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问题2:股份有限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加大实施力度
《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实施后,总体上看执行情况是好的,有效地遏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然而,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不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甚至弄虚作假,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严重损害了广大股民的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
剖析这些造假案例,不难看出,上市公司造假的原因十分复杂,例如,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社会审计不规范,市场监管尚未完全到位,等等。从会计方面进行分析,上市公司造假的原因不在于会计标准本身,而是会计标准执行中存在问题,有的上市公司甚至无视《企业会计制度》。正如国务院领导同志所指出,“看来制度似已完备,问题是不监督、不检查、未执行。”因此,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杜绝会计造假,需要从完善体制、健全法制、规范市场、加强监管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而言,经常性地开展《会计法》执法检查,强化会计监督,切实解决会计标准执行不严、执行不力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会计改革的要求
我国有上千万的会计人员,这支队伍在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必须加以肯定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知识更新步伐加快、法规体系逐渐完善,需要会计人员更新观念,刻苦钻研,学习新法规、掌握新知识,紧跟时代潮流。特别是《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发布实施后,需要广大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若干会计实务问题做出职业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会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处理会计实务“依样画葫芦”的做法,距离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职业判断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构成了新会计制度实施中的一个障碍。
背景资料: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之路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计划经济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转换,财政部进行了一系列会计改革,陆续发布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标准,大大加快了会计国际化的步伐。
1985年,财政部发布实施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1992年修订为《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在许多方面吸收了国际会计的通行做法,为吸引外资、扩大开放奠定了基础。
1992年,财政部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结束了我国40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确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初步协调的新的会计模式。这次改革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两则”“两制”改革的同时,财政部与国家体改委联合发布实施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998年又进行了修订,形成《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适应了企业改组上市以及在境内外发行A股、B股、H股的对外筹资的要求,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规范资本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7年,财政部针对“琼民源”等股票案例,首次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此后,又陆续发布了投资,收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现金流量表,或有事项,借款费用,无形资产,租赁,中期财务报告,存货,固定资产等具体会计准则。截至目前,财政部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共有16项。
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财政部以此为依据,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鼓励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企业和小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是在总结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改革力度大,起点高,内容丰富,将我国的会计国际化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001年9月,财政部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同年12月,又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各类金融企业,包括银行(含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
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会计改革一直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上述一系列会计改革的重大举措,使我国的会计标准在会计核算原则、要求、政策、方法等诸多方面与国际通行做法的差异大为缩减。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例,我们将几十项会计政策与之对比,除个别方法因我国国情而未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外,其他内容在总体上已趋于一致或相近。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及其国际化的进程,仅用短短10多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70多年所走过的路。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会计改革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在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会议上,我国代表多次介绍了中国会计改革的情况。与会代表认为,中国是转型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计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美国商学院保罗·希利教授发表的论文认为,美国和英国的会计准则,对于那些缺乏对管理财务报告决策监督机制的发展中或转型经济国家是否也是最优的,还是个疑问。他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用中国会计标准和国际会计标准编制的报表差异进行分析,认为投资者可能发现中国会计标准比国际会计准则更能生成可靠的信息。曾经参加过财政部会计司组织的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的海外专家回国后撰文认为,中国这样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国家,在目前这样纷乱复杂的市场氛围中,有一支队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会计改革,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值得庆幸的。全球最大规模的7家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安达信、柏德豪、德勤、安永、均富、毕马威、普华永道等日前发布的一份最新国际会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已明显减少。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 刘玉廷)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8749.html
问题2:股份有限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加大实施力度
《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实施后,总体上看执行情况是好的,有效地遏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然而,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不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甚至弄虚作假,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严重损害了广大股民的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
剖析这些造假案例,不难看出,上市公司造假的原因十分复杂,例如,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社会审计不规范,市场监管尚未完全到位,等等。从会计方面进行分析,上市公司造假的原因不在于会计标准本身,而是会计标准执行中存在问题,有的上市公司甚至无视《企业会计制度》。正如国务院领导同志所指出,“看来制度似已完备,问题是不监督、不检查、未执行。”因此,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杜绝会计造假,需要从完善体制、健全法制、规范市场、加强监管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而言,经常性地开展《会计法》执法检查,强化会计监督,切实解决会计标准执行不严、执行不力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会计改革的要求
我国有上千万的会计人员,这支队伍在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必须加以肯定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知识更新步伐加快、法规体系逐渐完善,需要会计人员更新观念,刻苦钻研,学习新法规、掌握新知识,紧跟时代潮流。特别是《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发布实施后,需要广大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若干会计实务问题做出职业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会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处理会计实务“依样画葫芦”的做法,距离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职业判断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构成了新会计制度实施中的一个障碍。
背景资料: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之路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计划经济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转换,财政部进行了一系列会计改革,陆续发布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标准,大大加快了会计国际化的步伐。
1985年,财政部发布实施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1992年修订为《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在许多方面吸收了国际会计的通行做法,为吸引外资、扩大开放奠定了基础。
1992年,财政部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结束了我国40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确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初步协调的新的会计模式。这次改革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两则”“两制”改革的同时,财政部与国家体改委联合发布实施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998年又进行了修订,形成《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适应了企业改组上市以及在境内外发行A股、B股、H股的对外筹资的要求,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规范资本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7年,财政部针对“琼民源”等股票案例,首次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此后,又陆续发布了投资,收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现金流量表,或有事项,借款费用,无形资产,租赁,中期财务报告,存货,固定资产等具体会计准则。截至目前,财政部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共有16项。
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财政部以此为依据,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鼓励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企业和小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是在总结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改革力度大,起点高,内容丰富,将我国的会计国际化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001年9月,财政部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同年12月,又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各类金融企业,包括银行(含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借鉴了国际惯例,并结合了我国各类金融企业的实际,有利于规范各类金融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金融资产质量,促进金融企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会计改革一直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上述一系列会计改革的重大举措,使我国的会计标准在会计核算原则、要求、政策、方法等诸多方面与国际通行做法的差异大为缩减。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例,我们将几十项会计政策与之对比,除个别方法因我国国情而未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外,其他内容在总体上已趋于一致或相近。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及其国际化的进程,仅用短短10多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70多年所走过的路。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会计改革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在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会议上,我国代表多次介绍了中国会计改革的情况。与会代表认为,中国是转型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计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美国商学院保罗·希利教授发表的论文认为,美国和英国的会计准则,对于那些缺乏对管理财务报告决策监督机制的发展中或转型经济国家是否也是最优的,还是个疑问。他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用中国会计标准和国际会计标准编制的报表差异进行分析,认为投资者可能发现中国会计标准比国际会计准则更能生成可靠的信息。曾经参加过财政部会计司组织的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的海外专家回国后撰文认为,中国这样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国家,在目前这样纷乱复杂的市场氛围中,有一支队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会计改革,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值得庆幸的。全球最大规模的7家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安达信、柏德豪、德勤、安永、均富、毕马威、普华永道等日前发布的一份最新国际会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已明显减少。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 刘玉廷)
《全面推进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