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正文

信息化与工业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是新世纪我国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城镇化正在逐步推进向前,同时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任务。胜利完成这些任务,对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世界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

 

  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看,工业化进程最长的已有200多年历史,普遍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发达国家工业化可分为四个代际,第一代工业化国家是英国,第二代工业化国家是美国、法国和德国等,第三代工业化国家以日本为代表,第四代工业化国家包括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南美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有如下特点。

 

  一是技术进步始终是这些国家工业化的强大推动力。无论是19世纪的英国、美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以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的变革,还是20世纪中叶日本经济的兴起一跃而成为工业强国,它们都是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引发生产方式发生质的飞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二是装备制造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美国为例,不管美国在各个时期各行业发展情况如何,制造业始终是美国经济的支柱。据统计,美国制造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率始终大于20%,能拉动其它产业的30%,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率的40%。

 

  三是这些国家不仅重视工业部门经济总量的扩张与工业规模的扩大,而且高度重视第一产业的其它行业的工业化,促进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协调发展,共同走工业化之路。

 

  四是不单纯强调工业化的速度与规模,而是重视经济效益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中国工业化面临的矛盾

 

  我国工业化进程仅有50余年历史,而且在这个短暂时间内,还有合计近18年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使我国工业化进程受到很大影响。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与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内各地工业化进程差异性较大,突出表现为结构不合理:

 

  一是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片面地推行工业化而形成的产业结构偏差;二是在工业持续高速扩张的情况下工业结构升级缓慢所出现的结构性障碍。这两方面矛盾交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规模不经济、产业集中度低。中国的宝钢加上鞍钢,还不敌韩国一个津浦钢铁厂。全国120家汽车厂年产量之和只相当于日本、法国的一个中等汽车厂。在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机械企业中,生产集中度能达到40%的不到10家。

 

  二是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资源低效利用,严重浪费的势头不减。据调查统计,全国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16个重点行业中,其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水平均与国际先进水平至少相差10年以上。个别产业的主体设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数控机床市场份额的75%被国外产品所占领。我国半数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能源综合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45%要低10多个百分点;吨钢综合能耗比日本要高40%。

 

  三是产需矛盾突出,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与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并存。一方面,我国工业品中有80%以上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又要大量进口诸如热轧薄板、石油专用管等国内短缺产品。

 

  四是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禁而不止。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辩证关系

 

  所谓信息化就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加快信息高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与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并推动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信息化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是由日本学者从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提出的,实际上是一种反映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学说。信息化进程体现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上,并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程度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为标志。

 

  而工业化的标志是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其核心内容是经济结构的合理转变与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信息化是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工业化的发展直接导致信息化,信息化的发展又以工业化为手段。同时信息化主导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及市场。只有用信息化资源配置的自主与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了的信息化体制通过对传统工业化体制的大规模改造,则能够使传统工业实现工业信息化。信息化对工业化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但不能代替工业化,不能忽视传统工业自身的功能作用。信息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工业化向纵深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光纤通信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没有信息化,工业化将停滞不前。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强调两者的关系如基础与前提、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等,并非意味着工业化发展必须在前而信息化推进必须在后,也不意味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先后不可逾越或不能两步并作一步。事实上,从国际经济比较,信息化的发展并不必然以工业化完成为前提,相反,根据后发优势与经济赶超战略,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在完成工业化的同时着手于信息化工作,通过采取两步并作一步的并行发展方针,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四、中国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与世界信息化发展水平比较,我国目前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起步较晚,大致处于信息化初期阶段,包括信息技术开发

的初期、信息生产能力的初期与信息技术使用的初期。基础不牢,问题不少。

 

  一是全社会对推进信息化的战略性、全局性、紧迫性仍然缺乏足够认识;信息产业在总量上虽有相当规模,但质量并不高,特别是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信息管理体制比较落后,垄断严重,条块分割;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人才普遍短缺,人才外流问题严重。

 

  二是相当数量的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甚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企业

《信息化与工业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604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电子商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