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会计论文 >> 正文

我国利润分配会计的几个问题研究


普通股股利”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6]可见,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实际发放股票股利时按照股票面值从留存收益转至“股本”科目。我国普通股股票的面值是1元,这种股票股利会计处理方法事实上造成了股东在接受股票股利送股时,股价只有1元。

  我国会计制度对股票股利按照面值结转的方式是否合理呢?我们从会计理论和发放股票股利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会计理论来看,企业向股东发放股票股利,属于交易中的非互惠转让。我们知道,财务会计系统中的财务报表子系统反映企业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交易是一种特定的外部事项,是企业与其他会计主体或个人之间转交价值物(经济利益)的外部事项。交易可分为交换和非互惠转让。交换是指企业和其他会计主体或个人之间的互惠转让,参加转让的每一方都有价值收入或放弃,如产品或劳务的购买或销售。非互惠转让是指企业与其他会计主体或个人之间资产或权益的单方向转让,它没有直接收到(或交付)价值作为交换,如业主投资、分派股利、税款的缴纳。笔者认为,财务报表的目标决定了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是(市场)交换价格,现行实务中的多种计量属性都从属于交换价格。[9]但是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非互惠性转让等交易活动中,经常没有市场交换价格,因此在财务报表计量中有必要引入公允价值概念。公允价值是市场交换价格的延伸;在没有市场交换价格的情况下,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应采用模拟的交换价格(如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价值等计量属性);交换价格、模拟的交换价格,都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发放股票股利作为一种非互惠转让,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尽管没有实际的交换,也没有市场交换价格,但用模拟的市场交换价格来计量股票股利才是符合逻辑的。笔者认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有者权益(征求意见稿)》对股票股利的规定是比较合理的,它认为,“股份有限公司确定分配给股东的股票股利,应按该种股票的该次发行价格确定其价值;如果该次作为股利发放的该种股票没有发行价格,则应根据公司连续盈利情况如财产增值情况确定股票股利的价值,按确定的股票股利的价值减少留存收益。”[10]这项规定,实质是以模拟的交换价格来作为股票股利的计量属性。

  美国对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分小比例股票股利和大比例股票股利两种情况。当股票股利比例低于20%—25%时,为小比例股票股利,按增发股份的市价结转。制定该准则的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对此的解释是,当发放小比例股票股利时,投资者会将其视为收益的分配。当股票股利高于20%—25%时,为大比例股票股利,CAP提供了两种备选处理方法:一是根据所在州公司法的规定,按面值或设定价值结转,并建议将此股票股利描述为股票分割;二是在州公司法对此未做规定时,按照股票分割不做账务处理。笔者认为,美国对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方法是符合会计理论逻辑的。

  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看,如果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股票面值结转,即按照我国股票面值1元对发放股票股利的留存收益折算普通股股数,那么折算出的普通股股数则势必很多!这样对股市的冲击会很大,加剧了股市的炒作和泡沫。如果股票的面值与市价比较接近,情况就会好些,但实际上我国股票面值与市价背离较大。

  鉴于我国股票市场尚不成熟,投机炒作严重,股票面值与股票价格背离较大,建议我国股票股利按照发行市价或模拟的发行市价结转,借记“利润分配——应付股票股利”账户,贷记“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这样进行会计处理,一方面符合会计理论,另一方面与面值结转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股市的投机炒作,减轻股市的波动。在股市比较成熟后,再视具体情况将股票股利分为小比例股票股利和大比例股票股利,并分别进行不同的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9年修订)[Z].1999-12-25.

  [2]财政部。企业财务通则[Z].1992.

  [3]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Z].1993.

  [4]财政部。工业企业财务制度[Z].1992.

  [5]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Z].2001.

  [6]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1)[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8]IASC.国际会计准则2000[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9]曹伟。论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J].当代财经,2003,(10)。

  [10]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号——所有者权益(征求意贝稿)。

  [11]陈信元。净权益会计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

  [12]李淑霞。企

业亏损弥补初探[J].辽宁经济,2000,(5)。

  [13]丁春贵。谈企业经济亏损弥补的会计处理问题[J].上海会计,2000,(6)。

  [14]杨家新。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研究[J].会计研究,2000,(3)。 

《我国利润分配会计的几个问题研究(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622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会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