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要代表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及时地了解群众关心的是什么,议论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满意和不满意的是什么。从而有利于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积极支持党和国家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正确对待与处理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当前,各级应当把掌握社会舆论情况作出知民意、晓民情、解民忧的重要途径,深入探索其变化规律,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社会舆情,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群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是社会发展状况的温度计和晴雨表。它源于社会现实,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身产生、发展、传播、变化的规律。社会舆情一旦产生,就具有波状扩散的传播特征,具有同类群体,社会舆情工作只有把握、遵循、运用好自身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确把握社会舆情,必须要正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关系,一是主流和支流的关系。社会舆情的主流始终是面对时代的发展潮流、社会发展状况、人民的根本愿望决定的。当前我国社会舆情的主流是积极健康、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与此同时,在某些时期、局部地区和部分群众体中,存在一些社会舆情支流。这些支流有的与流行不悖,有的与主流对抗冲突;有的会逐渐融入主流或转化为主流。主流与支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转化。二是顺流和逆流。二者矛盾、对抗,顺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逆流回转反复、局部阴挡。三是显流和潜流。已经出现、引人关注的显流容易应对,面已经存在、尚未暴露的潜流却是难以防范。在一定条件下,潜流很可能形成气候,成为显流。四是常流和变流。常流易于预料和把握,变流具有盲目性、杂乱性、冲击性、不可预测性,容易成为热点、难点问题。突发事件是变流的主要产生源。在现实社会中,可以说有形或无形地存在着社会舆情“市场”这个特殊的“市场”,一端是领导者,另一端是人民群众。从信息决策的过程看,领导者是信息的需求方,群众是信息的供给方。从决策的最终目的看,领导者决策的根本出发点是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由于双方对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认识不同,对待和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同,在利益关系调整的过程中就形成了社会舆情市场的供求矛盾。有的时候,一些群众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和当前利益出发认为是重要的,而领导者从整体和长远利益考虑可能认为并不重要。反之,领导者认为重要,一些群众可能并不关心。因此,如何沟通、协调和解决这个矛盾,是社会舆情的核心任务。做好社会舆情引导工作,应当用“炒、发、放、冻、化”等策略。“炒”,对于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社会舆情,要竭尽全力炒热、炒火、炒爆。“发”,对于有利于党委和政府中心作、有利于宣传思想重点工作的社会舆情,要千方百计诱发、引发、生发。“放”,对于无关大局的,一时还难以看清和把握的社会舆情,可以暂时放在一边,静观其变。“冻”,对于不昨于唱响主旋律、带有杂间色彩的社会舆情,可采取冷冻措施,逐步消除。“化”,对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干部群众出现的有疑惑、有怨言、有情绪的社会舆情,要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社会舆情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干部群众对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主观反映,有的是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联的思想问题,有的是与人民群众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有的是实际问题引发的思想问题。解决思想问题不能代替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思想问题。因而,社会舆情工作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针,两者兼顾,不可偏废,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想问题的解决,以解决思想问题带动实际问题的解决。
《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全力做好引导工作》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