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的主要工作
纸、机械、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卫生材料等主要产业,新上一批工业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条。纺织行业依托朝歌纺织、中原棉纺、银河纱厂打造全省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外贸出口基地。朝歌纺织投资6000万元新上了4万锭纱锭项目,投资520万元的国泰纺织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全县的纺织能力达到了12万锭,品种达到5个。新上服装生产线3条,总投资达到1100万元。化工行业以华源化工为龙头计划新上15万吨甲醇生产线,努力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全县以透明质酸项目为示范,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保型的精细化工项目。今年以来全县新上化工项目12个,总投资达8150万元,产品种类达到5个。造纸行业依托北亚瑞松、正奇、森绒、博民纸业公司等建设全国环保制品生产基地。投资1.8亿元新上的鹤壁北亚纸产品综合开发项目已达成协议。全年新上造纸项目16个,总投资达9760万元,目前文化用纸、热合纸、卫生纸、黄板纸、无尘纸、高档彩纸等纸品在淇县均有生产。卫生材料行业,依托安氏卫材公司逐步建设豫北卫材集散地。计划投资1.2亿元,新上的水刺布生产线目前正在洽谈之中。元至11月份,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5.25亿元,同比增长28.2%,比市下目标高10.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0921万元,同比增长35.1%,比市下目标高28.1个百分点。
(三)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在抓好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切实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壮大龙头,带动农户,努力在农民增收和畜牧产业化发展上作文章。全县预计实现畜牧业产值12.6亿元、加工产值14.7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21%、6.5%,肉类总产量达到11.69万吨,较上年增长28%,蛋类总产量达到3.93万吨,较上年增长106%,大用、永达公司累计出口食品达到5690吨,创汇1520万美元。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综合评定排序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位,荣获全省20个畜牧强县之首位,被省政府、省畜牧局授予“畜牧强县”荣誉称号。
1.打造亮点,调整结构,强力推进草食畜生产。稳定肉鸡和生猪生产,在确保全县出栏肉鸡达到5720万只、生猪出栏40万头的同时,积极调整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快奶牛胚胎移植项目建设。截止目前,绿佳爱德公司累计投资2200万元,青贮秸秆16000吨,引进受体牛2300头,年底可达到3000头,胚胎移植达到3200头次,成功受孕奶牛1200头,受孕成功率达到42%;百瑞牧业公司累计投资480万元,青贮秸秆2500吨,引进受体牛500头,纯种供体牛20头,已成功胚胎移植180头,为全县加快奶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奶牛和肉羊养殖项目。庙口乳兴奶业公司投资3600万元,借助省奶业龙头“花花牛”公司,建成了存栏260头奶牛占地200余亩的“奶牛公寓”;百瑞公司已同花花牛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计划引进高产良种奶牛230头,截止目前,全县存栏奶牛达到967头,年产鲜奶0.68万吨,2个标准化奶牛小区的规划设计和选址工作已完成,为我县奶牛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管理商品化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众发肉羊开发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羊肉加工厂,年底可正式投产。良种山羊存栏达到4500只,生产小区达到23个。
2.搞好畜产品的研发生产,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姻,培训技术管理人才,引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上的食品全程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终端,实现由单纯畜牧业向食品加工业的战略转移。截止目前,大用、永达公司年产2.5万吨及年产1.2万吨的出口熟食加工厂顺利建成投产,并于4月份一举通过对日出口认证,30个熟肉品种全部出口日本,累计出口熟食达到2600吨,创汇1643万美元,成为我县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3.狠抓关键控制点,确保畜牧生产安全。面对今年春、秋季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牲畜口蹄疫严峻的疫情形势,我县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情控制预案的要求,做到四到位,确保了畜牧业安全。一是强制性免疫到位。对全县实施了全范围性的强制性免疫。防疫密度达到100%,确保了全县免疫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禽不漏针。二是疫情测报到位。完善了疫情测报体系,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疫情测报网络,实行了疫情零报告制度和疫情测报岗位责任制,确保疫情24小时报告不间断。三是消毒到位。