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需要数十年才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
水平。然后也必将经历一个资产者的支配地位被知识分子替代的过程。不如现在把眼光
放远一点:先在制度上领先了西方,早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谓:上兵伐谋。
国有制的优越性在于“国有”二字。由于这不是“私有”,便不涉及私人的利益。
从而也没有了私人的短视和利益纠纷。掌握知识的人如能够顺理成章的成为“国有”的
代表者,那么,他们将首先得到资本和所带来的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第一等
生
产要素,资本国际化,包括世界游资的剧增,使得资本流动加快,也就是资本使用率大
大加快。“没有钱”己不是企业的问题。“没有技术”才是真正的问题。新的国企中,
生产者是主人。人是企业构成的第一要素,一切以人为核心展开,而不是资本。知识是
最重要的,资本的获得则是简单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以资本而围绕建立的模式被替代了。这就是新的国有企业。
现代企业是以人为核心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权力的转移。科学技术工作
者、管理者掌握了权力。这样的企业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而私有化必须经历一个资本核
心的过程,然后再转变为知识核心,其过程是漫长的。美国的这种转变己完成了一大
半。所以,目前仍执世界经济之牛耳这完全可以在今天实现。
从“上兵伐谋”的角度讲,如此是绕一个大弯子。国有企业的资产为全民所有,无
需发生权力从资本家向知识拥有者的转移。可以直接构筑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这正是
国有企业不多优点中的一个,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
从社会构成上讲,象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构成复杂的大国,人的文化层次差异
巨大。所以,目前只能精英执政。人民代表制是较好体现精英执政的体制。经济上也应
如此,国有企业为主体,掌握国企的是社会精英。就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也是如此。究其
本质,不过是社会中人力资源合理分布,“人尽其才”。资本主义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的?百年的自由竞争,留存下的资本家就是精英、是强者。我们不可能再花百年时间。
私有化的结果只能象俄罗斯那样。并不优秀的人凭借关系和政府地位占有国有资产。其
经济复苏是极其漫长的,因为人的配置合理化是极漫长的。
2、集团化。
集团化的实质是政府企业集团。由于这样的企业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几乎肯
定的,企业与政府成为一体。“政府的企业”或“企业的政府”,双方都能得到益处。
腐败不可避免。这种观点可取之处是:集团化的确能使企业有竞争力,对于尽快的提高
企业竞争力是可取的。问题在于:谁来进行这样的集团化工作。必须是专家,是企业
家,而不是政府。象波音与麦道的合并,中国也应该有。问题在于,这样的合并是需要
一大堆精英的。就如同三峡工程论证一样。中国经济集团化的重要性可以说有过之而无
不及。只有动用政府的力量,用全中国的精英力量,必要时借用外国智力,跨行业、跨
地区,以中国为单元,以世界为目标,建立世界级的集团。这样的集团化才可能有所作
为。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掌握企业的是企业家。
问题的核心不是搞论证。中国人在这方面并不缺乏能力。从建造万里长城起,动用
全国人力的战役一直是让世人叹为观止的。问题的核心是:企业家。他的任命,他同政
府的关系,董事会的构成。
3、市场化、股份化。
这都只是外部环境或内在的必要因素。不是充分条件。必须指出的是:企业家的自
主是市场经济的首要条件。微观属性决定宏观状态。物质状态决定于分子属性。没有自
主独立的国企,市场经济也是不完全的。政企分开不是说说就做到的。企业家若有权,
有法可据,更重要的是关系自身根本利益,他就一定政企分开。这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一个把掌拍不响。企业家的问题还是核心。
4、领导人培训。
这个方案似乎切中要害。然而,优秀的人不是培训出来的,是竞争出来的。此乃古
今中外的天理。兔儿跑得快不是因为兔妈妈的教育,而是狼儿在后面追。同样,“不拘
一格降人才” 就不能单凭培训,能者上、弱者下。就是应该这样,问题又回到了领导
人的任命制度上来。
5.承包制。
承包制有两大弊病:短期效应和会计核算的问题。只有进一步的从核算指标和企业
家选拔上下工夫。应该看到,承包制尽管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它有其生命力。承包
制可以做到真正的政企分开,关键在于把握好任命关,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承包制
可以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关键在于年度的审核指标的合理性。公司利润、
成长性等等都必须是内容。企业会计核算应法制化。
六、对策
我的设想如下:
1.跨地区的整体监督体系。
基于第三部分中,国企核心问题是“船老大”问题。即建立一个民主监督的企业家任
是企业第一问。政企分开的核心是打破这种干预。问题在于,企业为国家所有,国家不
