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员中心户"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其次是开展各种帮扶活动,体现创建效果。天生桥镇马窝村科技中心户王明忠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开办天生桥丰宝山特种经济动物开发公司,现有资产100万,从事培育优良种鸽,常年保持有2000对以上,为群众提供种鸽,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报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四是抓机制,增强工作活力,确保创建“党员中心户”有序。全县10个示范村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统一制作各种制度,如党员中心户工作职责、类型、管理制度、帮扶对象内容等,同时县委还进一步完善创建“党员中心户”工作例会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定期汇报制度等各项制度,保证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三、抓提升,创建“党员中心户”新思路
自全县开展“党员中心户”创建活动以来,县、乡镇村三级联动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保证思想、人员、措施、资金“四到位”,全县的“党员中心户”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广大农村党员以开展创建”党员中心户“活动为契机,利用自身掌握的科学技术,结合实际,引导、带动和帮助当地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县初步形成以示范长廊各具特色的“党员中心群”为主体的创建新格局,充分发挥联动发展、整体推进效应。据不完全统计,仅上述类型的党员中心户就达80名,在这些党员中心户中,通过传、帮、带活动,较好地发挥模范、带头、服务、指导、辐射带动作用,涌现出一批批典型的“党员中心群”。
(一)烤烟型“党员中心群”
隆或、蛇场、龙滩、介廷、德峨等烟区乡镇党委、政府以开展“党员中心户”创建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在推广烤烟生产工作中的先导和榜样作用,形成特色的烤烟型“党员中心群”,有效激发农民群众的种烟积极性,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发展,2003年全县烤烟生产跃上新台阶:全县合同种植烤烟面积2.7678万亩,共收购烟叶5.86万担,分别比2002年增加1.25万亩和3.09万担,创农业特产税504.98万元,种烟农户人均纯收入1053.6元,烤烟生产已成为我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主导产业。如隆西公路沿线的德峨乡保上村科技党员中心户杨绍堂在发动全村种植烤烟的基础上还是全县第一个利用电脑控制烘烟温度的先进技术并向群众推广,在他带动下该村阿蒿下屯群众在田地少的情况下还到外屯租田地种植烤烟;隆或乡党委、政府积极发动全乡393名党员带头种植烤烟,占全乡人口2%的党员种植面积占全乡烤烟面积的24 %。党员户均纯收入5500元;蛇场乡8名村党支书人均种烟6亩,蛇场村支书王朝垠1999年以来每年种植烤烟15亩,烤烟年收入15000元;作为全县10个“五村、两规范”建设示范村之一的隆或乡滴岩村党员和中心户潘万里,在抓好全村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克服劳动力少等困难,2003年带头种植烤烟 10亩,在他的带动下2003年全村共有 35户党员带领314户种植烤烟,种烟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7%,种烟户均收入达1500元,成为全乡种植烤烟大村之一。
(二) 社区区域经济型“党员中心群”
新州镇民族、民生、民权、新兴四个社区40 名“党员中心户”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四个区域经济带建设”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民族社区以农副土特产品流通为主、民权社区以种植蔬菜为主、新兴社区以运输业为主、民生社区以小商品销售为主的各具特色的“党员中心群”,并通过开展帮扶联系活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和辐射带动作用,从而达到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工作目标。目前四个社区已建立40名党员中心户与200户群众建立帮扶联系对子。如被人称为“跑街”共产党员的新州镇民族社区党支部副支书王彩会,她长期从事农副土特产品购销,十多年来靠着“跑街”富了起来,盖起了楼房,购买了家电,成为先富裕起来的带头人。目前,与15户群众结成对子,在她的带动下,全社区192户农业人口有近80%的家庭妇女纷纷走出家门参与“流通”,专门从事农副土特产品的购销,每个妇女仅此一项的收入就能达到800至1500元左右,该社区仅农副土特产品购销一项每年就能为国家创税160000元左右,社区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至4000元。
(三) 建材型“党员中心群”
新州镇东南部的含山村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西管公路建设、旧城改造、县庆项目建设等为契机,在县城以东的五公里一带兴办石场、砂场等,每年为各类建设提供大量的建筑材料,形成特色的建材型“党员中心群”。现在这个“党员中心户”内共有12名党员开办60个石场、砂场、砖场,解决了600名农民进城入谷进行劳务输出。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渠道。
(四)网箱养鱼型“党员中心群”
