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经济的研究综述
最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设备,使用较成熟的软件系统,即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与发达国家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另一方面,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对我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以及金融、保险、贸易等服务业进行改造,使这些产业重新获得竞争力。(2)对我国就业、收入分配和传统产业形成巨大冲击。在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来收入分配的巨大变化,表现在不同教育水平、不同职业的就业者之间,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将严重拉大。对我国传统产业而言,网络化将使那些不能提供一流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陷于困境或破产,在全球生产能力过剩中失去生存的空间。(3)对我国制度、文化带来的影响。网络经济使国别概念淡化,具有极强的“超国界性”和全球化特点,必将对我们已经习惯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产生冲击。一方面, 各国政府基于自身“特色”而设定的各种限制性政策,将被国际组织的统一规则所取代,政府的一大部分权力将移交给国际组织。另一方面,网络经济使政府基于“信息不对称”而进行国家干预的理由变得苍白,因为网络经济提供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使“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大大减少。网络对各国的文化、社会心理产生重大的冲击,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种观点指出,由于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的一个特称或别称,它对经济理论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个途径是以新的视野或用新的方法来解释原有的理论,使其有新发展。例如,引入信息 的不完全性、有成本性、非对称性,使经济学中传统的市
场理论、均衡理论、企业理论等发生了质的变化。另一个途径是从新的经济现象出发,研究和确立新的经济理论。例如,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学边际效益递增理论、无形资产及其评估理论的研究等等。
四、关于网络泡沫
受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攀上5000点大关的示范和鼓舞,自2000年1月以来,以上海梅林、综艺股份为首的网络股成为市场一大亮点,一时间网络概念深入民心,成为市场追逐的主要热点。理论界对网络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并形成了以下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以吴敬琏先生为代表的观点,他们认为,网络泡沫就是网络股泡沫,它是股票的价格脱离了公司的基本面,超过了它的实际价值的市场虚升部分。爆炒网络股井使之泡沫膨胀,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利小弊大。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不被的泡沫。在吴敬琏先生发出警告不久,我国沪深股市中的网络股和高科技股纷纷出现大幅度回调或下跌,验证了吴先生的担忧。
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泡沫是一种价值膨胀,在中性的意义上理解,应当是指资本膨胀形式的资本转移。即在金融资本增长速度超过实体资本增长速度的过程中,股市将膨胀出来的资本,按照人们对目前投资结构与未来投资结构之差形成的机会的理解,从“夕阳产业’’转向“朝阳产业”,使实体资本的相对价值发生变化。
第三种观点认为,网络股泡沫是炒作概念炒出来的,是一种投机性泡沫。(1)这轮“网络股热”,与其说是投资
者对网络发展的巨大希冀和坚定信念,毋宁说是证券市场的庄家借网络神话炒作股票,大发不义之财。(2)在网事还不十分发达的中国,股市炒作网络股纯粹是照搬美国的模式,跟在人家后边投机一把而已。(3)网络空间的无限不等于公司成长空间的无限,网络股票的泡沫在于许多人格行业的成长空间看成了企业的成长空间。(4)目前的网络高烧带来的误导是在试图获取一种错误的制度、错误的游戏规则。
第四种观点认为,网络股泡沫是一种良性的、合理的泡沫。理由是:(1)现代的网络股泡沫现象,其实是一种资本膨胀的结果,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资本膨胀出来,而后投向新兴的“朝阳产业”。(2)在资本运营的市场上,泡沫越多越好。它有利于网络公司有更多的资金来经营自己的网站,而完善的网站是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3)网络股泡沫本身也在加速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市场——信息市场。而这个市场的规则完全不同于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泡沫正是体现了这个市场的价值,只要这个市场存在,泡沫就不会破裂,其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第五种观点认为,网络经济的“泡沫”式发展,实际上具有平衡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功能。这是因为,投资于互联网的风险投资,很多是资本市场的衍生物,在这些“泡沫”转化为互联网这种新“泡沫”的形式的过程中,一方面使网络经济迅速膨胀,另一方面,网络的基础建设又同时刺激了传统产业的发展。之所以可能出现这种良性“泡沫”循环,是因为网络的未来绝对利好,这是房地产、汽车等产业所无法比拟的。
