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综合范文 >> 计划方案 >> 正文

《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实施方案


生存危机感、工作紧张感更易使教师产生心理问题。试想,一个喜怒无常、冷漠无情或宽严失度的教师,一个缺乏健康心理的教师,怎能使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据调查显示,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主要指的是教师和家长。在对“中小学生在学校中最害怕什么?”的问题调查中发现,“教师批评或体罚”的选中率位居第一(30.8%)。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还没有独立、内化的自我评价标准,他们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他律”的,即以他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而教师作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占有权威的地位。以批评和惩罚为主的教育带给学生的是消极的评价,经常性的消极评价必然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消极认识,从而产生自卑。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学生变得退缩、孤僻、敌意与适应不良。由此可见,教师不仅需要心理健康的服务与关怀,同时更需要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与关怀的能力。

  (4)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教学方式的需要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而我们教师培养过程中心理学教育的薄弱说明我们对这项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查明华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厌学的学生,31.25%的教师视其为差生,15.62%的教师视为有思想问题,只有9.38%的教师模糊地认为可能有心理问题。关于自我中心,18.75%的教师认为不是问题。关于攻击性行为,34.37%的教师认为首先是品质差。申继亮调查了中学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内隐认识,发现教师在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时,常将一些道德的标准、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淆。这些调查说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学素养普遍较差,他们缺乏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的相关知识,最明显的表现是对学生的问题哪些属于心理,哪些属于道德区分不明,更难以承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服务的重任。

  三、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随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具有高效、快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

  “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我们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二)国内外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

  1、国内研究状况

  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内研究资料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大俞国良教授的观点,他在《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撰文认为,教师心理健康应具有以下标准。

  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

  (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4)积极与他人做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

  (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

  (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

  (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2、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的研究资料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是一样多。另一种是教师在职业适应和生活适应方面,未必比社会其他行业的人显得心理健康。在此方面,美国的研究最具代表性。

  美国斯坦福大学范顿(N.Fenton,1951)考查了241名教师,其中187名(77.6%)被认为是心理健康者,或者至少对于教育工作有良好的适应,也就是说他们在上述四项测验标准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其余54名(22.4%)经各方面调查都有问题。有

《《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实施方案(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648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划方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