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事后监督亟待完善
作者:周进
随着银行会计制度的改革和会计电子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业务也不断更新,传统的会计事后监督亟待改进和完善。
一、现行的会计事后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容单一
传统的会计事后监督偏重于会计规范化,检查的内容多是凭证要素、计息积数及账务核对的“六相符”情况等,但对会计风险防范方面的监督较少,特别是对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高风险环节,如重大事项的授权审批,暂收暂付科目的使用等缺乏实时有效的监督。在当前金融风险日益加剧,人为案件不断增多的情况下,面对犯罪分子多种多样的作案手段,如果我们仍然只是注重规范化检查,对资金风险防范不加强监督,极易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2.方式传统
长期以来,检查监督的方式多依据凭证、账表、簿记等资料进行非现场检查,而对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如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印、押、证是否三分管、三分用,系统口令是否严密保管、人走是否及时签退等操作方面的现场检查较少。偏重于事后账务正确性的检查,轻事中处理的合规性的监督。而会计工作是一项环节众多的细致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监督不到位,都容易留下隐患,影响资金安全。
3.时间滞后
现行的会计事后监督基本采用手工操作,如手工进行流水账勾对,逐张审核会计凭证,拨打算盘进行总分核对等,使得事后监督时间拖得较长,等到发现问题时,已经是“出门的”或是“隔夜的”影响资金周转的差错,造成了损失。因此,现有的事后监督具有明显的时间上的滞后性。而且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大,事后监督的手工操作已出现了事后监督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个账务核算质量。
4.人员缺乏
一是缺乏专职的事后监督员。许多行处没有设立专岗,事后监督人员由会计主管或其它岗位人员兼岗,有的行处事后监督人员同时又是机动的代班人员,无明确的岗位职责。二是缺乏素质较高的综合性事后监督人员。大多数事后监督人员属于只会对会计核算进行勾对检查,而对各项业务的来龙去脉缺乏全盘了解,对存在的问题缺乏分析能力,对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缺乏洞察力。随着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综合性的检查分析愈来愈重要,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愈来愈高。
二、改进会计事后监督的建议
1.加强风险防范性检查
对于会计事后监督来说,除了凭证规范性、账务正确性的检查以外,还要对每一笔账务的借方贷方传票按资金来源和去向认真配对审核;对每个开户单位的对账单与分户账仔细核对,有未达帐要逐笔落实;定期检查未核销报单款项和久未对帐来帐卡片,并督促查清;对联行查询查复书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有疑问的查询查复书要追根究源,并跟踪到底。
2.加强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即到一线岗位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一是在现场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彻底落实:监督是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是否存在“一手清”现象,监督印、押、证是否坚持三分管、三分用,有无交叉代班情况,监督受理凭证是否严格审核,传递凭证交接制度是否落到实处等。二是在现场检查中,可以发现工作中制度不够完善的、操作规程存在漏洞的、处理业务方法欠妥的等需要改进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使会计事后监督并不只限于事后监督,而且具有事前防御能力。
3.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事后监督
为了解决会计事后监督时间上滞后的问题,应开发有关的会计事后监督系统,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事后监督,部分代替人工操作,从而降低劳动强度,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三、配备专职的高素质的事后监督人员
一是要配备专职的事后监督员。按照会计制度,事后监督人员不能参与前台操作,因此,事后监督员不能由其它岗位人员兼任,也不能随时抽调代班,有条件的行处可以设置单独的检查监督科,以独立于业务经办科室,有利于发挥岗位工作质量考核的作用。
二是要提高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熟业务、懂制度才能从检查中发现问题。一方面检查人员要不断学习各项业务知识和内控管理制度,全面熟悉业务,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隐患。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能将事后检查监督情况和岗位工作质量情况写出科学详尽的分析报告,定期向会计主管汇报,协助会计主管做好会计管理工作。
来源:《金融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