天生桥镇马窝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在其境内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组织广大党员利用库区宽阔水域,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做活做强水上文章,发动多名党员积极参与为移民群众提供饲料、成鱼销售、技术指导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工作,形成特色的网箱养鱼型“党员中心群”。这个中心群共有10名党员参与这一产业。从2000年起共产鱼20万公斤,;辐射带动当地移民32户进行养殖,实现地方税收入21万元如“党员中心户”黄万坤年网箱养鱼8箱,出网6箱,产量30000斤,成鱼销往云南、贵州等地,年纯收入20000元,成为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自己积极引导10户移民群众充分利用库区水域宽阔的条件招商引资或通过联营、入股或独资等形式,大 《发展"党员中心户"(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694.html
三、抓提升,创建“党员中心户”新思路
自全县开展“党员中心户”创建活动以来,县、乡镇村三级联动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保证思想、人员、措施、资金“四到位”,全县的“党员中心户”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广大农村党员以开展创建”党员中心户“活动为契机,利用自身掌握的科学技术,结合实际,引导、带动和帮助当地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县初步形成以示范长廊各具特色的“党员中心群”为主体的创建新格局,充分发挥联动发展、整体推进效应。据不完全统计,仅上述类型的党员中心户就达80名,在这些党员中心户中,通过传、帮、带活动,较好地发挥模范、带头、服务、指导、辐射带动作用,涌现出一批批典型的“党员中心群”。
(一)烤烟型“党员中心群”
隆或、蛇场、龙滩、介廷、德峨等烟区乡镇党委、政府以开展“党员中心户”创建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在推广烤烟生产工作中的先导和榜样作用,形成特色的烤烟型“党员中心群”,有效激发农民群众的种烟积极性,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发展,2003年全县烤烟生产跃上新台阶:全县合同种植烤烟面积2.7678万亩,共收购烟叶5.86万担,分别比2002年增加1.25万亩和3.09万担,创农业特产税504.98万元,种烟农户人均纯收入1053.6元,烤烟生产已成为我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主导产业。如隆西公路沿线的德峨乡保上村科技党员中心户杨绍堂在发动全村种植烤烟的基础上还是全县第一个利用电脑控制烘烟温度的先进技术并向群众推广,在他带动下该村阿蒿下屯群众在田地少的情况下还到外屯租田地种植烤烟;隆或乡党委、政府积极发动全乡393名党员带头种植烤烟,占全乡人口2%的党员种植面积占全乡烤烟面积的24 %。党员户均纯收入5500元;蛇场乡8名村党支书人均种烟6亩,蛇场村支书王朝垠1999年以来每年种植烤烟15亩,烤烟年收入15000元;作为全县10个“五村、两规范”建设示范村之一的隆或乡滴岩村党员和中心户潘万里,在抓好全村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克服劳动力少等困难,2003年带头种植烤烟 10亩,在他的带动下2003年全村共有 35户党员带领314户种植烤烟,种烟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7%,种烟户均收入达1500元,成为全乡种植烤烟大村之一。
(二) 社区区域经济型“党员中心群”
新州镇民族、民生、民权、新兴四个社区40 名“党员中心户”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四个区域经济带建设”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民族社区以农副土特产品流通为主、民权社区以种植蔬菜为主、新兴社区以运输业为主、民生社区以小商品销售为主的各具特色的“党员中心群”,并通过开展帮扶联系活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和辐射带动作用,从而达到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工作目标。目前四个社区已建立40名党员中心户与200户群众建立帮扶联系对子。如被人称为“跑街”共产党员的新州镇民族社区党支部副支书王彩会,她长期从事农副土特产品购销,十多年来靠着“跑街”富了起来,盖起了楼房,购买了家电,成为先富裕起来的带头人。目前,与15户群众结成对子,在她的带动下,全社区192户农业人口有近80%的家庭妇女纷纷走出家门参与“流通”,专门从事农副土特产品的购销,每个妇女仅此一项的收入就能达到800至1500元左右,该社区仅农副土特产品购销一项每年就能为国家创税160000元左右,社区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至4000元。
(三) 建材型“党员中心群”
新州镇东南部的含山村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西管公路建设、旧城改造、县庆项目建设等为契机,在县城以东的五公里一带兴办石场、砂场等,每年为各类建设提供大量的建筑材料,形成特色的建材型“党员中心群”。现在这个“党员中心户”内共有12名党员开办60个石场、砂场、砖场,解决了600名农民进城入谷进行劳务输出。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渠道。
(四)网箱养鱼型“党员中心群”
天生桥镇马窝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在其境内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组织广大党员利用库区宽阔水域,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做活做强水上文章,发动多名党员积极参与为移民群众提供饲料、成鱼销售、技术指导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工作,形成特色的网箱养鱼型“党员中心群”。这个中心群共有10名党员参与这一产业。从2000年起共产鱼20万公斤,;辐射带动当地移民32户进行养殖,实现地方税收入21万元如“党员中心户”黄万坤年网箱养鱼8箱,出网6箱,产量30000斤,成鱼销往云南、贵州等地,年纯收入20000元,成为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自己积极引导10户移民群众充分利用库区水域宽阔的条件招商引资或通过联营、入股或独资等形式,大 《发展"党员中心户"(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