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专业科目之期中与期末考试题探索台湾会计教育强调的学习层级
忆“理解”则有解释/翻译/类推
“知识”层次的教育目标,所要求的是记忆,包括专有名词或术语,特定事实、惯例、分类、方法,乃至抽象理论的记亿。在此一层次上,并不要求应用,至多仅需要利用所给予的线索回忆或辨认已储存於记忆的知识或事实。无可置疑地,记忆在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测验学生是否具备此一层次心智技能的题目,如:清明节为几月几日?根据美国观念公报第2号之规定,会计资讯之主要品质特性为何?以及根据借贷法则,负债之增加应该记录于借方或贷方?…等,均属知识层次之问题。
“理解”层次的教育目标,也许是最大的一类。“理解”意指在沟通的时候,学生知道正在沟通的标的为何,而且能够使用这个标的之资料或想法。理解可分为3个阶段:翻译(translation),解释(interpretation)与类推(extrapolation)。所谓翻译系指学生能够将沟通标的(讯息)依他自己平常的语言说出,譬如何谓“代理理论”、何谓“成本动因”...等这类的解释名词之题目,即是测试“翻译”阶段的理解能力。亦即,将抽象的名词转换为具体的用语、将较长的沟通讯息转换为较短或较抽象的用语、或将某一形式的沟通讯息转换为另一形式,均属“翻译”阶段之题目。“解释”阶段则包括重组原有的沟通讯息,思考沟通讯息内含的元素及其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相互关系以及其可据以类推的关联性。例如:代理关系中的主理人与代理人之相对关系为何、代理理论为何会提出“道德危机”之观念、自一比较损益表,比较前、后两年度的销货收入变化、自某一会计期间期末的资产负债表,解释资产的结构、以及举例说明某项成本标的之成本动因…等,即属“解释”阶段之题目。“类推”乃理解的最后阶段,涉及预测可能的结果或趋势。例如:自长达5年的损益资料中,进行趋势分析以预测未来的获利情形、以及说明企业将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更换为年数合计法后,未来5年度之盈馀可能变化方向…等,即属之。由上说明,可知理解包含了翻译、解释与类推3个阶段,有的考试题目,其测验目标在翻译阶段,有的刖达到类推阶段。
“应用”强调正确使用理论“分析”在于辨认分解讯息
“应用”的教育目标层次在“理解”之上,因为先要理解某一理论,才能应用该理论于新面临的情境中。理解类的测验题目只要求学生熟习某一抽象概念“如理论、法则等),以便一旦指明要使用该概念时,他有能力使用。然而“应用”则较“理解”便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未指明任何解决方式(如:应使用何种理论或法则或概念)的情况下,他将会正确地使用适合该一问题情境的抽象概念。例如,“说明企业将拆旧方法由直线法更换为年数合计法后,未来5年度之盈馀可能变化方向”系属理解层次之题目,但“说明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方法以降低课税所得”则属应用层次之问题。又如“企业经理人员从事大洗澡(big bath)之常见类型有那些”系属“理解”层次,但“针对某一案例,辨识企业经理人员从事大洗澡之动机”则属“应用”层次之问题。Bloom(1956,p.121)以图一(略)说明理解与应用的区别,在图一中的步骤一至步骤四属於应用层次,而步骤五与步骤六则为理解层次的测验题目。应用层次强调如何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再针对熟悉的问题,寻找合适的抽象概念解决之;理解层次则强调能够针对所选择(指明)的抽象概念,加以使用之。
