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正文

不断创新机制 使电子政务建设更有效益


角度做出选择,承担起ISP和ICP的双重角色,从项目建设初期就未雨绸缪,将项目竣工后的信息资源建设前置到建设期中运行,确保电子政务项目的整体成功。具体的做法可以包括:

  先期接入因特网,推介“数字地球”。把内部业务与外部联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采用确保内网安全的外网线路接入因特网,使公务员在建网初期就能通过方便、快捷的因特网查寻信息,感受电子政务开放、高效、成本低廉的内在优点。

  掌握稀缺资源,推介信息精品。信息资源数量的增长,并不必然引起信息精品的同比例增长。政府部门构建网络,必须及时删除信息垃圾,提供信息精品,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以外促内,启动自产信息。电子政务项目的信息源既有注入信息、也有自产信息。通常注入信息来源比较稳定,可保持持续不断,而自产信息经常供给不足,发生断流现象。故而,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后,必须在稳定注入信息的同时,主动搭建起对外网站,作为政府部门与企业、社会和公众个人之间信息交流的门户网站,促进信息资源的建设。

  消除纵向贯通、横向“孤岛”现象。“纵强横弱”是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各个政府部门内部也是如此。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必须根据政府职能不断转变、业务流程重新整合、技术标准逐步统一的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互联互通,使各“孤岛”逐步链接起来。
拓宽数据库应用渠道。把数据库建设好,是建设电子政务项目时必须关注的一项工作。在系统集成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调整维护政府部门原来建立的数据库,也要注重政府职能转变后业务拓展的新要求,定向加载相应的数据库,开创信息内容服务的新领域。

  前置资源建设或资源建设先行一步,虽然会增加建设难度,但可以充实建设内容、构成有骨架有血肉、鲜活完整的项目,提高电子政务工程的效益。

五、基于“包”、“留”结合,创新维护支撑

  按照IT业界的惯例,电子工程项目实施完毕后,系统集成商或承建方都要在一定期限内负责已建系统的运行维护服务。这是信息化建设不成熟阶段,承建方必须承担的责任。就电子政务项目而言,卓有成效地进行维护,途径不外乎两种:一是继续大包大揽,由承建方提供ISP和ICP的所有内容;二是在工程完工后,承建方只负责零敲碎打的小修小补。选择前者,固然可以深化双方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加全面到位的服务和支撑,但由于业务领域跨度较大,承建方要做好在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工作,非常不容易,时间一长,就会力不从心;选择后者,又与承建方提供优质的维护服务、争取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占据有利位势的宗旨断然背离。鉴于这种情况,由业主和承建方共同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最新趋势和经验,结合各自的业务特长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新要求,采用“包”、“留”结合的新路子,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可以尝试:

——包电子,留政务。电子政务,电子是手段,政务是内容。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营中,政府部门最关注的始终是“政务”,硬要它们包“电子”,就如同套上枷锁、捆住手脚,结果只能是低水平的开发和低层次的应用,既浪费资源,又影响效率,还会分散精力。IT人员最擅长的是“电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规划到实施、维护到升级的全过程中,以最适宜的手段、以最高的性能价格比提供电子技术方面的服务,才是其最重要的使命。电子政务工程建成运行后,政府部门只有外包电子、内留政务,才能使后续维护、运营管理流程更加顺畅。 “包”与“留”的结合点是彼此合作,即公务员要加深对项目效能的理解,增加对应用的想象力,细化业务处理的规则;而技术人员则要增强对应用目标的认识,熟悉业务流程的逻辑关系,逐步建立起人人管理到人机管理的过渡规则。

——包技术,留监管。这是对包电子、留政务的递进。在信息技术应用中扬长避短,是提高电子政务效益的一个关键。IT企业长期承担技术工作,对网络技术、存贮技术、远程控制技术的操作细节和发展动态比较熟悉,对日常应用中出现的机器故障和软件问题处理比较得当,往往能够通过看似简单的工作,解决实际困难,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负责运行、维护、升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又必须以政府业务的需求为依据,由政府部门界定和考核,而且技术人员也缺乏对应用目标的理解和效用价值的用户评价标准。政府部门外包技术、内留监管,就能够使业务需求与技术供给既对接又联动。“包”与“留”的结合点是相互沟通,即公务员要深化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提出明确可行的服务需求,启迪和提高技术人员从“电子”角度理解政府部门业务流程的能力;技术人员要从被动召唤服务转变为主动介入服务,把政府部门的业务当作“技术”来换位思考。

——包CEO,留CIO。这是对包技术、留监管的深化。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中采用首席制,是世界各国在信息化建设中摸索出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政府部门外包CEO、内留CIO,通过将政务部门的需求和IT人员的技术支撑各自集中到一个点上,进而实施点对点的沟通,就可以避免网络运行过程中多头衔接、互相扯皮的现象,提高电子政务的运营效率。“包”与“留”的结合点是共同推进,即由CIO负责筛选和归纳各个业务部门提出的服务诉求,结合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形成政府部门信息化及推行电子政务的整体战略和发展要求,向“电子”方的CEO提出明晰的服务或支撑要求和目标;由CEO负责将这些要求和目标翻译成“电子”语言,并汇集和提升IT部门设计的多种思路,选择可行的技术手段,为政府部门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以项目竣工为界,之前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前置,之后采取“包”、“留”分开的运作模式,主要是因为:竣工之前,也就是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系统集成阶段,业主单位对于项目建设的目标以及项目建成后的主要用途、效益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正处在不断深化和明晰的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在业务领域如何应用、应用到什么程度,却没有确切的把握。承建方在实施技术工程的同时,适时、适度地推介和研制一些信息产品,用延伸服务的方式向业主单位展示电子政务的直观效应,既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竣工之后,也就是系统的后续维护、升级换代阶段,承建方限于专业知识,对政务领域入门尚可,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就难以深入;而公务员这时候对信

息技术应用的方式和途径已经有所了解、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政务环境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政府部门及时外“包”、内“留”,各司其职地负责各自的工作,更有利于电子与政务的融合,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新格局。服务创造价值,价值产生效益,无论是信息资源建设前置,还是“包”、“留”分开,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业主服务,从而提高电子政务的效益。

六、基于更有效益,客观科学评测

  发展电子政务,从建设、实施到管理,都有投入和产出相比较的问题,也就是项目评测的问题。但与传统产业项目不同的是,关于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国家还没有设立统一规范的评测指标及其体系,只在学术界、研究机构和业内人士的研究中时常出现不同的阐述。当然,评测标准不确定,并不意味着电子政务项目可以不做评测,或者不能做评测。事实上,没有恰当、合理的评测,电子政务的效益就无法界定,电子政务的作用和意义也无从显现,电子政务项目的优劣程度更是难以评价。因此,即使在评测指标体系尚待完善的条件下,也有必要对电子政务项目进行客观、科学的评测。所谓客观,就是要依据用户的价值取向,按照满足用户标准的接近程度进行衡量;所谓科学,就是要在满足用户需求基础上实现技术的先进性、成本的节省性、业务的顺畅性和管理的创新性,形成符合技术经济规范的量化结果或结论。

  电子政务项目的效益一般体现在提高政府机关的办公效率、推进政务信息的对外开放、改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并提高监管质量、提升公务员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等4个方面。这些效益,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有些是定性的,有些是定量

《不断创新机制 使电子政务建设更有效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470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电子商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