启动了高速路口消毒站,对进出县境车辆实施全面消毒,并在全县各行政村主干道、村出入口建立了消毒岗位,同时,对全县养殖场户实施四次“五统一”消毒(即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用药、统一要求、统一检查),做到了全面、彻底,切实从源头上消灭了传染源。四是检疫工作到位。加大动物检疫力度,严厉打击贩卖病死动物的行为,有效切断了疫病传染途径,坚决杜绝了外界疫情传入,严防了县内疫情发生。强有力的防疫措施,保证了全县养殖生产的安全。今年,我县有7家养殖基地顺利通过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使全县12家养殖企业拿到了进入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加快了我县创建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步伐。
(四)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1.集中整治城市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一是切实加强城区环境卫生治理。按照全市“双创”工作精神要求,以城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为突破口,将城区18条主次干道整治任务分成101个责任区,分包到98个县直单位,将200余条背街小巷和居民生活区划分成4大责任区、51个责任小区,对城区囤积垃圾、杂草杂物、排水沟和下水道进行了全面清挖和清理,共清运垃圾达5万余吨。与此同时,在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居民生活区规划了200余处垃圾堆放点,切实做到了全天保洁。二是大力整治市容市貌。抽调精干人员组成7个治乱小组,采取分头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办法,拆除了城区电话亭、商亭等临时建筑物157座,清理户外小广告1万余处,不规范广告100余处,实现了停车归点、垃圾归场、农贸归市、商品归店等“七个归位”。三是进一步规范了城市交通秩序。对城区主要道路增设了斑马线、分道线、缓冲带、红绿灯等交通标志,加强对城市主要路段的交通巡逻、指挥和疏导,严查各种违章行为,保证了城区道路安全畅通,井然有序。
2.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拉大县城框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位。一是坚持把城北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
今年以来,开通了城区8条交通公交线路,投入运行客车25辆,新引进出租车22辆;吸引安阳客商投资8000多万元的天天花园高档住宅小区正在紧张建设,一期已开盘出售;吸引淇县籍在外民营企业家陈永与县一中合作投资6000万元的县一中新校建设,目前正在建设中;引资3700万元启动 《县人民政府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的主要工作(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305.html
(三)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在抓好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切实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壮大龙头,带动农户,努力在农民增收和畜牧产业化发展上作文章。全县预计实现畜牧业产值12.6亿元、加工产值14.7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21%、6.5%,肉类总产量达到11.69万吨,较上年增长28%,蛋类总产量达到3.93万吨,较上年增长106%,大用、永达公司累计出口食品达到5690吨,创汇1520万美元。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综合评定排序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位,荣获全省20个畜牧强县之首位,被省政府、省畜牧局授予“畜牧强县”荣誉称号。
1.打造亮点,调整结构,强力推进草食畜生产。稳定肉鸡和生猪生产,在确保全县出栏肉鸡达到5720万只、生猪出栏40万头的同时,积极调整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快奶牛胚胎移植项目建设。截止目前,绿佳爱德公司累计投资2200万元,青贮秸秆16000吨,引进受体牛2300头,年底可达到3000头,胚胎移植达到3200头次,成功受孕奶牛1200头,受孕成功率达到42%;百瑞牧业公司累计投资480万元,青贮秸秆2500吨,引进受体牛500头,纯种供体牛20头,已成功胚胎移植180头,为全县加快奶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奶牛和肉羊养殖项目。庙口乳兴奶业公司投资3600万元,借助省奶业龙头“花花牛”公司,建成了存栏260头奶牛占地200余亩的“奶牛公寓”;百瑞公司已同花花牛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计划引进高产良种奶牛230头,截止目前,全县存栏奶牛达到967头,年产鲜奶0.68万吨,2个标准化奶牛小区的规划设计和选址工作已完成,为我县奶牛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管理商品化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众发肉羊开发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羊肉加工厂,年底可正式投产。良种山羊存栏达到4500只,生产小区达到23个。
