有关的,而且收费已经进入预算外支出盘子的,要减下来有非常大的阻力,甚至有可能审批变换一个花样又反弹。因此,转换政府职能的改革非常艰巨。
二是就业体制问题。从去年、今年的形势来看,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每年再就业和就业大约是2000多万人,去年只解决了1000多万人,当然可能有漏统计,这个压力很大。据测算,去年城镇人口失业率达到15%。就业问题的危机越来越大,财政是养不起的。就业工作会开了很多次,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高科技企业等,我认为现在不是开会的问题,而是劳动体制的改革问题,即劳动、择业和创业的准入和劳动权益,即对创业的劳动体制压制问题。我们老是算解决就业,怎么办大企业来解决就业,实际上国外大企业和政府的就业一般不超过20%,一般是15%;而自由职业者、微型企业、中小企业,这三项就业占到75%到85%。国外很多企业不需要到工商注册、审批、登记等等,就是到商会,有的是在法院注册。从英国、日本分析资料来看,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不用登记,是备案制,个体户根本不用登记,个体户就是自由职业者,劳动是自由的。我们现在对个体户审批,对中小企业审批,这种准入限制了劳动和创业的自由。再就是收费也大大限制了自由职业者和创业。我们的体制,非常的怪,我们现在很多的执法单位也收费,工商局一年大概收300个亿。工商局收支两条线,实际上是自己养自己。我觉得劳动就业体制主要还不是劳动部门的事,而是工商准入问题、收费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老是没有人呼吁,两会期间能不能把工商局收支两条线废除了?现在一个教授背一个电脑去讲课,一次挣几千元没人管,而老百姓一个车子贩点儿水果,马上工商、税务就来了,不合理。
三是财政体制问题。“以人为本”,财政体制就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财政体制。现在财政体制有什么问题呢?从中央到地方,特别到县一级财政,对公共财政没有硬性的比例,县一级财政,乡一级财政对公共教育、卫生,能挤一点儿,就挤一点儿,公共财政没有建立起来,基本上养人了,再就是养了不应该养的一些政府后勤、应当企业化的事业,一些没有货币的公务消费和浪费。而教育、卫生、生态环境、城市建设民、城市管理等等没有钱,一些本应该政府负担的执法单位,如工商、技术监督、公安、法院,财政也不给,或者不给够经费,让他们去收费执法,利用权力收费供养自己。很多腐败就产生在其中。另外,目前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中,中央集中过多,中央靠60%的 《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2094.html
五、树立“以人为本”改革观涉及的重大问题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什么叫“以人为本”改革观?我的概括是,“以人为本”改革观就是改革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基本权利和需求,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
1、如何在新阶段实现改革观的转变或发展问题。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顺应了实践的要求、客观的要求、形势的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我看,目前改革有三大趋势:第一,已经到了利益关系调整最关键的时期。如果调整好了,改革、发展就没有大的问题。如果利益关系调整不好,不仅影响改革发展问题,还可能危及社会稳定。就是说,当前改革已进入以调整重大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新阶段。第二,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利益主体的变化,利益结构的变化,现在社会结构已形成或者基本定型。谁是强势群体,谁是弱势群体,这种利益结构正在快速的形成当中。第三,到了全面开放时期。全面开放条件下,大家了解外部世界,了解人基本的权利、需求,各方面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经济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对“以人为本的改革观”提出了客观的需求。十六届三中全会正是从这个客观实际出发,强调“三个注重”,第一,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第二,注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三,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三中全会的决定是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出发,提出了“五个统筹”。这是新阶段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改革观、发展观的重大突破。
“以人为本”既是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改革观的本质内容。改革不仅要解放发展生产力,而且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实现科学的发展观,前提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改革观。“以人为本”是改革观的本质要求,其次它又是发展观的要求。到了改革发展新阶段,改革观的转变和改革观的发展都是一个客观的需求。
2、如何使多数人能够不断地分享改革的成果。
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改革面临一个缺乏基本动力的突出问题。前几年我去一个地方,工会的负责人对我讲,你千万别讲改革,讲改革工人都不愿听。我很吃惊,工人为什么反感改革,他们说改革就是让我们下岗。我认为,改革在目前有三大问题:第一,部门利益化的倾向、趋势在扩展;第二,权金交换的趋势在扩展;第三,单纯追求GDP政绩观的倾向在扩展。在三个倾向或趋势扩展的前提下,逐步出现全面失衡的问题,例如:
第一,公平和效率失衡。比如公共产品,经济发展了,现在一些人,尤其是农民享受不到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相当多的人享受不到,这是利益再分配的问题。当前,改革已进入利益关系调整的阶段,主要矛盾是社会再分配。由此,必须从改革新阶段的矛盾和问题出发,全面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我认为,从重大利益关系调整和社会严重失衡的现状来说,当前要着重解决好“公平”的问题,在实现“公平”中追求效率。也就是说,在当前解决不好“公平”问题,也很难实现“效率”的目标。真正
