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需求的财政政策与国债
这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总需求扩大,会导致物价上升而非产量增加。目前我国资源闲置严重,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在此情况下,不会出现完全的国债挤出效应。
(三)要适度确定国债规模
确定国债规模,应考虑多种因素。国债规模不能超逾政府的偿债能力和国民的应债能力。可主要用以下两类指标来衡量国债规模是否适度:一类是反映国债与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指标,其中,较重要的有债务负担率(国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率); 另一类是反映国债与财政收入关系的指标,其中较重要的有财政债务依存度和偿债率。
从我国情况看,1994~1997年,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分别为52.14%、53.68%、55.61%和51.5%,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分别为20.3%、22.7%、24.9%和26.9%,而国际公认的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的警戒线分别为15~20%和25~30%(目前发达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一般只有10~15%)。 我国财政债务依存度尤其是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是偏高的。另一方面,1991~1998年我国国债负担率分别为5.14%、5.25%、5.5%、5.21%、5.45%、5.6%、8.1%、10.3%,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和发达国家的公债负担率(如美国在1993年为69.2%,日本和法国在1992年分别为52.7%和29.6%)。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债务依存度偏高而国债负担率又偏低,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1997年为11.56%);二是发达国家庞大的公债余额已历经数百年之久,相形之下,我国国债余额(到1997年末国内债务余额为5511亿元)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三是我国国债偿还期限平均说来偏短。为了适度确定我国国债规模,应当考虑多种因素。国际上公认的几种用以反映应债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警戒线都是可以参酌的,尤其是债务负担率的警戒线值得参考。我国国债规模的控制,要考虑我国资源闲置的状况,要顾及财政收支平衡同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以及财政与信贷统一平衡等问题,而不宜仅用单项指标来衡量。
要解决我国财政债务依存度偏高和债务负担率较低的矛盾,并遵循国际上较为公认的公债管理中宜减少公债换发的原则,一要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二要适当延长国债的平均偿还期限,其中特别要适当增加长期国债所占比重。与此同时,要合理确定短、中、长期国债的结构,以利于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均衡各年份国债还本付息的负担,并使中央银行能灵活机动地利用国债市场而调控经济,以国债期限结构变动来缓和经济周期波动。另外要发展国债贴现和再贴现业务。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关于政府预算约束的数理分析,税收的预期现值等于在经常项目上的政府购买的预期现值加上政府最初的净债务。资本帐户支出不会影响对现值预算平衡的预期(萨金特,1986)。为了使我国在今后若干年内能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使当前的债务水平等于将来某个时刻出现最初盈余的贴现现值,提高偿债能力,必须做到:(1)经济增长率一般宜高于国债增长率,降低债务——收入比率。该比率取决于实际利率、产出增长率和非利息预算盈余之间的关系。(2)要提高经济效益,强化税收征管,稳步推进“费改税”,完善税制,并把现有的预算外资金中由财政部门管理的那一部分纳入预算内管理,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收入的弹性系数(根据我国历年数据测算,经济每增长1%,财政收入增长不及0.7%)。(3)要做到“量出为入”与“量入为出”相结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4)要建立偿债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拟为:从税收收入中划出一部分;从上交财政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中提取一部分;收回有偿使用的那一部分国债资金的本息。借鉴历史上欧洲国家实行“减债基金”(即偿债基金)的失败教训,必须控制国债规模,并严禁偿债基金被挪用。(5)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在条件具备时采用国债销售发行法,可试行市场购销的偿还法,即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证券市场上陆续收购某种国债,在该债券到期前逐步给以清偿。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萨金特:《宏观经济理论》,中译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4月版。
(2) [美]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3) [美]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3月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9660.html
(三)要适度确定国债规模
确定国债规模,应考虑多种因素。国债规模不能超逾政府的偿债能力和国民的应债能力。可主要用以下两类指标来衡量国债规模是否适度:一类是反映国债与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指标,其中,较重要的有债务负担率(国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率); 另一类是反映国债与财政收入关系的指标,其中较重要的有财政债务依存度和偿债率。
从我国情况看,1994~1997年,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分别为52.14%、53.68%、55.61%和51.5%,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分别为20.3%、22.7%、24.9%和26.9%,而国际公认的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的警戒线分别为15~20%和25~30%(目前发达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一般只有10~15%)。 我国财政债务依存度尤其是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是偏高的。另一方面,1991~1998年我国国债负担率分别为5.14%、5.25%、5.5%、5.21%、5.45%、5.6%、8.1%、10.3%,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和发达国家的公债负担率(如美国在1993年为69.2%,日本和法国在1992年分别为52.7%和29.6%)。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债务依存度偏高而国债负担率又偏低,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1997年为11.56%);二是发达国家庞大的公债余额已历经数百年之久,相形之下,我国国债余额(到1997年末国内债务余额为5511亿元)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三是我国国债偿还期限平均说来偏短。为了适度确定我国国债规模,应当考虑多种因素。国际上公认的几种用以反映应债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警戒线都是可以参酌的,尤其是债务负担率的警戒线值得参考。我国国债规模的控制,要考虑我国资源闲置的状况,要顾及财政收支平衡同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以及财政与信贷统一平衡等问题,而不宜仅用单项指标来衡量。
要解决我国财政债务依存度偏高和债务负担率较低的矛盾,并遵循国际上较为公认的公债管理中宜减少公债换发的原则,一要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二要适当延长国债的平均偿还期限,其中特别要适当增加长期国债所占比重。与此同时,要合理确定短、中、长期国债的结构,以利于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均衡各年份国债还本付息的负担,并使中央银行能灵活机动地利用国债市场而调控经济,以国债期限结构变动来缓和经济周期波动。另外要发展国债贴现和再贴现业务。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关于政府预算约束的数理分析,税收的预期现值等于在经常项目上的政府购买的预期现值加上政府最初的净债务。资本帐户支出不会影响对现值预算平衡的预期(萨金特,1986)。为了使我国在今后若干年内能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使当前的债务水平等于将来某个时刻出现最初盈余的贴现现值,提高偿债能力,必须做到:(1)经济增长率一般宜高于国债增长率,降低债务——收入比率。该比率取决于实际利率、产出增长率和非利息预算盈余之间的关系。(2)要提高经济效益,强化税收征管,稳步推进“费改税”,完善税制,并把现有的预算外资金中由财政部门管理的那一部分纳入预算内管理,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收入的弹性系数(根据我国历年数据测算,经济每增长1%,财政收入增长不及0.7%)。(3)要做到“量出为入”与“量入为出”相结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4)要建立偿债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拟为:从税收收入中划出一部分;从上交财政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中提取一部分;收回有偿使用的那一部分国债资金的本息。借鉴历史上欧洲国家实行“减债基金”(即偿债基金)的失败教训,必须控制国债规模,并严禁偿债基金被挪用。(5)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在条件具备时采用国债销售发行法,可试行市场购销的偿还法,即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证券市场上陆续收购某种国债,在该债券到期前逐步给以清偿。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萨金特:《宏观经济理论》,中译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4月版。
(2) [美]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3) [美]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3月版。
《拉动需求的财政政策与国债(第2页)》