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会计论文 >> 正文

关于面向21世纪中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请欣赏:《关于面向21世纪中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阎达五  王化成 

中国人民大学网http://jiaowu.ruc.edu.cn/jiaogailuntan/kuaiji.htm)
  1995年12月,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发出了关于组织实施《高等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通知,要求有关高校向教委申报研究项目。1996年5月,教委将各校申报的项目汇总审定,将认可的项目于1996年10月下发立项通知,其中有关会计学类的项目定为一个,即“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分南北两片,分别由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阎达五教授作为总召集人,着手进行研究。我们接到通知之后经过研究,确定了题为“面向21世纪会计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总报告和10个子课题为分报告的研究规划,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经基本完成。现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教育思想讨论的要求,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做简要说明。

一、中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发展过程
  高等学校培养的财会专业学生如何适应社会需要,长期以来一直是财务、会计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财会课程体系的变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五十年代中期,在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会计原理、行业会计(工、农、商等)、行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分析四门课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一直延用到改革开放以后。(2)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引入了西方财务会计、西方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三门课,与原来的老四门一起,构成了七门主干课的课程体系。(3)1983 年国家审计署成立,急需审计方面的专门人才,从1985年起,一些院校陆续设立了审计专业或审计系,审计学科从财会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建立了由审计原理、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政府财政审计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4)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企业自主权的加强,企业财权不断扩大,财务活动日益复杂,急需财务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许多院校纷纷设立了理财学专业,理财学科从会计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建立了由财务学原理、财务计划、资金运筹学、成本管理学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5)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会领域陆续出台一些重大改革措施,会计学的课程体系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以初级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高级会计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6)1994年,为适应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在国家教委,财政部的统一部署下,一些院校设立了注册会计师(CPA)专业方向,并设立了由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咨询、高级会计等九门课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
  与上述课程体系不断改革的同时,还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在不同程度采用了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

二、中国会计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至九十年代中期,我国会计学、理财学、审计学三个专业学科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并得到逐步完善。这种体系比较好地适应了当时的情况,为我国培养合格的财、会、审方面的人才起了积极作用,但现在看来,特别是考虑到21世纪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这种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不规范,专业界划分过细,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要求不符。目前,受部门分割办学的的影响,中国高校中除设有会计学、审计学、理财学三个专业以外,还设置了其他一些很不规范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如国际会计、涉外会计、会计电算化、交通会计、金融会计、铁道会计、旅游会计等,这种所谓的实用性和相关性实际上是以牺牲通才教育和智力开发为代价的。这是一种缺乏远见、与今后发展要求相脱节的短期行为,我们是不赞成继续这样做的。
(二)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课程之间存在重复现象,有些必需的教学内容则重视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决策能力。这主要表现在:(1)专业课越开越多,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通用性基础课越来越多少。会计专业课程从过去的五、六门增加到十多门,而一些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却越来越少。(2)课程之间尤其是专业主干课之间重复较多。例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决策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重复。(3)一些重要的课程,如财务分析、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存在明显遗漏。
(三)教材的编写存在偏差,对会计制度解释较多,理论分析很少,这使得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难以提高,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现象在西方会计教学中也同样存在,正如萨博内克所说:会计教育者似乎觉得有责任使教材设计复盖不断增加的会计原则和标准,而不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事实上,法规正是依据这些基本理论制定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会计系学生在毕业时仅仅知道一系列被隔离起来的法规,而不知道这些法规的目的,也不知道会计在经济上的广泛应用,这就使他们在处理非常规业务时一愁莫展(Subotnik 1987,315)。
(四)教学方法单一,多是“填鸭式”课堂讲授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多数院校,上课时以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在考试时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分析性的问题。如果翻开会计教材,就会发现,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作业题都有一个无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会误导学生认为:“会计是同数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答案”。而实际上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三、会计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会计教育体系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必须更新,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要顺利而科学地完成这一浩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首先确定正确的指导原则,笔者认为,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一)吸收国外的、历史的改革措施要与国内现实情况相结合
  世界上许多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会计教育不适应实际需要的情况,也都在探求改革会计教育之路,美国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不懈努力。美国会计学会的Bedford报告(1986),国际上最大会计公司著名的白皮书(1989)、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的建立、会计院校联盟(FSA)在近期的迅速发展以及150小时运动都证明了会计团体不遗余力地推动改革的决心。会计教育改委员会成立以来,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就会计教育的目标、加强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区分学校课程与职业会计考试准备课程、第一门会计专业课程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与此同时,欧洲的许多国家和亚洲的日本也在会计课

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许多改进。国外同行的许多成功作法,可供我们参考借鉴。但中国的教育体系与西方的教育体系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会计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与西方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吸收西方已有的改革措施时,应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合理地加以选择、消化和吸收。
  据我们所知,1993年以来,我国很多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都进行了会计课程体系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我国已有的一些改革措施,应根据新的情况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以便尽快推动会计教育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已经为人们所熟悉和掌握,合理地继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会计教育改革措施的提出要与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变化、会计市场需求情况相适应
  会计工作是受客观经济活动制约的,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就有什么样的财务会计工作,客观经济活动变化了,财务会计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相应地,会计教育也必然发生变化。因此,研究21世纪的财会教育,必须研究21世纪

《关于面向21世纪中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670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会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