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会议发言 >> 正文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文章标题: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有幸参加全市农村工作经验交流会议。这为我提供了一次向各位领导、同志们学习提高的大好机会,我非常珍惜,在此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各位领导、同志们把在农村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倾囊相授。
农村稳定则全局稳定,农民富裕则全民富裕。党中央和国家连续三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加强农村、农民、农业工作,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更充分说明了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就以农为主的鱼化而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农村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执政能力,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我是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雁塔区委组织部,2003年2月到鱼化寨街道办事处先后任主任、书记,一直从事农村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新变化、新问题,也一直在努力思索,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效。今天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批评指正。

鱼化寨街道办事处地处雁塔西部,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总面积23平方公里,全办20个行政村,7个社区,城乡人口10万余人,常住人口4.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万人,驻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29家,大专院校5所,先后兴办企业200余家,各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递增。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深入实施,由于部分干部认识和工作不到位,工作随意性大,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工作的顺利进展。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这些问题根子都在过去和现任的干部身上,就是乡街缺乏对村组的有效监督,没有形成务实管用的农村工作套路。如果继续沿用老思路、老经验、老办法,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特别是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比较普遍、比较深刻的问题,就会捉襟见肘,只能是应付捻弄。为了从根子上切实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按照雁塔区委提出的“指导员、工作队、办实事、多开会”的十二字工作方法,深化指导员工作制度,建章立制,制度创新,构建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深入实施,农民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街、村两级关系由过去的上下级行政从属关系变成了独立法人间的平等关系,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农村基层管理体制进入转轨时期。过去,农村工作主要是上级安排,下级贯彻落实,主要是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处理解决农村事务。农村的各项工作,如春耕、夏收、秋收等日常生产都要抓。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上是群众自己解决,乡街政府管理职能弱化,职能逐步由“大政府,小服务”向“小政府,大服务”转变,从原来的行政职能转变到服务群众。乡街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指导形成真空,中间缺乏有效载体。甚至对有些村干部的错误做法,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行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是一些素质不高的村民进入村干部队伍,以权谋私,强包强揽工程,借机向政府发难,乡街缺乏明确的管理监督体制,致使个别村村务混乱,群众意见大,工作无法正常进展。

近几年来,雁塔区委按照“指导员、工作队、办实事、多开会”的十二字工作方法,为全区120多个村派驻指导员、工作队,在农村基层组建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实践中看到,指导员在农村工作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由于村民委员会是一级自治组织,乡街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只能给予指导、支持和协调,有部分村干部,受观念的影响,往往对指导员有排斥情绪,造成监督流于形式。

通过大量调研,认识到只有使指导员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序列化,使指导员由机关干部真正转变为村组干部,真正融入农村,才能规范工作,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我们任命29名机关干部担任20个村的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赋予指导员“参与党务,指导村务”的新内涵。指导员每周至少在村工作两个半天,必须参加村两委会会议。村两委会召开会议前,先做好会议内容的调研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在会议期间保证会议按照原定决议和议题顺利进行,指导会议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各项规章制度。在会后监督和督促两委会按照会议的决议依法行政。对两委会的重大决议,指导员不参与表决。这样指导员工作起来就比较明正言顺,能真正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更全面的将党的政策原汁原味的传达到群众,能及时将街道党工委的重要决策传达到各村,也便于及时掌握村组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第一时间上报街道党工委,及时处理,化解矛盾。特别是在处理地区8023部队串联进京上访问题方面,指导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掌握动态,果断采取措施,防止了事态扩大。对农


        村容易出现的家庭势力、个人恩怨、习惯做法、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村干部在执行上级有关政策及两委会决议时有些走样的问题,代表街道客观、公正的发表意见,不带任何偏见处理问题,纠正错误,及时督促、引导村干部在执行相关政策、两委会决议中,充分听取群众呼声,按照村民的意愿和要求,依规依法办事,减少矛盾,及时化解不必要的误会,起到了很好的监督。指导员在村工作,入户率达到100,深入走访,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同群众接触的机会增多了,使机关干部转变了作风,加强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街村两级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以街道党校为阵地,采取公开选拔方式,培养农村党的后备力量,提高共产党在农村民主政治中的竞争力

村民自治法颁布实行以后,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是农村基层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弱化,党员发展缓慢,党员老化现象严重,农村后备力量薄弱。

由于受农村家族、宗族等势力的影响,有些村家党不分,党员发展“出必吾家”,以人论事,以人划界。有的村无苗子,书记选配难,党员发展难,干部管理难,素质提高难的问题。特别是在支部换届工作中,有的村选不出一个好书记。甚至有些群众抱怨地讲,“我们村难选一个好书记,最好从上级给我们派人担任书记”。全办20个村党支部委员大多是我党在六七十年代发展的老党员,好多村在吃政治老本,党员形成断层,党员老龄化严重。全办农村党员总数706人,占全办农村总人口的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究其根源,主要是村党支部书记对农村政治资源形成垄断,一些村支部书记、老党员思想保守,心存顾虑,怕发展新党员抢了自己的位子,对组织发展缺乏积极性。造成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匮乏。农村青年存在着很高的政治热情,很多青年入党愿望非常强烈,传统政治体制又不能很好为他们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或机会。客观上形成的政治资源垄断剥夺了他们“公平进步”的机会。

