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二)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二)
---------------------------------------------------------
作者: 吴旺盛
三、网络时代会计业务流程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给我们设计重组后的网络时代新流程提供了思路。早期的计算机使用的是机器语言,不能完成一连串的复杂的工作,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同时也使该项技术无法迅速普及与发展,这个过程相当于复式记账产生之前的会计阶段,会计没有固定的程序,随意性很强。在计算机高级语言产生之后,计算机可以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顺序执行一条条指令,最后完成一次工作目的。这个过程相当于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完成报告一个会计期间落实经管责任情况的工作任务。而目前的计算机已发展到面向对象的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可以并行完成一系列任务,网络时代的会计借鉴计算机,也应可以创造象当今计算机一样的辉煌。
1、将原始数据适当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在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中,数据被加工成与财务报告项目相一致的综合性、通用性的主要信息,以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然而,实际上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信息时有自己的偏好,加总的方法也许并无共识可言(有时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往往是不能划分的,主次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特别是决策时可能专用信息比通用信息更重要),而且任何加总一般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为什么不能将源数据而是将累计后的数据进行呈报?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处理这些数据的比较成本。在目前的手工会计处理(即使使用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情况下,将源数据进行加工的成本是比较大的。在某种程度上,投资者对数据项目的处理也许还可以采用某种相对统一的方式(如加总),但如果由公司来执行这种处理,而不是由分析师或投资者来多次重复这种处理,也许更具有成本效率。然而,当以累计数据呈报时,用户在试图找回这些损失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发生成本。更进一步讲,除成本问题外,由于累计数据的缘故,还可能存在其他的非披露性影响[2]。在网络环境中,上述情况将发生根本性逆转。因为,随着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迅速提高和计算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将源数据进行加总的成本远远小于找回由于累计数据而丢失信息的成本。
当然,我们所称的源数据并不是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数据,而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了类似于现有会计流程中的统一会计科目的标准编码等简单加工。这方面的工作也将成为以后广大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另外除模型设计、程序设计以外的其他工作将主要由计算机替代人工完成。
经过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可以满足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使用,使数据真正做到同出一源,实现共享。更进一步讲,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2、关于事件驱动(Event Driven)
在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中,企业会计部门主要提供经过简单地加工的、具有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这种源数据信息应集中在Internet网上的一个数据库中,我们称之为源数据信息库。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83年开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上市公司会计数据库,取名为电子数据收集。分布和提取系统(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简称 EDGAR)。经过9年的试运行,于1992年正式进入运行阶段。EDGAR是与Inter-net相连接的一个系统,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收集、分析和提取EDGAR中的信息。在有了全国性的网上会计信息数据库后,可与之相连设立一个加工模型库,在模型库中主要设立重分类汇总模型、财务报告模型、预测模型、决策模型、财务分析模型等,采用事件驱动的原理,将模型库与源数据信息库相连接。对于特殊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设计一些模型满足自身的需要,如在企业内部设立的成本核算模型(因为成本信息为企业的商业秘密)等。
“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也就是说,在平时,对源数据信息不进行进一步的顺序性加工处理,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要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由于计算机的高速度,随时可以满足要求。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决策驱动原理图(略,参看《会计研究》2000年第6期第46页)
3、数据规模扩大,相关性提高,数据之间存在多重对应关系
在现有会计业务流程中,一般情况下仅仅以原始成本进行计量,原始成本在可靠性方面确实具有优良的品质,然而,其相关性却削弱了。会计要发展,提高其相关性是必然途径,会计只有提高有用性才能带动加速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可以较好地解决相对性问题,但现有会计业务流程为什么不用或较少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在西方国家已有较少部分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情况)呢?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允价值不容易得到;二是使用多重属性计量的簿记成本过高。公允价值不容易得到主要是因为市场规模太小,很多资产、负债没有市场,或得出公允价值所花费的成本过大等。在网络时代,这种状况将被改变。由于国际互联网络的普及应用,网上购物极大地扩大了市场容量,市场将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公允价值所代表的更具相关性的各种计量属性将较易取得。互联网络、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也将极大地降低会计的处理成本。随着证券市场在网络环境中的国际化,上市公司的良莠不齐和大量潜在投资者的存在,也迫切要求会计提供更具相关性的信息。因而,在网络时代的会计业务流程中,除将继续保留具有很强的可靠性特点的原始成本外,增加公允价值等相关性的信息将势在必行。
具有多重计量属性的会计业务新流程,在提高了相关性后,其数据的规模将在现有会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增加若干倍,如此庞大的数据如何将他们相互对应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其实,无论是在会计上还是在计算机方面,人们一直在寻求解决途径。在会计上,解决多重对应关系的多式簿记法已见之于有关会计名家的著作中。科勒(Kohler)早在1952年就提出了棋盘式分析表,马蒂西克(Mattessich)1959年提出矩阵会计,井尻雄士在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多式簿记,以及后来提出的三式簿记等,为多式簿记的最后建立提供了基础。在计算机方面,数据库组织结构主要有层次组织结构、网络组织结构、关系组织结构、实体—
—关系组织结构。其中,网络组织结构和实体——关系组织结构,为经济事项多维属性之间的有序组织和联系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4、实时财务报告,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
建立在网络时代基础上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之一,是要改变财务会计目前所面临信息提供滞后的颓势。根据鲍尔与布朗的一项著名实证研究表明,85%一90%伴随着未预期收益的股票价格变化出现在收益公布之前;比弗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仅有2%—5%的非正常回报由公布的会计收益数所引起[3]。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主要要借助国际互联网络,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如在建立类似于上文所提及的美国SEC的EDGAR系数的基础上,再应用大众传播理论,实现会计信息使用者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大众传播方式下的实时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财务报告的呈报方式可以采用“企业信息披露部门→EDGAR中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大众化信息,不仅解决了信息的及时性问题,还可以让潜在的信息使用者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