“分析”层次的教育目标乃是培养学生具备能力,以便将一沟通讯息分解成主要的组成元素,明确辨认元素合之关系以及将这些元素组构成一整体的原理,因此,“分析”层次的教育目标可分为3个形态,即:分解为元素、确认元素间的关系及将元素组成整体的原理。“分析”的层次高於“理解”,虽然“理解”某一沟通讯息,需要分解其元素及元素间的关系,但这些要求仅是为了能够掌握讯息的意义,而不在充分了解该讯息的所有涵义。“分析”之目标要求辨认或分解某一讯息所隐含的假设(assumptions),区分事实与假说(hypotheses),区分事实与规范,以及区分结论与支持的证据,进一步贡,“分析”目标要求确认这些元素间之关系,例如:那些讯息可作为支持另一讯息的证据,又如:在全部讯息中,主要的概念为何?次要的又为何?何者攸关?何者无关?就会计测验言,要求学生自一组财务报表比率中,根据各比率之关系与波动程度进行分析性复核程序,以找出可能发生错误之财务报表帐户,即属“分析”层次之问题。又如,根据相关资料或查核证据,以评估内部控制之缺失,亦属之。
“综合”注重独特与原创性“评鉴”则在培养判断能力
“综合”层次的教育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将各别元素或部分重组成一整体,因此综合的过程,包括对各种元素或部分的处理,并且以某一方式将这些元素或部分组织成一整体,此一整体在未经此过程前是未曾出现的。虽然理解、应用、分析均多少包括组织元素成一整体之历程,但这些层次所要求的程度仅是局部性的,而且,“综合”要求独特性与原创性。例如,在学生学习企业之平衡计分卡观念后,要求他们设计一个有助自己人生目标达成之平衡计分卡,由于学生个人之人生目标与企业愿景有所差异,而且每位学生之目标与主观条件不同,所以采行之策略也会有不同,故学生在设计其平衡计分卡之构面与绩效衡量指标时,应具备具独特性与原创性的思考,故此类题目属“综合”层次之考题。
“评鉴”层次的教育目标乃是培养学生具有判断的能力,例如:对某一想法、方法或资料,判断其价值。在评鉴的历程中,学生必须使用别人所给予或自己所决定的判断基准(criteria),以从事判断。例如
——摘自《会计研究月刊》2001年第187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7688.html
“知识”层次的教育目标,所要求的是记忆,包括专有名词或术语,特定事实、惯例、分类、方法,乃至抽象理论的记亿。在此一层次上,并不要求应用,至多仅需要利用所给予的线索回忆或辨认已储存於记忆的知识或事实。无可置疑地,记忆在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测验学生是否具备此一层次心智技能的题目,如:清明节为几月几日?根据美国观念公报第2号之规定,会计资讯之主要品质特性为何?以及根据借贷法则,负债之增加应该记录于借方或贷方?…等,均属知识层次之问题。
“理解”层次的教育目标,也许是最大的一类。“理解”意指在沟通的时候,学生知道正在沟通的标的为何,而且能够使用这个标的之资料或想法。理解可分为3个阶段:翻译(translation),解释(interpretation)与类推(extrapolation)。所谓翻译系指学生能够将沟通标的(讯息)依他自己平常的语言说出,譬如何谓“代理理论”、何谓“成本动因”...等这类的解释名词之题目,即是测试“翻译”阶段的理解能力。亦即,将抽象的名词转换为具体的用语、将较长的沟通讯息转换为较短或较抽象的用语、或将某一形式的沟通讯息转换为另一形式,均属“翻译”阶段之题目。“解释”阶段则包括重组原有的沟通讯息,思考沟通讯息内含的元素及其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相互关系以及其可据以类推的关联性。例如:代理关系中的主理人与代理人之相对关系为何、代理理论为何会提出“道德危机”之观念、自一比较损益表,比较前、后两年度的销货收入变化、自某一会计期间期末的资产负债表,解释资产的结构、以及举例说明某项成本标的之成本动因…等,即属“解释”阶段之题目。“类推”乃理解的最后阶段,涉及预测可能的结果或趋势。例如:自长达5年的损益资料中,进行趋势分析以预测未来的获利情形、以及说明企业将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更换为年数合计法后,未来5年度之盈馀可能变化方向…等,即属之。由上说明,可知理解包含了翻译、解释与类推3个阶段,有的考试题目,其测验目标在翻译阶段,有的刖达到类推阶段。
“应用”强调正确使用理论“分析”在于辨认分解讯息