是政府是什么?但是,行使这一权力的不一定是政府。
是由经济学专家、职工代表、退休的企业家或与之无关的优秀企业家所组成的评判
集团。他们中除职工代表之外,经济学专家、企业家的构成是非常之特殊的。其本上与
本地区无关。是可能来自于全国任何一个可能的省市。他们的材料都储存在国家经济部
门的电脑里。谁将会执行这一任务,谁也不知道。除了电脑会生成一个最佳人选之外,
还加入随机数功能。由于中国很大,这方面人才很多,选择余地也很大。所以,随机生
成的人员保证了幕后交易不可能实现。
并由另一批人,另一堆随机数实施定期及不定期的查帐。他们由全国资深会计师组
成的数据库生成。当发觉此人的经营表现与任命时的要求相去甚远时,再生成另一集团
进行审查,看是否有必要罢免。这样,任命、监督、罢免的人员构成不同,“三权分
立”。保证了廉政和彻底的政企分开。
国家要做的就是建立庞大的信息资料库,并编个人员生成的软件。这些工作其实极
为必要且不难。经济师的职业将会十分火热。因为他们专职从事各地区经济研究的报告
及进行评判审查工作。自然工资很高,他们的要求同样很高。专门的考试是基础,工作
经验和年龄也有要求。他们将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阶层。不管是从繁荣学术界和中国经
济角度,他们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这方面的人才也是不多的。
退休企业家或优秀的中层经理、优秀的企业家是另一类人选。除给予每年例行假期
之外,每年必须承担几次“评判团”的任务,当然有额外的高额工资。
职工代表由工会评选,保证公平、民主。
这样,“国有”的概念真正的实现“人民所有”。履行权力的是来自人民的精英。
是一批人,他们构成了“船老大”的角色,地方政府决定企业命运的时代就这样一下子
终结了。 2.名义资产制度。
根据人的本性是发展这一条和第四部分中有关价值体系的论述,可以对企业家实行
名义资产制度。
对于选拔上的企业家,其待遇是相当优厚的。原因很简单,他所担当的责任是非常
之重的。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社会地位很高。主要的激励是“名义资产”。这部分资产
他一生都不能动用,属于国有资产,但计算在他的名下。所谓“名义”就是说他所创造
的价值将很直观的反映出来。这是他所创造的价值。更为特别的是,他可以分得“名义
资产”所创造资产的一部分。
应该承认劳动是价值创造唯一因素。而人的劳动是有差别的。企业家一人可以救活
一个企业,虽不能说功劳全在他,但没有他,企业一分钱也没有,反而会倒闭。我们就
需要一种分配制度。比如,一个企业家的名义资产是该企业总资产的百分之二十。(对
于不同大小企业和该企业自身情况,“名义资产”的比例应是不同的)。企业利润增
加,资产增加,他就可以分得一定的利润。绝不是企业总利润的百分之二十,而是这个
数字再乘上一个比例。这个比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2167.html
水平。然后也必将经历一个资产者的支配地位被知识分子替代的过程。不如现在把眼光
放远一点:先在制度上领先了西方,早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谓:上兵伐谋。
国有制的优越性在于“国有”二字。由于这不是“私有”,便不涉及私人的利益。
从而也没有了私人的短视和利益纠纷。掌握知识的人如能够顺理成章的成为“国有”的
代表者,那么,他们将首先得到资本和所带来的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第一等
生
产要素,资本国际化,包括世界游资的剧增,使得资本流动加快,也就是资本使用率大
大加快。“没有钱”己不是企业的问题。“没有技术”才是真正的问题。新的国企中,
生产者是主人。人是企业构成的第一要素,一切以人为核心展开,而不是资本。知识是
最重要的,资本的获得则是简单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以资本而围绕建立的模式被替代了。这就是新的国有企业。
现代企业是以人为核心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权力的转移。科学技术工作
者、管理者掌握了权力。这样的企业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而私有化必须经历一个资本核
心的过程,然后再转变为知识核心,其过程是漫长的。美国的这种转变己完成了一大
半。所以,目前仍执世界经济之牛耳这完全可以在今天实现。
从“上兵伐谋”的角度讲,如此是绕一个大弯子。国有企业的资产为全民所有,无
需发生权力从资本家向知识拥有者的转移。可以直接构筑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这正是
国有企业不多优点中的一个,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
从社会构成上讲,象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构成复杂的大国,人的文化层次差异
巨大。所以,目前只能精英执政。人民代表制是较好体现精英执政的体制。经济上也应
如此,国有企业为主体,掌握国企的是社会精英。就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也是如此。究其
本质,不过是社会中人力资源合理分布,“人尽其才”。资本主义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的?百年的自由竞争,留存下的资本家就是精英、是强者。我们不可能再花百年时间。
私有化的结果只能象俄罗斯那样。并不优秀的人凭借关系和政府地位占有国有资产。其
经济复苏是极其漫长的,因为人的配置合理化是极漫长的。
2、集团化。