2.搞好畜产品的研发生产,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姻,培训技术管理人才,引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上的食品全程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终端,实现由单纯畜牧业向食品加工业的战略转移。截止目前,大用、永达公司年产2.5万吨及年产1.2万吨的出口熟食加工厂顺利建成投产,并于4月份一举通过对日出口认证,30个熟肉品种全部出口日本,累计出口熟食达到2600吨,创汇1643万美元,成为我县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3.狠抓关键控制点,确保畜牧生产安全。面对今年春、秋季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牲畜口蹄疫严峻的疫情形势,我县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情控制预案的要求,做到四到位,确保了畜牧业安全。一是强制性免疫到位。对全县实施了全范围性的强制性免疫。防疫密度达到100%,确保了全县免疫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禽不漏针。二是疫情测报到位。完善了疫情测报体系,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疫情测报网络,实行了疫情零报告制度和疫情测报岗位责任制,确保疫情24小时报告不间断。三是消毒到位。启动了高速路口消毒站,对进出县境车辆实施全面消毒,并在全县各行政村主干道、村出入口建立了消毒岗位,同时,对全县养殖场户实施四次“五统一”消毒(即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用药、统一要求、统一检查),做到了全面、彻底,切实从源头上消灭了传染源。四是检疫工作到位。加大动物检疫力度,严厉打击贩卖病死动物的行为,有效切断了疫病传染途径,坚决杜绝了外界疫情传入,严防了县内疫情发生。强有力的防疫措施,保证了全县养殖生产的安全。今年,我县有7家养殖基地顺利通过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使全县12家养殖企业拿到了进入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加快了我县创建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步伐。
(四)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1.集中整治城市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一是切实加强城区环境卫生治理。按照全市“双创”工作精神要求,以城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为突破口,将城区18条主次干道整治任务分成101个责任区,分包到98个县直单位,将200余条背街小巷和居民生活区划分成4大责任区、51个责任小区,对城区囤积垃圾、杂草杂物、排水沟和下水道进行了全面清挖和清理,共清运垃圾达5万余吨。与此同时,在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居民生活区规划了200余处垃圾堆放点,切实做到了全天保洁。二是大力整治市容市貌。抽调精干人员组成7个治乱小组,采取分头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办法,拆除了城区电话亭、商亭等临时建筑物157座,清理户外小广告1万余处,不规范广告100余处,实现了停车归点、垃圾归场、农贸归市、商品归店等“七个归位”。三是进一步规范了城市交通秩序。对城区主要道路增设了斑马线、分道线、缓冲带、红绿灯等交通标志,加强对城市主要路段的交通巡逻、指挥和疏导,严查各种违章行为,保证了城区道路安全畅通,井然有序。
2.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拉大县城框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位。一是坚持把城北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
结合起来。我们坚持专家规划、群众参与、人大通过、社会监督的原则,聘请省建筑规划设计院高标准制定了县城总体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及城北新区、淇园路、中山路三个详规,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城北新区开发方面,重点抓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通了北二环,完成了轩辕路的规划改造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县委、政府综合楼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年内达到开工条件。在旧城改造方面,突出一街一景和不同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对城区主要道路两侧建筑进行统一规划,对一层房屋和空闲地段限期进行改造建设。目前已拿出淇园路、中山路、红旗路东段、东环路、摘星台公园拆迁改造方案,各项工作正在逐步实施。二是坚持把城市建设与交通公路建设结合起来。借助省道大海线、浚南线公路建设机遇,突出重点,以点带线,开通了城区东二环、北二环、南环路,城区道路由原来的四纵五横发展到现在的五纵七横,使城区框架由原来的7平方公里拉大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三是坚持把城市建设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建设城市,整理包装一批城建项目,以优惠的政策吸引投资商、开发商,进行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
今年以来,开通了城区8条交通公交线路,投入运行客车25辆,新引进出租车22辆;吸引安阳客商投资8000多万元的天天花园高档住宅小区正在紧张建设,一期已开盘出售;吸引淇县籍在外民营企业家陈永与县一中合作投资6000万元的县一中新校建设,目前正在建设中;引资3700万元启动 《县人民政府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的主要工作(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