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会计论文 >> 正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研究


关学科领域之间交互渗透关系的虚拟化,即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和协调手段的动态联盟式的虚拟组织系统。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新内容

(一)信息技术学
信息技术学是以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相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和科技领域,既包容了通信系统的数字化、软件化、智能化和光纤化等方面的优势,又兼有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设备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系统交互性以及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等领域独特的优点。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技术理论、信息技术理论、数据挖掘理论、系统集成理论、多媒体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具体的应用法则包括了穆尔法则(Moore slaw)、基尔德法则(Gilder slaw)和麦特卡夫法则(Metcalfe slaw)。这些理论、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审计领域之中,与传统的审计理论进行不断地分化与组合,使得审计理论基础从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不断的扩张。
(二)司法诉讼学
司法诉讼学与审计理论体系相结合是现代审计理论发展的新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诉讼审计”(Forensic Auditing)这一特殊的审计发展分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随着企业之间的交易广泛地在网络上进行,经济组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之间的纠纷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经济犯罪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因此由审计人员对经济案件中涉及到经营财务事项和经济损失部分加以计算,并进行正确地审计判断、合理性分析,为法庭的裁决提供依据就显得尤为必要。诉讼审计通常涉及到对审计证据的调查和分析、对审计要情、审计情况加以陈述、以审计结论甚至审计报告的形式进行说明以及必要时在法庭上以专家的身份出庭作证等。
(三)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理论
在与审计理论基础进行交互渗透时,经济学理论将许多经济学的思想、观点大量引入到审计理论之中,为广大的审计学者从经济学视角来分析审计问题,寻求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改善审计信息以及完善审计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一个更新的思路。同样,由统计知识、数学方法和经济理论相结合而成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也是审计理论基础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人员面临的是被审计单位非常繁杂的经济数据和资料,通过充分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构建经济模型,运用数学工具来考察和研究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预测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的信誉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护广大信息需求者合法的经济权益。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关于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分类,学术界比较普遍地分为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前者强调应用规范性的方法,即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审计问题,主张审计理论的发展不应受制于审计实务的发展,审计理论应当高于审计实践并指导审计实践;后者则是在规范推理的基础上,运用实验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在一定的经济假设条件下研究有关审计问题,主要强调审计实务是发展审计理论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规范审计研究方法是先假定审计目标再继而进行逻辑推理。这种方法缺乏有关的数据、模型来支持其观点、论断,其有效性已经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怀疑和挑战。实证审计研究方法则过分依赖于有关的经济假定条件,而现实生活中,这些假定条件往往是不存在的。因此,孤立地运用哪一种分析方法都会造成我们不能正确、完整、透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实证分析法的优点,构建数学模型,运用经济计量方法测算、预测有关数据、指标以及经济走势,还要重视对规范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探索和运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具体研究审计理论问题时,审计理论研究人员应尽可能排除自己的个人偏见与主观的价值判断,通过实证研究,对审计实务及相关现象“是什么”做出客观、准确的解释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利用规范的方法得出“应该是什么”的审计规范理论。然后,还需要在审计实践中检验审计规范理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总而言之,整个审计理论的研究应该遵循着“实证研究——规范研究——再实证研究——再规范研究”这种形式循环往复地展开,使审计理论在密切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研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294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会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