集团化的实质是政府企业集团。由于这样的企业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几乎肯
定的,企业与政府成为一体。“政府的企业”或“企业的政府”,双方都能得到益处。
腐败不可避免。这种观点可取之处是:集团化的确能使企业有竞争力,对于尽快的提高
企业竞争力是可取的。问题在于:谁来进行这样的集团化工作。必须是专家,是企业
家,而不是政府。象波音与麦道的合并,中国也应该有。问题在于,这样的合并是需要
一大堆精英的。就如同三峡工程论证一样。中国经济集团化的重要性可以说有过之而无
不及。只有动用政府的力量,用全中国的精英力量,必要时借用外国智力,跨行业、跨
地区,以中国为单元,以世界为目标,建立世界级的集团。这样的集团化才可能有所作
为。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掌握企业的是企业家。
问题的核心不是搞论证。中国人在这方面并不缺乏能力。从建造万里长城起,动用
全国人力的战役一直是让世人叹为观止的。问题的核心是:企业家。他的任命,他同政
府的关系,董事会的构成。
3、市场化、股份化。
这都只是外部环境或内在的必要因素。不是充分条件。必须指出的是:企业家的自
主是市场经济的首要条件。微观属性决定宏观状态。物质状态决定于分子属性。没有自
主独立的国企,市场经济也是不完全的。政企分开不是说说就做到的。企业家若有权,
有法可据,更重要的是关系自身根本利益,他就一定政企分开。这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一个把掌拍不响。企业家的问题还是核心。
4、领导人培训。
这个方案似乎切中要害。然而,优秀的人不是培训出来的,是竞争出来的。此乃古
今中外的天理。兔儿跑得快不是因为兔妈妈的教育,而是狼儿在后面追。同样,“不拘
一格降人才” 就不能单凭培训,能者上、弱者下。就是应该这样,问题又回到了领导
人的任命制度上来。
5.承包制。
承包制有两大弊病:短期效应和会计核算的问题。只有进一步的从核算指标和企业
家选拔上下工夫。应该看到,承包制尽管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它有其生命力。承包
制可以做到真正的政企分开,关键在于把握好任命关,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承包制
可以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关键在于年度的审核指标的合理性。公司利润、
成长性等等都必须是内容。企业会计核算应法制化。
六、对策
我的设想如下:
1.跨地区的整体监督体系。
基于第三部分中,国企核心问题是“船老大”问题。即建立一个民主监督的企业家任
命、监督、罢免的权力机制。目前的这一权力完全由政府实施,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是企业第一问。政企分开的核心是打破这种干预。问题在于,企业为国家所有,国家不
是政府是什么?但是,行使这一权力的不一定是政府。
是由经济学专家、职工代表、退休的企业家或与之无关的优秀企业家所组成的评判
集团。他们中除职工代表之外,经济学专家、企业家的构成是非常之特殊的。其本上与
本地区无关。是可能来自于全国任何一个可能的省市。他们的材料都储存在国家经济部
门的电脑里。谁将会执行这一任务,谁也不知道。除了电脑会生成一个最佳人选之外,
还加入随机数功能。由于中国很大,这方面人才很多,选择余地也很大。所以,随机生
成的人员保证了幕后交易不可能实现。
并由另一批人,另一堆随机数实施定期及不定期的查帐。他们由全国资深会计师组
成的数据库生成。当发觉此人的经营表现与任命时的要求相去甚远时,再生成另一集团
进行审查,看是否有必要罢免。这样,任命、监督、罢免的人员构成不同,“三权分
立”。保证了廉政和彻底的政企分开。
国家要做的就是建立庞大的信息资料库,并编个人员生成的软件。这些工作其实极
为必要且不难。经济师的职业将会十分火热。因为他们专职从事各地区经济研究的报告
及进行评判审查工作。自然工资很高,他们的要求同样很高。专门的考试是基础,工作
经验和年龄也有要求。他们将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阶层。不管是从繁荣学术界和中国经
济角度,他们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这方面的人才也是不多的。
退休企业家或优秀的中层经理、优秀的企业家是另一类人选。除给予每年例行假期
之外,每年必须承担几次“评判团”的任务,当然有额外的高额工资。
职工代表由工会评选,保证公平、民主。
这样,“国有”的概念真正的实现“人民所有”。履行权力的是来自人民的精英。
是一批人,他们构成了“船老大”的角色,地方政府决定企业命运的时代就这样一下子
终结了。 2.名义资产制度。
根据人的本性是发展这一条和第四部分中有关价值体系的论述,可以对企业家实行
名义资产制度。
对于选拔上的企业家,其待遇是相当优厚的。原因很简单,他所担当的责任是非常
之重的。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社会地位很高。主要的激励是“名义资产”。这部分资产
他一生都不能动用,属于国有资产,但计算在他的名下。所谓“名义”就是说他所创造
的价值将很直观的反映出来。这是他所创造的价值。更为特别的是,他可以分得“名义
资产”所创造资产的一部分。
应该承认劳动是价值创造唯一因素。而人的劳动是有差别的。企业家一人可以救活
一个企业,虽不能说功劳全在他,但没有他,企业一分钱也没有,反而会倒闭。我们就
需要一种分配制度。比如,一个企业家的名义资产是该企业总资产的百分之二十。(对
于不同大小企业和该企业自身情况,“名义资产”的比例应是不同的)。企业利润增
加,资产增加,他就可以分得一定的利润。绝不是企业总利润的百分之二十,而是这个
数字再乘上一个比例。这个比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