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正文

*县海洋文化探究及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人类生活的地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海洋,海洋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李瑞环同志曾代表我国政府在1996年11月北京第十四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上高瞻远瞩地指出:“21世纪将是海洋事业大发展的世纪”,“人类社会的进步将越来越寄希望于海洋”,“未来文明的出路在于海洋”。在全球多极化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正在大举向海洋进军,我国、我省乃至我县也同样正在积极行动,大力拓展海洋事业。省委习近平书记前不久亲赴舟山、宁波、台州等地考察调研海洋经济,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和发展海洋旅游业作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的口号。但海洋事业不应该仅仅是海洋经济、海洋旅游以及海洋科技,还应包括海洋意识与海洋观念,海洋与人的相互作用,海洋人文社会机制等,亦即海洋文化。本文拟就象山海洋文化建设作些初浅探讨。 一、象山海洋文化发展现状 象山县是海的大县,渔业大县,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在宁绍平原南端边缘,三面环海,唯北面与陆地相连接。全县陆域面积1175平方公里,其中岛礁面积180平方公里(共608个岛屿),海域面积5600平方公里,海岸线曲长800公里。象山总人口53万,其中直接或间接从事渔业生产的人口约8万人。从古至今,象山人民的生产、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从目前我县发现的塔山、姚家山、红庙山和高塘珠门等五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出土的一些器物足以证明这一点。从某种角度来看,象山文化的主流应该是海洋文化。象山南部的石浦港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国内首创的中国开渔节每年一届,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颇负盛名;北渔山灯塔作为南洋航线和浙江沿海船舶航行的重要标志,为国内首屈一指;象山(石浦)海鲜随着县内大批民工冲出了宁波走向了杭州挺进了上海;还有中国渔村、中国水产城、松兰山滨海旅游渡假区、红岩长廊、花岙石林等,这些皆于海、港、渔、岩等有关的实体和活动,或因“国”字号或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或因其秀美的风景在相关领域独树一帜,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往返,这也正是我县海洋文化发展的缩影。 本文所指的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大陆文化、中原文化而言,它是人类与海洋有关的创造,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海洋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又称“蓝色文化”。具体来讲,海船,海防,航海,有关海的风俗、神话传说、滨海名胜、海洋科学、艺术与宗教等都是海洋文化。论象山的海洋文化,范围宽泛,涉及方方面面,但主要还是由渔文化、海商文化和海防军事文化组成,最为重要的是渔文化。 ——渔文化。凡与渔有关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均可称为渔文化。我县的渔文化应该说是特色文化所在,日本专家曾二度来象考察。在渔文化范畴中,首推的是妈祖文化现象。由于古时科技水平的低下,海难事故频频发生。先民们在寻求上天保佑外,将精神寄托于海底龙王,至宋代福建的渔民大胆想象,又隆重推出了一位名曰林默的海上救苦救难的大救星。渔民们以林默为海神,祈求生活平安幸福,皇帝以她为厚德之女,宋以后历代帝王屡屡加封(封号多达四十余个)。妈祖庙、天妃宫、天后宫、娘娘宫等遍布沿海各地。我县是除了福建、广东以外,信奉妈祖比较集中与兴盛的地方,昌国、石浦、东门、南田、晓塘、定塘、大塘、涂茨一带历史上均有祭拜天妃的庙宇。据县文物管理部门上半年实地普查得悉,妈祖庙在我县尚有一定数量,共有6处。其中东门天后宫是宁波市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并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岛渔民把祭祀妈祖作为一件盛事,每年农历6月28都要举行谢洋妈祖赛会。妈祖是渔民心中的神灵,是渔民团结的核心所在,是航海第一保护神。妈祖已成为世界海洋之神,已成为团结全世界华人和渔民的纽带,成为中国海洋文化观念的象征部分,并与许多传统记载构成独特无比的海洋文化精神。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海洋文化研究深入,妈祖文化研究正在我县兴起,目前已形成一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喜爱妈祖文化的社会群体。 鱼师庙是象山半岛境内较为独特的一种渔文化现象。半岛上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妈祖庙,还建有与海相关的各种庙宇,有海神庙、海潮庙、镇海庙、平水庙等。唯有鱼师庙是这一方独有的。她的存在同是人类对自然崇敬的一个真实反映。鱼师是鱼的太师,石浦渔民和居民全民性的崇拜对象。其起源来自于石浦三湾路廊下海滩,即今渔港宾馆一带的海豚(海江猪)戏闹着游进港,由于潮流的原因,先行冲着港面游动,而后借着潮流转向港口。当冲着港岸时,满港的大小海豚酷似向港岸朝拜,百姓认为这一处土地竟然引来历被渔家崇敬的海豚的朝拜,必有灵气,也就在这神灵之地建了一座鱼师庙,以供奉鱼师。有些鱼师庙由鱼骨来建,更显出了渔村的一种渔文化的内涵所在。在爵溪的鱼师庙史载名为鱼师娘娘庙。 渔民耕海牧鱼的各种工具、方式的演变以及渔民劳作装束变化可展示渔文化的嬗变、发展,渔民与内陆农耕居民的商业交往。这一点石浦东门岛人以自己的慧眼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制作了古代小舢以来的多种船模,搜集了早期渔民穿着的拢裤等多样什物加以陈列。这是一种渔业风俗和渔传统的整理,具有地域性、专业性,富有观瞻和欣赏价值。当然还有渔歌号子。我县已经依据采风、记录、改编、创作了不少如《一帆风顺》、《渔家情歌》等渔歌精品。依据渔民的劳动、生活、情感状态编排了如《挂灯》、《灯儿明、灯儿亮》等许多舞蹈精品。这是渔文化的一大精髓。近日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一档反映渔文化的四个文艺专题节目:象山新闻《陈老大的心事》、敲梆谣《渔家新歌》、渔家走书《妹为出海大歌唱一曲》、快板《天下海鲜数象山》,将送往北京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文艺专家奖比赛。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也造就一方的民俗民风。比如在我县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不在农历十五却在十四,八月中秋不在十五却在十六等等,这就有当地民俗文化的内涵所在。石浦的渔文化在我县境内应该说颇有代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有气势豪放的码头锣鼓,有风情独特的鱼灯会,有别具特色的渔民秧歌,有庆贺渔汛的渔家龙灯和渔家子女

《*县海洋文化探究及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81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调查报告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