农村党员流动性增强,管理难度加大。党员管理出现该管的不管,想管的管不了的状况,党员游离在组织之外,有权利不尽义务,农村党员发展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教育培养通常是文件对文件、会议对会议,没有横向的展开和纵向的深入,盲目性和无效性显而易见。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没有显著提高,甚至有些还在退化,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由于两委会产生的民意基础,权力来源不同,出现了关系不协调,党组织核心地位削弱的问题。大部分村主任认为:“书记就是那几个党员选出来的,而村委会主任是全体村民选出来的,村主任才能真正主宰村组一切”。部分人甚至认为,党支部是管党员的,村委会才管村务,缺少对党执政地位的认识,两委会工作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工作两张皮。矛盾在某些村表现的异常尖锐,已经严重妨碍了村务工作的有效开展,群众利益也受到了极大损害。

我们深深认识到,要解决以上三方面问题,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关键是要发掘人才资源,利用资源,优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支梯次性农村后备干部梯队。围绕此,我们进行了反复实践。起初,通过下达任务的方式,加大党员发展力度,但2002年计划发展党员80名,实际只发展党员31名,不到计划的一半。通过进一步思考,试行几个村成立一个党总支,进行党员发展试点,但仍脱离不了家族势力的影响,实际效果不明显,初衷没有实现。在我们苦苦思索的过程中,适逢区委安排自己在市委党校参加街道党工委书记学习班,在大家推选自己担任党校临时党支部负责人的过程中,受到很大启发。当时,街道党校只有一块牌子,没有实质性内容,通常搞一些短期党员培训教育,没有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当时立即就设想能否在街道党校成立党支部,选拔农村青年进行中长期培训。在调研摸索中,区委组织部、宣传部、政策研究室及区委党校和区级各部门的同志以及领导及时给我们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指导,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王军同志进一步提出“以街道党校为阵地,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培养农村后备干部”的思路。我们深感能以此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也是继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配套的探索、实践与尝试。

我们就此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按照这一思路组织实施。街道党校从筹划准备到正式开学经历了半年时间。我们对招生、组织教学、学员管理、课程设置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虑到干部成长规律,党员发展时限等要求,最终确定街道党校学制两年,分四个学期。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办公开招考,统一考试,通过自愿报名,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综合评定等环节,严格筛选,真正把地区优秀青年吸收到党校中来。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培养200名至300名懂政策、能工作、敢工作、会工作,综合素质高,年龄结构优化,梯次配备合理,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年轻后备干部。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

首先,抓好论证组织实施工作。在全办范围内面向各村公开招录年龄在18至35岁的初、高中、大中专毕业生及退伍复转军人,严格程序,择优录取。第一期从280名选拔出79名优秀青年进入党校学习。针对农村青年的特点和农村发展的需要,街道党校教学以理论、科室实习和农村实践、挂职锻炼相结合。开设法律、行政管理、历史、党建、科技等课程,还专门开设了村委会选举有关的法律和竞选知识、方法课程,聘请省、市、区、街道党政机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政策水平的领导干部来讲课。定期安排学员到科室实习,了解办事处工作,理解办事处工作,加强农村青年同政府的感情,增进政府与群众的沟通。要求学员列席村两委会会议,全面了解农村事务,学习老干部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提高素质。考虑到学员生产生活问题,每周安排两次课程,实行半脱产学习,给予适当补助,确保此项工作落在实处。

其次抓好组织发展工作。由街道党校党支部全面负责学员组织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开通党员发展第二通道。学员学习期间,将接受了一年系统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并符合条件的学员发展为预备党员,再经过一年预备期考验,合格的转为正式党员,毕业后组织关系转回所在村党支部。

再次抓好培养农村后备干部工作。成绩合格并表现突出的学员,毕业后,通过街道党工委,作为村两委会后备干部,到本村挂职锻炼,协助两委会工作。对其中表现突出的青年,街道党工委将给压担子,加强指导,大力宣传,树立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在两委会换届时,促使他们参加竞选村职,与其他候选人平等竞争,接受村民的选择,通过竞选成为进入权力层的农村骨干。

街道党校首届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班79名学员,平均年龄28.6岁,其中党员12名,大专文化程度4人,高中文化程度45人。两年来,发展党员50名,特别是在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5名学员进入村委会,其中1名主任,1名副主任,3名委员,另又6名进入村级妇联、共青团和村民小组等各种组织,首届学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三、以换届选举为契机,严格程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源动力,关系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民主意愿。搞的好,一些能干事、想干事,有公信力的人才就能脱颖而出,走上农村政治舞台。否则,就会阻碍农村经济发展,损害群众利益和集体利益,影响农村稳定。

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长期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财务管理、干部作风等热点问题,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都在换届选举前夕集中爆发。这一显性特征和一些借事闹人的隐性特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既不能回避,也不能急于求成,走向极端,从而催生了我们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前瞻性、预见性,必须把“活血化瘀”、制度建设、综合教育等基础工作作为先导性工作来抓。早在2003年,我们就将解决各村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提出政府主导,群策群力,解决带有普遍性遗留问题的理念,集中7个月时间,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筹资300余万元,解决了全办20个村涉及宅基地、土地承包、村组帐务等三大类30多个长期遗留,甚至遗留十几年的问题,并通过依法按时换届,发挥村委会新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遗留问题,政府的公信力、亲和力进一步增强。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既确保了换届选举工作如期进行,又打破了部分群众要求先解决好问题再进行换届的传统观念,同时,树立了新任村干部的形象,群众的支持率、满意率明显提高。

在往届选举中,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素质参差不齐,组织不力和因选举程序不统一、不规范、不严密,影响换届顺利进行。我们将强化组织领导作为突破口,从根本上理顺关系,强化党对村委会换届工作的领导,规范程序。一方面,发挥村级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立以各村支部书记为组长,委员为成员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选举知识培训,组织领导村民选举委员会依法实施换届工作,全程监督,及时妥善处理选举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另一方面,从规范选举程序入手,抓住每个环节,抓好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615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会议发言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