第六种观点认为,尽管网络经济预示着一场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但以下原因值得我们对网络股可能隐含的巨大泡沫提高警惕。(1)网络股本身竞争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借亏本经营,存在巨大风险。(2)不具有经营网络经济的公司操作网络概念,牟取暴利。(3)网络股的风险投资家和战略投资家,为了营造网络神话,控制股票流动盘,使网络股股票流动性下降,股票供不应求,价格飙升,股票市场价格远远超过真实价值。(4)高回报率必然伴随高风险,这是股票市场法则,永远不会过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8162.html
第三种观点指出,由于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的一个特称或别称,它对经济理论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个途径是以新的视野或用新的方法来解释原有的理论,使其有新发展。例如,引入信息 的不完全性、有成本性、非对称性,使经济学中传统的市
场理论、均衡理论、企业理论等发生了质的变化。另一个途径是从新的经济现象出发,研究和确立新的经济理论。例如,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学边际效益递增理论、无形资产及其评估理论的研究等等。
四、关于网络泡沫
受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攀上5000点大关的示范和鼓舞,自2000年1月以来,以上海梅林、综艺股份为首的网络股成为市场一大亮点,一时间网络概念深入民心,成为市场追逐的主要热点。理论界对网络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并形成了以下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以吴敬琏先生为代表的观点,他们认为,网络泡沫就是网络股泡沫,它是股票的价格脱离了公司的基本面,超过了它的实际价值的市场虚升部分。爆炒网络股井使之泡沫膨胀,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利小弊大。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不被的泡沫。在吴敬琏先生发出警告不久,我国沪深股市中的网络股和高科技股纷纷出现大幅度回调或下跌,验证了吴先生的担忧。
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泡沫是一种价值膨胀,在中性的意义上理解,应当是指资本膨胀形式的资本转移。即在金融资本增长速度超过实体资本增长速度的过程中,股市将膨胀出来的资本,按照人们对目前投资结构与未来投资结构之差形成的机会的理解,从“夕阳产业’’转向“朝阳产业”,使实体资本的相对价值发生变化。
第三种观点认为,网络股泡沫是炒作概念炒出来的,是一种投机性泡沫。(1)这轮“网络股热”,与其说是投资
者对网络发展的巨大希冀和坚定信念,毋宁说是证券市场的庄家借网络神话炒作股票,大发不义之财。(2)在网事还不十分发达的中国,股市炒作网络股纯粹是照搬美国的模式,跟在人家后边投机一把而已。(3)网络空间的无限不等于公司成长空间的无限,网络股票的泡沫在于许多人格行业的成长空间看成了企业的成长空间。(4)目前的网络高烧带来的误导是在试图获取一种错误的制度、错误的游戏规则。
第四种观点认为,网络股泡沫是一种良性的、合理的泡沫。理由是:(1)现代的网络股泡沫现象,其实是一种资本膨胀的结果,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资本膨胀出来,而后投向新兴的“朝阳产业”。(2)在资本运营的市场上,泡沫越多越好。它有利于网络公司有更多的资金来经营自己的网站,而完善的网站是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3)网络股泡沫本身也在加速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市场——信息市场。而这个市场的规则完全不同于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泡沫正是体现了这个市场的价值,只要这个市场存在,泡沫就不会破裂,其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第五种观点认为,网络经济的“泡沫”式发展,实际上具有平衡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功能。这是因为,投资于互联网的风险投资,很多是资本市场的衍生物,在这些“泡沫”转化为互联网这种新“泡沫”的形式的过程中,一方面使网络经济迅速膨胀,另一方面,网络的基础建设又同时刺激了传统产业的发展。之所以可能出现这种良性“泡沫”循环,是因为网络的未来绝对利好,这是房地产、汽车等产业所无法比拟的。
第六种观点认为,尽管网络经济预示着一场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但以下原因值得我们对网络股可能隐含的巨大泡沫提高警惕。(1)网络股本身竞争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借亏本经营,存在巨大风险。(2)不具有经营网络经济的公司操作网络概念,牟取暴利。(3)网络股的风险投资家和战略投资家,为了营造网络神话,控制股票流动盘,使网络股股票流动性下降,股票供不应求,价格飙升,股票市场价格远远超过真实价值。(4)高回报率必然伴随高风险,这是股票市场法则,永远不会过时。
《关于网络经济的研究综述(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