“应用”的教育目标层次在“理解”之上,因为先要理解某一理论,才能应用该理论于新面临的情境中。理解类的测验题目只要求学生熟习某一抽象概念“如理论、法则等),以便一旦指明要使用该概念时,他有能力使用。然而“应用”则较“理解”便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未指明任何解决方式(如:应使用何种理论或法则或概念)的情况下,他将会正确地使用适合该一问题情境的抽象概念。例如,“说明企业将拆旧方法由直线法更换为年数合计法后,未来5年度之盈馀可能变化方向”系属理解层次之题目,但“说明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方法以降低课税所得”则属应用层次之问题。又如“企业经理人员从事大洗澡(big bath)之常见类型有那些”系属“理解”层次,但“针对某一案例,辨识企业经理人员从事大洗澡之动机”则属“应用”层次之问题。Bloom(1956,p.121)以图一(略)说明理解与应用的区别,在图一中的步骤一至步骤四属於应用层次,而步骤五与步骤六则为理解层次的测验题目。应用层次强调如何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再针对熟悉的问题,寻找合适的抽象概念解决之;理解层次则强调能够针对所选择(指明)的抽象概念,加以使用之。
“分析”层次的教育目标乃是培养学生具备能力,以便将一沟通讯息分解成主要的组成元素,明确辨认元素合之关系以及将这些元素组构成一整体的原理,因此,“分析”层次的教育目标可分为3个形态,即:分解为元素、确认元素间的关系及将元素组成整体的原理。“分析”的层次高於“理解”,虽然“理解”某一沟通讯息,需要分解其元素及元素间的关系,但这些要求仅是为了能够掌握讯息的意义,而不在充分了解该讯息的所有涵义。“分析”之目标要求辨认或分解某一讯息所隐含的假设(assumptions),区分事实与假说(hypotheses),区分事实与规范,以及区分结论与支持的证据,进一步贡,“分析”目标要求确认这些元素间之关系,例如:那些讯息可作为支持另一讯息的证据,又如:在全部讯息中,主要的概念为何?次要的又为何?何者攸关?何者无关?就会计测验言,要求学生自一组财务报表比率中,根据各比率之关系与波动程度进行分析性复核程序,以找出可能发生错误之财务报表帐户,即属“分析”层次之问题。又如,根据相关资料或查核证据,以评估内部控制之缺失,亦属之。
“综合”注重独特与原创性“评鉴”则在培养判断能力
“综合”层次的教育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将各别元素或部分重组成一整体,因此综合的过程,包括对各种元素或部分的处理,并且以某一方式将这些元素或部分组织成一整体,此一整体在未经此过程前是未曾出现的。虽然理解、应用、分析均多少包括组织元素成一整体之历程,但这些层次所要求的程度仅是局部性的,而且,“综合”要求独特性与原创性。例如,在学生学习企业之平衡计分卡观念后,要求他们设计一个有助自己人生目标达成之平衡计分卡,由于学生个人之人生目标与企业愿景有所差异,而且每位学生之目标与主观条件不同,所以采行之策略也会有不同,故学生在设计其平衡计分卡之构面与绩效衡量指标时,应具备具独特性与原创性的思考,故此类题目属“综合”层次之考题。
“评鉴”层次的教育目标乃是培养学生具有判断的能力,例如:对某一想法、方法或资料,判断其价值。在评鉴的历程中,学生必须使用别人所给予或自己所决定的判断基准(criteria),以从事判断。例如
,请学生对财政部允许银行将未实现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分10年摊销之拟议,加以陈述正、反意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属“评鉴”层次之问题。此外,请学生对“是否应开放会计师从事宣传性广告”及“是否应强制企业进行财务预测”…等问题表示意见,亦属之。“评鉴”在整个认知层面的教育目标中乃最高的层次,因为从事评鉴时会牵涉前面5个层次技能的结合使用。尽管如此,评鉴未必就是解决问题或思考的最后步骤,因为评鉴的结果可能导致寻求新知识,理解新知识,乃至应用与分析新知识。
——摘自《会计研究月刊》2001年第187期
《从会计专业科目之期中与期末考试题探索台湾会计教育强调的学习层级(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