解决发展问题,离不开“五个统筹”。
第二,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由此开始产生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并且社会危机的某些因素有所增加。
第三,强势群和弱势群体严重失衡。改革走到这一阶段,谁来支持改革?改革的目的体、改革的动力和改革的结果在哪里,确实需要思考。提出“以人为本”改革观,实现多数人不断地分享改革的成果,才是广大百姓欢迎的改革。
3、改革进程中如何满足多数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要求。
现实来说有五个大问题:第一,多数人应当享受基本的公共产品。第二,多数人开始拥有自己的资产后,要求一个好的制度,明晰的产权制度来保护自己的财产。现在受到侵占最大的是农民。至今为止,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并没有完全解决好。现行的制度,只承认农民对土地的债权关系,而不承认农民对土地的物权关系,这样就没有彻底解决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农民还不是自己土地的真正主人。就是说,改革不但要使人们获得财产,而且获得的财产要得到制度的保护。第三,广大人民的知情权。知情权比什么都重要。有知情权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利益,包括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等等。第四,各种利益主体的表达机制。现在农民工也好、农民也好,不同的弱势群体也好,他们只有一个办法——上访。利益关系走到这一步,已经提出相当迫切的要求。没有弱势群体表达利益的机制,也有一个良性的谈判与协商对话机制。如果长期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会发生各种极端行为。第五,广大人民要求的人权保护。由此可见,如何在改革的进程当中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要求,已成为改革进程中的基本性问题。
4、关于“以人为本”改革观和政府转型
现在看,第一,政府改革走到今天矛盾越来越突出,尽管在很多方面有一些进展,但是始终没有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到了利益关系调整阶段,部门利益扩张普遍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地方政府、基层政府。各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更多的占有资源,拥有更多的权力,出现各种扭曲行为。因此,在现阶段,政府转型不仅仅是经济职能、一般职能的转变,涉及到政府同社会各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涉及到执政党转变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按照以人为本改革观的要求,政府面临两大转型问题,一是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二是由统治型向治理型转变。政府转型是落实“以人为本”改革观最具关键性的大问题。
周天勇(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目前最突出的三项改革:
一是行政许可问题。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行政许可问题,即要大量地减少行政审批。审批有许多部门利益的,审批与收费有关的,而且收费已经进入预算外支出盘子的,要减下来有非常大的阻力,甚至有可能审批变换一个花样又反弹。因此,转换政府职能的改革非常艰巨。
二是就业体制问题。从去年、今年的形势来看,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每年再就业和就业大约是2000多万人,去年只解决了1000多万人,当然可能有漏统计,这个压力很大。据测算,去年城镇人口失业率达到15%。就业问题的危机越来越大,财政是养不起的。就业工作会开了很多次,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高科技企业等,我认为现在不是开会的问题,而是劳动体制的改革问题,即劳动、择业和创业的准入和劳动权益,即对创业的劳动体制压制问题。我们老是算解决就业,怎么办大企业来解决就业,实际上国外大企业和政府的就业一般不超过20%,一般是15%;而自由职业者、微型企业、中小企业,这三项就业占到75%到85%。国外很多企业不需要到工商注册、审批、登记等等,就是到商会,有的是在法院注册。从英国、日本分析资料来看,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不用登记,是备案制,个体户根本不用登记,个体户就是自由职业者,劳动是自由的。我们现在对个体户审批,对中小企业审批,这种准入限制了劳动和创业的自由。再就是收费也大大限制了自由职业者和创业。我们的体制,非常的怪,我们现在很多的执法单位也收费,工商局一年大概收300个亿。工商局收支两条线,实际上是自己养自己。我觉得劳动就业体制主要还不是劳动部门的事,而是工商准入问题、收费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老是没有人呼吁,两会期间能不能把工商局收支两条线废除了?现在一个教授背一个电脑去讲课,一次挣几千元没人管,而老百姓一个车子贩点儿水果,马上工商、税务就来了,不合理。
三是财政体制问题。“以人为本”,财政体制就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财政体制。现在财政体制有什么问题呢?从中央到地方,特别到县一级财政,对公共财政没有硬性的比例,县一级财政,乡一级财政对公共教育、卫生,能挤一点儿,就挤一点儿,公共财政没有建立起来,基本上养人了,再就是养了不应该养的一些政府后勤、应当企业化的事业,一些没有货币的公务消费和浪费。而教育、卫生、生态环境、城市建设民、城市管理等等没有钱,一些本应该政府负担的执法单位,如工商、技术监督、公安、法院,财政也不给,或者不给够经费,让他们去收费执法,利用权力收费供养自己。很多腐败就产生在其中。另外,目前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中,中央集中过多,中央靠60%的 《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